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汽大乘用車各種“落聽” 乘風破浪再出發,歡迎閱讀。
汽勢 Auto-First 丨劉天鳴
賈健旭挂帥,王駿、俞經民、崔衛國、蘆勇、張亮等人共同組成上汽大乘用車的頂層,涉及產品、研發、營銷條線的 63 人分工明确、各負其責,向着大幹快上再出發。
上汽集團總裁、大乘用車執管會主席賈健旭籤發了《關于大乘用車幹部任免的通知》,對上汽大乘用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任免涉及榮威、名爵、飛凡三大整車品牌,并将研發、營銷、產品等部門納入重組範圍。
此次人事調整是今年 1 月份上汽大乘用車板塊幹部 " 起立坐下 " 的全員競聘上崗。上汽乘用車 MG 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周钘曾在社交平台上稱," 上汽大乘用車管理層全員競聘上崗這事是真的,想變革的決心也是真的,我剛提交了競聘材料,祝好運!"
除了人事調整外,上汽集團對大乘用車板塊的調整還将涉及組織架構。去年 8 月份,賈健旭在上汽集團 2024 年年中幹部大會指出,自主品牌業務要握指成拳,"5 個手指捏成 1 個拳頭,對市場打過去。" 将整車(榮威、MG、飛凡)、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五個板塊進行整合,形成五指握拳。
從上汽大乘用車大規模人事調整的職位變化,能夠看清楚組織調整的方向。過去,上汽乘用車旗下 MG 名爵、榮威各自為戰,國内營銷由各自事業部負責,海外銷售、營銷、服務則由上汽國際負責。研發上,MG 名爵、榮威、飛凡依托創新研發總院或自研,智駕、智艙等領網域的研發由零束科技負責。
經過人事調整後,上汽大乘用車板塊在營銷層面上打破原有品牌間隔,整合為國内營銷部和海外營銷部。其中國内營銷部進一步以品牌作為區隔,分設榮威飛凡品牌事業部和名爵品牌事業部,原榮威飛凡品牌總經理何明磊和名爵品牌總經理周钘擔任總監。海外事業部或将以區網域劃分,如原上汽南美公司市場總監陳孟元擔任海外營銷部海外公司副總經理(代理)。
研發層面,上汽大乘用車板塊設立研發部智能化產品中心,打通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的研發資源。例如,原零束科技智能雲平台總監張東海擔任研發部智能化產品中心車雲部總監,原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智能駕駛中心、标定開發負責人張棟林擔任研發部智能化產品中心智能駕駛總監(代理),原上汽海外出行 CTO 徐傑擔任研發部智能化產品中心產品需求總監。
高度整合的組織架構,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上汽乘用車 " 慢 " 的問題。賈健旭曾對外公開表示,他反思的一個問題就是 " 慢 "。現在的市場需要 " 押注 ",要摸清和判斷市場的節奏,拿出針對性的舉措,還要 " 快 "。
深入組織架構的調整,使得研發、生產、營銷等方面成為 " 一體 ",避免資源重復投入和浪費,同時将規模與效率做到極致。
值得注意的是,大乘用車板塊的整合早已開始。去年 10 月份,榮威與飛凡品牌合并。随後,智己、飛凡的研發業務并入研發總院,新產品的立項研發均由研發總院統一負責。研發總院主要為智己、飛凡、榮威、MG 四大品牌提供基礎開發。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統籌。
這一輪調整後,上汽集團大乘用車的組織架構、人事安排、輪廓十分清晰。
上汽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擔任上汽大乘用車執管會主席,主導大乘用車的變革。
上汽乘用車總經理王駿大乘用車執管會委員。未來對自主機板塊的重大事項将進行集體決策,并将集中集團的所有資源,全力支持發展大乘用車板塊。
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崔衛國、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院長蘆勇、上汽集團數據業務部副總經理張亮,分别擔任大乘用車的國内營銷、海外營銷、研發、型譜規劃部門的執行總監。
作為上汽大乘用車板塊的操盤手,賈健旭在上汽集團大乘用車第一次幹部大會上指出,大乘用車承載了整個上汽集團的發展戰略,必須要打一場雷厲風行的勝仗,讓大乘用車成為一家知名的全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