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汽大乘用车各种“落听” 乘风破浪再出发,欢迎阅读。
汽势 Auto-First 丨刘天鸣
贾健旭挂帅,王骏、俞经民、崔卫国、芦勇、张亮等人共同组成上汽大乘用车的顶层,涉及产品、研发、营销条线的 63 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向着大干快上再出发。
上汽集团总裁、大乘用车执管会主席贾健旭签发了《关于大乘用车干部任免的通知》,对上汽大乘用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任免涉及荣威、名爵、飞凡三大整车品牌,并将研发、营销、产品等部门纳入重组范围。
此次人事调整是今年 1 月份上汽大乘用车板块干部 " 起立坐下 " 的全员竞聘上岗。上汽乘用车 MG 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曾在社交平台上称," 上汽大乘用车管理层全员竞聘上岗这事是真的,想变革的决心也是真的,我刚提交了竞聘材料,祝好运!"
除了人事调整外,上汽集团对大乘用车板块的调整还将涉及组织架构。去年 8 月份,贾健旭在上汽集团 2024 年年中干部大会指出,自主品牌业务要握指成拳,"5 个手指捏成 1 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 将整车(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五个板块进行整合,形成五指握拳。
从上汽大乘用车大规模人事调整的职位变化,能够看清楚组织调整的方向。过去,上汽乘用车旗下 MG 名爵、荣威各自为战,国内营销由各自事业部负责,海外销售、营销、服务则由上汽国际负责。研发上,MG 名爵、荣威、飞凡依托创新研发总院或自研,智驾、智舱等领網域的研发由零束科技负责。
经过人事调整后,上汽大乘用车板块在营销层面上打破原有品牌间隔,整合为国内营销部和海外营销部。其中国内营销部进一步以品牌作为区隔,分设荣威飞凡品牌事业部和名爵品牌事业部,原荣威飞凡品牌总经理何明磊和名爵品牌总经理周钘担任总监。海外事业部或将以区網域划分,如原上汽南美公司市场总监陈孟元担任海外营销部海外公司副总经理(代理)。
研发层面,上汽大乘用车板块设立研发部智能化产品中心,打通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的研发资源。例如,原零束科技智能云平台总监张东海担任研发部智能化产品中心车云部总监,原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智能驾驶中心、标定开发负责人张栋林担任研发部智能化产品中心智能驾驶总监(代理),原上汽海外出行 CTO 徐杰担任研发部智能化产品中心产品需求总监。
高度整合的组织架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汽乘用车 " 慢 " 的问题。贾健旭曾对外公开表示,他反思的一个问题就是 " 慢 "。现在的市场需要 " 押注 ",要摸清和判断市场的节奏,拿出针对性的举措,还要 " 快 "。
深入组织架构的调整,使得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成为 " 一体 ",避免资源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将规模与效率做到极致。
值得注意的是,大乘用车板块的整合早已开始。去年 10 月份,荣威与飞凡品牌合并。随后,智己、飞凡的研发业务并入研发总院,新产品的立项研发均由研发总院统一负责。研发总院主要为智己、飞凡、荣威、MG 四大品牌提供基础开发。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
这一轮调整后,上汽集团大乘用车的组织架构、人事安排、轮廓十分清晰。
上汽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亲自担任上汽大乘用车执管会主席,主导大乘用车的变革。
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骏大乘用车执管会委员。未来对自主機板块的重大事项将进行集体决策,并将集中集团的所有资源,全力支持发展大乘用车板块。
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崔卫国、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芦勇、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亮,分别担任大乘用车的国内营销、海外营销、研发、型谱规划部门的执行总监。
作为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操盘手,贾健旭在上汽集团大乘用车第一次干部大会上指出,大乘用车承载了整个上汽集团的发展战略,必须要打一场雷厉风行的胜仗,让大乘用车成为一家知名的全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