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2024年,债市风险将进一步出清,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违约规模 1041.74 亿元,较前一年大幅下降 66.7% —— 2023 年债券市场的这份成绩单,显示出市场风险处于逐步化解中,违约情况与过去几年相比有明显缓解。
华福证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2023 年初至 12 月 6 日,债券市场已有 31 家发行人违约,共涉及境内外债券 68 只,违约规模合计为 1041.74 亿元,较 2022 年下降 66.7%。
具体来看,境内债券市场有 18 家主体发行的 43 只债券出现违约,违约规模为 317.84 亿元,同比下降 40.1%;境外市场有 14 家主体发行的 25 只债券出现违约,违约日债券余额约为 723.9 亿元,同比下降 72.1%,展期规模达 2044.45 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中证鹏元 ")总裁李勇表示,2023 年,信用债市场的整体风险有所缓解,仍集中在地产及相关行业,多以展期和债务重组为主。城投方面,短期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但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推进,以及新一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持续发行,高风险区網域信用环境得到显著修复,公开债市场风险明显缓解。
展望 2024 年,李勇认为,城投融资强化收紧态势,供给收缩下稀缺性凸显,但仍需警惕尾部区網域平台风险。
房企仍是违约高发区
就违约主体数量而言,房地产开发仍然是违约高发行业(12 家)占比高达 85.7%。
华福证券表示,2023 年,房企风险继续出清,违约规模有所下降。受前預售屋地产企业激进扩张策略和行业景气度暂时难以回升的影响,房企违约风险仍然存在,违约行业集中度较高。
观察海外债方面,华福证券数据显示,海外债违约数量减少,有 14 家主体发行的 25 只海外债发生违约,违约规模为 723.90 亿元,与 2022 年相比下降了 75.5%。但是所有违约企业均与房地产开发行业相关。
从发行人主体类型来看,违约主体仍为民营企业,国企违约多为海外债。2023 年共有 24 家民企发生违约,国有企业违约主体增加为 4 家,其中远洋集团和绿地集团均是海外债出险,尚未波及境内债券。
违约前,主体评级仍为 AAA 级的有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昊川置业有限公司、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风证券研报数据也显示,与 2022 年类似,2023 年违约主体仍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根据申万行业分类,有 7 家为房企相关。此外,2022 年以来,商业保理公司 ABS(资产支持证券)、ABN(资产支持票据)违约,成为较频繁的违约事件,穿透信用主体后均为地产相关,如世茂、阳光城、奥园等。
从展期情况看,2023 年,我国债券市场已有 50 家发行主体对 152 只债券进行展期,展期规模高达 2044.45 亿元,超过 2022 年展期量(1933.59 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后续债务偿还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华福证券将主体违约原因分为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和主体自身因素三类原因。梳理发现,融资环境恶化,市场认可度下滑,行业景气度下行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大幅下降,现金流表现较差仍是大部分违约企业的 " 通病 "。
天风证券认为,从违约企业行业构成来看,前几年房地产行业新增违约数量持续增长,但随着呵护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持续落地,高危房企基本已经暴露信用风险,2023 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新增违约数量有明显回落,其他行业也暂未观察到明显的行业性信用风险。
城投债 " 火爆 "
2023 年,城投债市场迎来了火爆的化债行情。自从 2023 年 7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 一揽子化债方案 " 以来,市场投资者对于城投债的安全性 " 信仰 " 回归。
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以及 " 一揽子 " 化债等政策支持,城投债的发行利率越来越低,超额认购频频出现,这一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0 月份以来,天津、江苏、甘肃、河南等地的城投机构发债时,出现了认购倍数高增的情况,且发行利率相较 2023 年上半年时的水平大幅度降低。
例如,2023 年 12 月 22 日,天津市静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于 2023 年 12 月 20 日发行了 "23 静海城投 MTN001",票息为 5%。本期债券发行总额为 5.7 亿元,合规申购金额为 18.47 亿元。该债券获得了超 3 倍的认购。
根据中泰证券数据,截至 2023 年 12 月 9 日 12 时,第四季度已披露用途再融资债合计规模 16987 亿元,其中 13886 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3101 亿元普通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到期债券。
联合资信认为,此轮特殊再融资债券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也即置换隐性债务,以更低成本、更长期限的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置换高成本、短期限的隐性债务,使隐性债务 " 显性化 ",一方面强化了隐性债务监管,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地方债务成本负担,拉长债务周期,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当前地方偿债压力,有助于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可以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省份启动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的省份,也可能会继续追加发行规模。
联合资信提醒表示,从短期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的重启发行释放了稳妥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缓释短期流动性风险;从中长期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化债治标不治本,只是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债务规模并没有减少。总体看," 一揽子化债方案 " 应该是系列组合措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仍待完善,更多防风险举措探索有望加快。
放眼 2024
如何看待 2024 年的具体行业信用风险?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在地产债方面,2024 年 3-4 月和 7 月为房企偿债高峰,在外部融资渠道较难打开、销售弱回暖的情况下,房企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但在一系列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企安全性应该仍有一定保障。李勇也表示,中央金融会议提出要 " 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2024 年,房企潜在风险或有所缓解。
在城投债方面,天风证券表示,在一揽子化债政策的支持下,2024 年城投债发生直接信用风险事件冲击的可能性不高。但考虑到基本面仍偏弱,偿债压力较大,非标违约、票据逾期的负面舆情可能仍会时有发生。李勇也认为,城投融资强化收紧态势,供给收缩下稀缺性凸显,但仍需警惕尾部区網域平台风险。
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史晓姗认为,2024 年,债券市场将迎来风险进一步出清,筑底市场信用底部,重构市场信仰。短期," 先立后破 " 的基调下,城投、地产风险有限,风险化解有望加速推进,结构性调整加速,提高对产业类主体的融资支持。
史晓姗具体分析表示,债券市场的近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思维在一次次打破、重构。每一次分化,是市场在寻找安全感,强化自我确定。2023 年是一次深入探底,分化依然在,市场风险偏好依然较低。为了改善预期,增强确定性,政策进行托底,资金维持相对宽松,分化得到一定调整、修复," 资产荒 " 格局再次出现,风险温和释放但化解难度犹存。
史晓姗进一步表示,2024 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的关键一年,是经济修复的关键一年,也是债券市场重构的关键一年。2023 年 12 月 8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 先立后破 ",新模式支持政策优于旧模式的清理,新旧衔接并存,风险出清依旧温和。改革之决心已经明确,能否执行决定了市场信仰能否重构,验证这次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虽然,大概率依然会处在底部,但已经和黎明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