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库克来华,马斯克还远吗?,欢迎阅读。
特斯拉 FSD 入华倒计时。
特斯拉终于告别了一发财报就股价下跌的苦日子。
但这却不是靠马斯克继续画饼得来的,更多得益于特斯拉交出的一份亮眼财报。北京时间 10 月 24 日凌晨,特斯拉发布 2024 财年三季度财报,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 2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 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
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股价盘后大涨 12%。
大增的净利润,终于扭转了前两个季度同比暴跌的惨状: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同比下跌 55%;二季度同比下跌 45%。
与净利润增长一同到来的,还有止跌回升的毛利率。在经历连续两个季度的同比下降后,特斯拉三季度毛利率升至 19.8%,与之相比,去年三季度毛利率为 17.9%。
推动净利润大增的原因,离不开特斯拉三季度销量增长,以及售卖碳积分的助益。
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 462890 辆电动车,同比增长 6.4%,创今年新高。其中,特斯拉在第三季度售卖碳积分获利 7 亿美元,创下有纪录以来的收入第二高。
车辆规模增长以外,特斯拉对单车成本的把控,也为其留下了更大的盈利空间。官方介绍,三季度,特斯拉单车销售成本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约为 35100 美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马斯克重申特斯拉在 2025 年上半年推出廉价车型的计划," 随着我们的低成本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我最好的预测是明年的(汽车销量)增长率为 20% 到 30%。"
面对当下越来越激烈的价格战,特斯拉在寄望于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廉价车型,即传闻中售价 25000 美元的 Model 2 之外,还在借助制造成本的优化来增强竞争力。
手段之一便是 4680 电池的大规模量产。财报会上,马斯克称,4680 电池正在接近最具竞争力的水平。
2020 年发布自研电池 4680 计划时,特斯拉给定的最初目标,是借助新技术使得电池成本降低 50%,其降本关键便在于干法电极工艺。此前,官方曾预测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量产采用干法电极工艺的 4680 电池,从而使得电池成本能够大大低于可用的替代品。
不过,相比如何尽可能降低成本生产一款廉价车型,马斯克显然更在意如何将自动驾驶能力融入其中。在问及 25000 美元车型何时大规模量产时,马斯克认为,单一考虑 25000 美元车型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算好每英里的总拥有成本的账。如何尽可能降低总拥有成本?马斯克给出的答案便是自动驾驶。
但作为特斯拉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却迟迟未能上线 FSD(全自动驾驶)。为了补强特斯拉车型的竞争力,马斯克或许也该学学库克,再来一趟中国了。
特斯拉财报发布前一天,来访中国的库克被问及 Apple Intelligence 何时入华时回应称," 我们正在努力推进,这背后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监管流程,我们需要走完这个流程,也希望尽快将它带给中国消费者。"
今年 3 月来华时,库克便被媒体曝出其正在和国内大模型厂商谈判,欲将后者的 AI 技术引入国产 iPhone 等硬體产品中。
4 月份马斯克访华时,外界关注焦点之一,同样在特斯拉 FSD 身上。当时,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在中国上线 FSD 功能,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初步批准。通过接入百度地图和导航服务,特斯拉扫清了在中国境内行驶的汽车中部署 FSD 的一大障碍。
但随着一众新能源汽车在自动驾驶功能上的迭代更新,马斯克可能也要想办法为 FSD 入华提提速了。
A
FSD,成了马斯克财报会上的关键词汇。截至第三季度,特斯拉 FSD 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 监管版)累计行驶里程超过 20 亿英里(约 32.2 亿公里),其中超过 50% 是在 V12 版本上实现。
今年初,特斯拉正式上线 FSD V12,该版本首次改用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即一端输入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另一端直接输出车该怎么开。
第三季度,特斯拉进一步将其迭代至 V12.5 版本,官方表示,V12.5 版本的 FSD(监督版),数据和训练量增加了 5 倍,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发布了新功能如智能召唤(能让车在停车场里自动向用户驶来)。
FSD 不断进化的背后支撑力量,则是特斯拉的 AI 训练集群。
三季度,特斯拉 AI 训练计算能力提高了超过 75%。根据官方计划,第四季度,特斯拉将继续扩展 AI 训练架构,包括首次用于高速公路驾驶的端到端神经网络。到 10 月底,特斯拉进行部署并训练的 H100 集群数量,将由现在的 2.9 万颗,扩充到 5 万颗。
借助强大的 AI 计算资源,马斯克宣称 FSD V13 版本很快也会发布,相比 V12.5,其两次干预之间的里程数将会提升 5 倍,明年第二季度,最晚第三季度,在两次干预之间的里程数上,FSD 将会超过人类驾驶水平。
自 2020 年推出 FSD 以来,马斯克特意给团队设定了一个追逐指标,即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行驶的里程数。" 我希望每次开会的第一张幻灯片都能展示每次干预前自动行驶里程的最新数据。" 马斯克说:" 如果训练人工智能,我们应该优化什么?答案是提高两次干预之间的行驶里程数。"
为了响应马斯克号召,特斯拉相关团队成员在工作区安装了 85 英寸的巨大显示屏,实时显示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平均行驶了多少英里。他们还特意在办公桌附近放了一面锣,每当他们成功解决了一个导致干预出现的问题,他们就敲一次锣。
更强的 FSD,也将成为马斯克推出廉价车型的一把利器。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新车(包括更实惠的车型)有望进入生产环节,车辆将基于特斯拉下一代平台打造,并与当前的车辆系列位于同一生产线上,以此降低制造成本。
B
FSD 之外,马斯克财报会上的另两个关键词则是 Robotaxi 和 Optimus。
马斯克率先揭示了 10 月 10 日 Robotaxi Day 上没有披露的信息。当天,特斯拉安排了 50 辆自动驾驶汽车,其中有 20 辆 Cybercab,另外还有 30 辆 Model Y,它们载着数千名乘客直达目的地,整晚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 值得强调的是,这些 Cybercab 没有方向盘、刹车或油门踏板。这意味着,即使有人想手动干预,也没有办法。" 至于为何要将车造得与众不同,马斯克也给出了一些解释," 如果一辆车外观看起来就普普通通,那么大家就没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其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什么特征。"
相比 Robotaxi Day 上模糊的信息,三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明确,Cybercab 将在 2026 年实现量产," 我对其充满信心。"
届时,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 200 万辆 Cybercab,产能分布在全球多个超级工厂,最终可能达到年产量 400 万辆。
除了 Cybercab,那些通过 OTA 軟體更新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 Model 3/Y 车主,该如何靠自动驾驶能力赚钱?
马斯克曾以 Airbnb 打过一个比方,称加入特斯拉 Robotaxi 网络的车主,既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自己用车,也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将车加入自动驾驶网络赚钱。
在马斯克看来:"Robotaxi 将是一款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革命性产品,它将改变一切,它将让特斯拉成为价值 10 万亿美元的公司。"
如果说还有什么产品能够比 Robotaxi 价值更大,那便是马斯克近两年不断提及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财报会上,马斯克表示:"Optimus 最终将成为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我认为它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产品。"
根据马斯克透露,Optimus 在灵活性上有了巨大改进,其下一代机器手拥有 22 个自由度,是之前的手和前臂的两倍,从而使得其活动起来更像人类。
此外,下一代机器的触觉感知能力也要好得多。" 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拥有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而且,我们是唯一一家真正拥有扩展人形机器人所有必要要素的公司。因为其他公司缺乏真正扩展到大批量生产的能力。"
在 2021 年 AI Day 上首次推出特斯拉机器人概念后的第二年,马斯克在预热一年多后,正式对外发布了命名为擎天柱(Optimus)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
在舞台上展望特斯拉机器人(Tesla Bot)会带给人类文明的变革时,马斯克畅想创建 " 一个没有贫穷的未来。"
对于人形机器人,马斯克曾表示,将于明年在特斯拉内部使用少量 Tesla Bot,并有望在 2026 年为其公司大批量生产。
C
相比 Robotaxi 和 Optimus,FSD 无论从落地难度还是技术成熟度上,都离中国市场更近一些。
刚刚在 10 月份才对外展示 Robotaxi 车型的马斯克,目前也只是在带领特斯拉尝试在美国部分地区展开测试,如先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向公众推出叫车服务,且尚存在不确定性。
" 我们确实希望明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向公众推出叫车服务。但加利福尼亚州的监管审批流程相当长。我认为我们明年应该会获得批准,但这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德克萨斯州的速度要快得多。"
有 FSD 前车之鉴,Robotaxi 想要扩展到其他国家乃至中国,仍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陷在商业化和技术变现难题中的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的擎天柱 Optimus,也只是想先在明年展开限量生产,其实际价值和市场接受度仍未可知,引入中国市场更显遥远。
反观 FSD,马斯克已经在北美地区展开大规模测试数年,外界时不时便传出 FSD 入华的消息:
4 月份马斯克访华时,便有媒体曝出特斯拉在中国上线 FSD 功能,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初步批准;到了二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进一步乐观预测,特斯拉 FSD 很可能在年底前就能获得中国批准,从而使其成为这些地区的新需求推动力;9 月份,特斯拉通过社交媒体官宣进展,预告 202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 FSD,但仍有待监管批准。
在特斯拉等待监管审批的过程中,围绕端到端智能驾驶竞赛的比拼已经展开。尽管特斯拉借助 FSDV12 版本的推出,成为这场新竞赛的发起者,但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却成了一个 PPT 玩家。华为、" 蔚小理 "、小米们摸着特斯拉,纷纷攻向技术高地。
一贯以技术创新见长的特斯拉,是时候拿出点真本事出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字母榜 "(ID:wuji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