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阿里告别“张勇时代”,如何迎战京东拼多多?,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雷达财经,作者 | 李亦辉,编辑 | 深海
阿里巴巴成立 24 周年纪念日之际,迎来了新的董事长、CEO。
9 月 10 日晚,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新任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已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而吴泳铭出任集团 CEO。
全员信信息还显示,张勇(逍遥子)一并辞去了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 职务,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 即日起将由集团 CEO 吴泳铭兼任。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 10 亿美金支持张勇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并授予张勇阿里史上第一个 " 功勋阿里人 " 荣誉称号。
伴随着管理层交接棒,阿里自 3 月份宣布 "1+6+N" 组织变革开启,也正给公司带来全新的变化。业内分析认为,这轮组织变更后阿里内部打破小耳朵饭,逐渐形成一个 " 市场经济 " 模式。这种情况下,两位创业老将蔡崇信和吴泳铭,将主导公司下一阶段的走向。
而就在阿里推动 "24 年来最重要变革 " 之际,其两大竞争对手京东和拼多多也没闲着。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今年 6 月底的一天,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召集了数千名员工,分享了自己总结的京东 20 条增长经验,核心是回归产品、服务和价格。
强调增长的还有拼多多。该公司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高达 66.3%。此外,吃透低价红利的拼多多,又将这一策略复制到国外,其海外项目 Temu 的增长也持续为外界关注。
阿里也选择将高性价作为发力方向。今年 6 月下旬,据媒体报道,马云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未来,三家电商巨头价格战或愈发激烈。
阿里变革告别 " 小耳朵饭 "
本次阿里高层人事变动,在今年 6 月 20 日张勇已通过内部信的方式作了预告。当时张勇称,自 2023 年 9 月 10 日起,他将不再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而专心全职做好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张勇自 2007 年加入阿里集团以来,先后担任淘宝首席财务官、天猫总裁和集团首席运营官。阿里的一些重大发展节点背后,如创立双十一购物节、带领集团的无线化转型、全球化布局等事件中都有张勇的身影。
亲临业务前线的经验加上辉煌的成绩,让 CFO 出身的张勇成为阿里为数不多的多元化管理人才。于是从 2015 年 5 月开始,张勇便出任阿里巴巴集团 CEO,并在 4 年后退休的创始人马云手中接过董事局主席一职。
这期间,张勇主导下的阿里进行了组织结构更新,形成著名的 " 大中台,小前台 " 的组织机制,让一线业务更灵动;并提出 " 新零售 " 战略,包括促成盒马鲜生的落地,投资高鑫零售,并购银泰商业等。
一些分析指出,张勇时代的阿里巴巴,虽然规模快速膨胀,业务的多元和复杂性也在增加,但不再是鲜有竞争对手,而是强敌环伺,核心业务遭蚕食。
体现在财报上,阿里中国零售电商收入在 2021 年四季度首次下滑。同时阿里的 " 吸金 " 能力大不如从前,其 2023 财年净利润不足 2021 财年的一半。
伴随中台效率降低、各业务增长放缓,2020 年前后,张勇开始尝试打造敏捷组织。他打薄中台,推动多元化治理,在自己和事业群总裁之间新设 " 分管大总裁 ",压缩分管责任人对自己的汇报关系数量。
但是,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仅仅在公司治理方式上的变革还不够,阿里需要向越来越庞大臃肿的业务动刀。
根据公司 3 月 28 日公布的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由各自董事会领导下的 CEO 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这次 "1+6+N" 的变革,被阿里认为是基于此前一系列探索基础上更彻底的变革,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显然,阿里各业务要从以前的一个高度统一的经济体、" 小耳朵饭 " 中,转向开始独立地面对市场进行竞争。一位阿里业务组织负责人此前曾对蓝鲸财经表示," 原来是太过讲究合作与站位,反而在面对外部竞争者时失去了狼性。"
蔡崇信在最新的内部信中称,在逍遥子(张勇)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变革在各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这一次变革已经基本成型,初见成效。
在业内看来,主导了阿里多次变革的张勇,更擅长内部资源配置;有着丰富全球化经验的蔡崇信,则擅长在阿里外部配置资源。
如今由蔡崇信接过一号位的权杖,预示着阿里今后的加码方向:那就是推动旗下业务组织分别上市,去协调资源让业务组织拥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不过,要彻底重塑竞争力,阿里还需在战略战术层面同步进行调整。今年 6 月下旬,据媒体报道,马云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刘强东强调低价战略
2023 年上半年,电商巨头们一个鲜明的动作便是,重回低价竞争,淘宝天猫、京东更是直接加入 " 百亿补贴 " 混战。
巨头博弈的背后,电商红利见顶,流量趋于分散、碎片化。伴随着抖音等强劲对手的加入,传统电商平台被卷入进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
北京商报在文章中引用数据称,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已呈现逐年放缓的迹象,从 2018 年的 23.9% 下降至 2022 年的 4%。
好在上半年大环境持续回暖。据商务部消息,2023 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7.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1%。
但主流电商平台之一的京东,表现却不及大盘,上半年零售业务同比增速仅在 1.43%,收入为 4656.38 亿元,其中 " 日用百货商品 " 营收更是同比减少 8.64% 至 1602.89 亿元,成为影响京东零售业绩的主要品类。
存量竞争时代,京东丢失的蛋糕,必然被友商所蚕食。因此,刘强东持续强调低价战略,希望京东重拾价格优势,从而赢回消费者。《晚点 LatePost》上述报道指出,6 月底的培训中,刘强东要求在京东用户心智的品类上要 " 坚决干架!"
同时,为了兼顾商品低价和平台利润,京东通过大量引入第三方商家,并让这些商家充分竞价。
例如京东启动的 " 春晓计划 ",能在成本、流量、效率、物流、金融等多方面给予中小商家支持。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京东 CFO 单甦提到,京东的第三方商家业务收入增速达到了双位数。
除了重新举起 " 低价 " 旗帜,京东还在 8 月 23 日宣布将低价战火烧向运费,下调自营商品的包邮门槛至 59 元,京东核心用户 PLUS 会员可享受全年无限包邮。
但京东并不想简单粗暴地打烧钱补贴战。在刘强东看来,一切低价都是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结果。京东每便宜一分钱,都是从更高的商品周转率、更合理的订单送达流程规划中得来的。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京东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验。而在组织方面,京东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就逐步精简层级、淘汰低效部门。人事上,今年 5 月份京东集团迎来史上首位女 CEO 许冉;6 月底,京东老兵闫小兵也回归京东,并成为新成立的创新零售事业部负责人。
根据晚点的报道,刘强东提到,要用组织、人才、文化驱动增长,要打造团结一致、能打硬仗的团队。
拼多多继续吃低价红利
雷达财经注意到,聚焦低价是近几年头部电商平台的一个显著战略调整。这一切,离不开低价开路的拼多多这条 " 鲇鱼 ",而其至今仍在坐享红利。
8 月 29 日晚间,拼多多公布的二季度业绩显示,其营收达 522.8 亿元,同比增长 66.3%,环比上一季度净增 146 亿元,增速环比上月的 58% 同样有所增加;调整后净利润 152.7 亿元,同比增长 42%。
表面上,拼多多未受到竞争对手低价策略的影响,但仔细梳理发现,高速增长的代价是继续大笔投入。
由于第二季度有重要的 618 年中大促,拼多多百亿补贴连续投入 150 亿消费券,对数码家电等重点领網域进行补贴。
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 百亿补贴 " 频道用户数和品牌数增长明显。过去在拼多多消费额不足 500 元的群体,今年上半年消费额上涨了近 2 倍。
反映到费用层面,拼多多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为 162.6 亿元,继续同比增长了 45%;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 175.4 亿元,同比增长 54.7%,导致总运营费用达到 208 亿元,同比增长 41%。
两位数的营销增速背后,拼多多依然通过补贴来维持自身的低价优势。眼下随着友商加入进来,拼多多更没有放弃补贴用户的理由。但拼多多需要考虑的是,假如失去了百亿补贴这把 " 杀手锏 ",该如何保住业务基本盘。
值得关注的是,退休两年之久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在近期,有人在新加坡偶遇穿格子衬衫的黄峥。
与此同时,另有消息显示拼多多的海外跨境电商项目 Temu 于 8 月底正式上线智利、菲律宾站,其中菲律宾是其东南亚地区首站。
Temu 是投资者尤为关注的项目,被认为是拼多多要进一步打开低价天花板的尝试。但无论是财报还是业绩电话会上,拼多多及管理层都对 Temu 的发展情况三缄其口。
一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上,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 Temu 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与整体规模相比,Temu 的营收占比也相对较小,相信业务带来的正向财务回报也会逐渐显现。
然而,Temu 带来的成本支出是实实在在的。第二季度,拼多多销售成本为 189 亿元,同比提升高达 137.3%,主要原因就是对 Temu、多多买菜两项未盈利业务的投资。
一些投资者担心,尽管 Temu 可能存在新的想象空间,但其扩张也会进一步拖累拼多多的利润率。从国内卷到国外,拼多多在多个市场上还能否应付自如。
后张勇时代,阿里除了低价武器,还将抛出哪些举措迎战京东和拼多多,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