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太好了是软男,电影有救了,欢迎阅读。
文 | 潜水鱼 X 任溪芮
最近《新周刊》" 我们这一代 " 年度人文栏目请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影评人毛尖对谈邵艺辉,毛尖拎出了一条电影圈男演员选角的隐形鄙视链:最好演坏男人,演渣男;然后(是)演好男人,演 " 软男 ";最差的是演《好东西》里又不软又不渣的男人。
邵艺辉也提到,自己原本很有信心,觉得很多人会想演片中前夫这个角色,结果这个角色一直被拒,甚至有男演员看剧本之前表示很感兴趣,看了剧本又推脱说没有档期。
给紫薇扎针的容嬷嬷被骂了二十年,害死眉姐姐的安陵容在《甄嬛传》播出后被骂了九年,这些 " 恶毒 " 的女性角色被钉在耻辱柱上。但男演员却对变态和渣男趋之若鹜,偏偏不爱演前夫这样的 " 软男 "。即便被人恨也不能 " 软 ",难道这就是男演员选角色的心理动机?
《甄嬛传》
小鱼觉得,在男演员的角色范畴中,前夫和小马这样的 " 软男 " 出现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像前夫这样懂防晒,主动(装作)研习女性主义和上野千鹤子的男角色,以及像小马这样有腹肌,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可比 " 软饭硬吃男 " 强多了。
女性观众都崛起了,对苦难叙事也腻烦了,是时候来点新鲜的男性角色模版了。
男演员为啥爱演变态、渣男?
毛尖提出的男演员鄙视链,大致有这样一条从高到低的选角偏好:演变态犯罪份子 > 演坏男人 > 演正常男人 > 演前夫这种 " 软饭男 "。
这种判断符合内娱男演员选角逻辑。说起变态、杀人犯、强奸犯,对应的形象很多,比如锚定了变态杀手赛道的宁理,饰演家暴男安嘉和的冯远征,以及演了背了半部刑法在身、又帅又渣的彭冠英,更别提各种黑帮片、犯罪片,基本主角都是男的,吴镇宇、曾志伟、任达华都有不少经典的黑帮大佬角色。
《阳光之下》
还有大批男演员表达过想演变态,比如林峯、彭于晏、张艺兴、黄景瑜、鹿晗等,林峯的说法是:" 想演各种不正常的,甚至是变态的人,总之是一些很扭曲的角色,已经想了十几年了。" 张艺兴 2016 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想演杀手 "," 甚至变态 "。
当然,男演员喜欢演变态和渣男,不排除这类角色有戏剧张力,反差大能突破自我,容易拿奖等因素。放眼演艺界,有不少通过出演 " 变态 " 而获奖的例子:如《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小丑,《沉默的羔羊》的安东尼 · 霍普金斯等。
但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 buff 是,即便在戏剧空间里,男性角色的道德宽松度也远大于女性。在父权叙事中,三妻四妾、朝秦暮楚,甚至家暴强奸、连环杀人犯,站在男性角度,都可能是 " 爽文 "。杀手、家暴男、强奸犯、渣男的角色,即便道德有大问题,但无损于他们(有毒的)男性气概,被审判的风险也低得多,甚至因为坏、渣而被人喜欢,甚至被冠名为 " 有性张力 "。
2023 电视剧品质盛典
对于男演员而言,演变态和渣男,也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选择。在影视剧里行穷凶极恶和剥削女性之事,都可以虚拟的戏剧空间为托词,一切都是导演编剧的安排,我则是为艺术献身,塑造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男性角色,然后自我包装曰 " 演员是一个很伟大的工作 "。
而把持着影视剧叙事话语权的男性导演,也乐于塑造这样的角色,甚至还能反向包装为女性爽片。小鱼此前《多少男导演在假装关怀女性》(超链)中分析过,陈思诚导演的《消失的她》和忻钰坤导演的《热搜》中,朱一龙、袁弘饰演的都是剥削女性的渣男和变态,但导演都站在男性视角叙事,将时长倾注在男性角色身上,客体化女性,展现女性被害的惨状,输出立体的变态男主和扁平的受害者女性。但在宣传中,这样的电影却能包装为女性复仇、互助爽片,男导演、男演员也是在自己的爱男逻辑里完成闭环了。
处于变态和渣男鄙视链下端的普通男人,如窝囊男、beta 男,已经有进步性的新鲜物种。黄磊、雷佳音、白客,他们活动场網域是过往被划定给女性的家庭、小镇,角色也具备了某种客体化色彩。
" 软男 " 重整男演员鄙视链
至于 " 软男 ",是对男性角色更彻底的一次革新。
国产影视剧之前也有 " 软男 ",他们往往是 " 软饭硬吃 "。明明啥都靠老婆,自己还要豪横,对外呈现自己 " 硬 " 的一面。
他们惯常会出轨找小三,在另一个相对弱势、崇拜自己的女性身上,重新确认自己的 " 男子汉气概 "。比如《三十而已》中的许幻山、《半熟男女》里的周斌,花老婆的钱给小三开房、租房。或者是被老婆碾压得没有自尊,家暴杀妻,比如《门第》中的家暴男何春生,《双面胶》原著里的杀妻男李亚平。
《三十而已》
《好东西》中的 " 软男 " 与 " 软饭硬吃男 " 有着本质不同。他们的软,是身段柔软,不兜售强硬的男子气概,在言辞和思想上主动 " 规训 " 自己。
前夫哥,结婚后靠铁梅养家,离婚了修电腦要找铁梅。小马则主动把自己放置在过往女性角色的位置上,在铁梅工作时在一旁满眼爱意看着她,被指责不该撕衣服后很快悔改。他总是在自己最狼狈的时候偶遇 crush,在自己要窜稀的时候遇上铁梅请客吃饭,像极了偶像剧里总是在淋雨和摔跤时重遇霸总男主的女主。
《好东西》
他们想追铁梅,开始用女性主义包装自己,外表上主动服美役,前夫哥懂防晒,小马有腹肌,主动加入雄竞,尽管偶尔暴露出这种表演的虚假,但他们确实主动走向了客体化,言行之间也没有丝毫觉得被客体化跌份的别扭感。
非常典型的沪上 dating 型男嘉宾的小胡医生,不追求稳定关系的精英渣男,一眼看出小叶的恋爱腦倒贴属性,但误以为小叶是拉拉和已婚妈妈后,又对二人的关系升腾起莫名的兴奋。他的软既体现在感情上的黏糊,也在影像上成功塑型——虽然小胡医生是渣男,但邵艺辉电影里的他,即便半褪衣衫,也看起来像只白斩鸡般,令人毫无欲望。
《好东西》的三个男性角色都带有一定 " 媚女 " 属性,尽管这种媚女是表层的表演性质的,但还是足以刺痛敏感肌的男观众,并让演惯了大男人的男演员退避三舍。
毕竟,他们只见过女演员在电影里被性化、弱化、边缘化,当男性群像的挂件,哪见过这种倒错的性别叙事,还要在电影中输出 " 我们都有原罪 " 这类 " 羞耻 " 台词,被吓到也是正常。
也是因此,主动接下不具名的前夫哥一角的赵又廷显得稀缺且有腦子,在电影中直陈男性都有原罪,自己是与父权决裂的 loser 的小马,也多了一分可爱。
《好东西》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女人不是天然形成的,是后天塑造的,看来 " 软男 " 也可以后天塑造。
联系到演员本身,赵又廷本身也有 " 软男 " 的柔韧度。他自带一份台男的温和松弛,大美女高圆圆嫁给他,外界认为是高圆圆 " 低嫁 ",赵又廷比高圆圆小 5 岁,结婚时事业一般般,也没有什么代表作。结婚后去高老家探亲,高圆圆脱俗大方,赵又廷则在围观的村民大叔中看起来泯然众人。
但能接受这种落差,恰恰证明赵又廷的内核稳定强大。原本邵艺辉觉得他很精英,适合演胡医生,但他觉得前夫很 " 可爱 ",像《芭比》中的 Ken,可见前夫哥自己也主动学习了去年的年度女性主义电影,很有觉悟,活该你娶高圆圆。
《好东西》
章宇则一直因为土狗性张力,很有女性观众缘。他自己也在路演中非常自然地调侃:虽然现场他和另外两位男性拿着话筒,但话语权并不在男性这边,他们处于间歇性失声的状态。他还呼吁大家多聆听女性的声音," 不要觉得自己那么强,示弱和服软也挺好的,女性有时候真的就是比我们强很多。"
所谓 " 软 " 和 " 硬 " 其实是相对论,太 " 软 " 或太 " 硬 " 都不好。一味求 " 硬 ",是自绝于女性观众;身段过软,又容易被拿捏奴役。能演 " 软男 ",恰恰说明演员有软硬适中的柔韧度,能主动摆脱男本位叙事,打开自己的角色空间,也是过往 " 硬男 " 泛滥的气质回调。
" 软男 " 也是一种市场呼唤。男性被取悦太久了,女性观众如今已经是电影观影主力,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 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从 2018 年至 2024 年,女性购票用户从 51% 上升至 58%,对应的男性观众则从 49% 缩减至 42%,女性及 95 后观众逐渐成为市场主力。
连环杀手的下手对象一般是独身女性,变态、渣男剥削、精神 PUA、造黄谣、家暴的对象也是女性,这类电影回避结构性压迫,只将女性放置在被凝视的受害者位置的电影女性已经看腻了,男演员们也是时候为女性观众生产一点新鲜的角色模版了。
所谓选角的鄙视链,本质上和任何其他鄙视链一样,都是把一类人区分出 " 我们 " 和 " 他们 ",然后在自己的群体认同中获得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的文化心理动因,正是一种 " 男性应该是第一顺位 " 的共识。
小鱼呼吁重整男演员鄙视链," 软男 " 们应该地位进阶,毕竟演员还是个技术工种,不该以软硬论英雄,演得烂且一直自我重复的,才该待在鄙视链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