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2024年,債市風險将進一步出清,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違約規模 1041.74 億元,較前一年大幅下降 66.7% —— 2023 年債券市場的這份成績單,顯示出市場風險處于逐步化解中,違約情況與過去幾年相比有明顯緩解。
華福證券數據統計顯示,截至 2023 年初至 12 月 6 日,債券市場已有 31 家發行人違約,共涉及境内外債券 68 只,違約規模合計為 1041.74 億元,較 2022 年下降 66.7%。
具體來看,境内債券市場有 18 家主體發行的 43 只債券出現違約,違約規模為 317.84 億元,同比下降 40.1%;境外市場有 14 家主體發行的 25 只債券出現違約,違約日債券餘額約為 723.9 億元,同比下降 72.1%,展期規模達 2044.45 億元,創歷史新高。
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證鵬元 ")總裁李勇表示,2023 年,信用債市場的整體風險有所緩解,仍集中在地產及相關行業,多以展期和債務重組為主。城投方面,短期流動性壓力仍然較大,但随着一攬子化債政策的推進,以及新一輪特殊再融資債券的持續發行,高風險區網域信用環境得到顯著修復,公開債市場風險明顯緩解。
展望 2024 年,李勇認為,城投融資強化收緊态勢,供給收縮下稀缺性凸顯,但仍需警惕尾部區網域平台風險。
房企仍是違約高發區
就違約主體數量而言,房地產開發仍然是違約高發行業(12 家)占比高達 85.7%。
華福證券表示,2023 年,房企風險繼續出清,違約規模有所下降。受前預售屋地產企業激進擴張策略和行業景氣度暫時難以回升的影響,房企違約風險仍然存在,違約行業集中度較高。
觀察海外債方面,華福證券數據顯示,海外債違約數量減少,有 14 家主體發行的 25 只海外債發生違約,違約規模為 723.90 億元,與 2022 年相比下降了 75.5%。但是所有違約企業均與房地產開發行業相關。
從發行人主體類型來看,違約主體仍為民營企業,國企違約多為海外債。2023 年共有 24 家民企發生違約,國有企業違約主體增加為 4 家,其中遠洋集團和綠地集團均是海外債出險,尚未波及境内債券。
違約前,主體評級仍為 AAA 級的有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昊川置業有限公司、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風證券研報數據也顯示,與 2022 年類似,2023 年違約主體仍集中在房地產行業。根據申萬行業分類,有 7 家為房企相關。此外,2022 年以來,商業保理公司 ABS(資產支持證券)、ABN(資產支持票據)違約,成為較頻繁的違約事件,穿透信用主體後均為地產相關,如世茂、陽光城、奧園等。
從展期情況看,2023 年,我國債券市場已有 50 家發行主體對 152 只債券進行展期,展期規模高達 2044.45 億元,超過 2022 年展期量(1933.59 億元)達到歷史新高,後續債務償還的情況仍不容樂觀。
華福證券将主體違約原因分為環境因素、行業因素和主體自身因素三類原因。梳理發現,融資環境惡化,市場認可度下滑,行業景氣度下行導致公司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大幅下降,現金流表現較差仍是大部分違約企業的 " 通病 "。
天風證券認為,從違約企業行業構成來看,前幾年房地產行業新增違約數量持續增長,但随着呵護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持續落地,高危房企基本已經暴露信用風險,2023 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新增違約數量有明顯回落,其他行業也暫未觀察到明顯的行業性信用風險。
城投債 " 火爆 "
2023 年,城投債市場迎來了火爆的化債行情。自從 2023 年 7 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 " 一攬子化債方案 " 以來,市場投資者對于城投債的安全性 " 信仰 " 回歸。
下半年以來,随着全國特殊再融資債的發行以及 " 一攬子 " 化債等政策支持,城投債的發行利率越來越低,超額認購頻頻出現,這一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0 月份以來,天津、江蘇、甘肅、河南等地的城投機構發債時,出現了認購倍數高增的情況,且發行利率相較 2023 年上半年時的水平大幅度降低。
例如,2023 年 12 月 22 日,天津市靜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公司于 2023 年 12 月 20 日發行了 "23 靜海城投 MTN001",票息為 5%。本期債券發行總額為 5.7 億元,合規申購金額為 18.47 億元。該債券獲得了超 3 倍的認購。
根據中泰證券數據,截至 2023 年 12 月 9 日 12 時,第四季度已披露用途再融資債合計規模 16987 億元,其中 13886 億元特殊再融資債用于償還存量債務,3101 億元普通再融資債用于償還到期債券。
聯合資信認為,此輪特殊再融資債券用途為償還存量債務,也即置換隐性債務,以更低成本、更長期限的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置換高成本、短期限的隐性債務,使隐性債務 " 顯性化 ",一方面強化了隐性債務監管,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地方債務成本負擔,拉長債務周期,優化債務結構,緩解當前地方償債壓力,有助于地方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可以預計,後續還會有更多省份啟動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已發行的省份,也可能會繼續追加發行規模。
聯合資信提醒表示,從短期來看,特殊再融資債券的重啟發行釋放了穩妥信号,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緩釋短期流動性風險;從中長期來看,特殊再融資債券化債治标不治本,只是将隐性債務轉化為顯性債務,債務規模并沒有減少。總體看," 一攬子化債方案 " 應該是系列組合措施,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長效機制仍待完善,更多防風險舉措探索有望加快。
放眼 2024
如何看待 2024 年的具體行業信用風險?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在地產債方面,2024 年 3-4 月和 7 月為房企償債高峰,在外部融資渠道較難打開、銷售弱回暖的情況下,房企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但在一系列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國企安全性應該仍有一定保障。李勇也表示,中央金融會議提出要 " 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 ",2024 年,房企潛在風險或有所緩解。
在城投債方面,天風證券表示,在一攬子化債政策的支持下,2024 年城投債發生直接信用風險事件衝擊的可能性不高。但考慮到基本面仍偏弱,償債壓力較大,非标違約、票據逾期的負面輿情可能仍會時有發生。李勇也認為,城投融資強化收緊态勢,供給收縮下稀缺性凸顯,但仍需警惕尾部區網域平台風險。
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史曉姗認為,2024 年,債券市場将迎來風險進一步出清,築底市場信用底部,重構市場信仰。短期," 先立後破 " 的基調下,城投、地產風險有限,風險化解有望加速推進,結構性調整加速,提高對產業類主體的融資支持。
史曉姗具體分析表示,債券市場的近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場思維在一次次打破、重構。每一次分化,是市場在尋找安全感,強化自我确定。2023 年是一次深入探底,分化依然在,市場風險偏好依然較低。為了改善預期,增強确定性,政策進行托底,資金維持相對寬松,分化得到一定調整、修復," 資產荒 " 格局再次出現,風險溫和釋放但化解難度猶存。
史曉姗進一步表示,2024 年,是 " 十四五 " 規劃的關鍵一年,是經濟修復的關鍵一年,也是債券市場重構的關鍵一年。2023 年 12 月 8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 " 先立後破 ",新模式支持政策優于舊模式的清理,新舊銜接并存,風險出清依舊溫和。改革之決心已經明确,能否執行決定了市場信仰能否重構,驗證這次是不是新瓶裝舊酒。雖然,大概率依然會處在底部,但已經和黎明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