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有银行大额存单下调70个基点 专家:目前仍有调降空间,欢迎阅读。
近日,广西、吉林两地多家中小银行密集发文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其中,包括桂林银行、柳州银行、榆树农商行、桦甸农商行、灵川深通村镇银行等。下调存款利率中,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多种存款产品,涉及各种期限。
从调降幅度上看,存款利率降幅在 10 至 60 个基点之间,另有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了 70 个基点。例如,柳州银行公告显示,该行调整了定期存款产品执行利率,其中一年期定存利率由 2.25% 下调至 2.15%,三年期定存利率由 3.4% 降至 3.2%,五年期定存利率降幅最大,由 3.8% 下调至 3.2%。此外,公告显示,该行五年期个人大额存单下调 70 个基点至 3.25%。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属于去年第三轮大行跟进调降,国内采取大中小型银行 " 梯次 " 调降存款利率,让市场充分消化存款利率调降影响,有助于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2 月 21 日,吉林桦甸农商行公告称,根据利率市场化需求,决定从 2024 年 2 月 22 日零时起,统一调整活期存款、三年及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执行上限,即将活期存款利率由现行的 0.25% 下调至 0.2%,下调 5 个基点;三年及五年期利率由现行的 2.8% 下调至 2.7%,均下调 10 个基点。
同一天,吉林榆树农商行发布公告称,根据利率市场化需求,决定从 2024 年 2 月 22 日零时起,统一调整活期存款、三年及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执行上限,活期利率下调至 0.2%,三年及五年期利率下调至 2.7%。
2 月 19 日,柳州银行公告显示,该行 3 个月及 6 个月定期存款利率较此前下调 10 个基点;3 年及 5 年定期存款较此前分别下调 20 个、60 个基点。柳州农商行此次主要调整了 2 年、3 年、5 年的定期存款利率,较此前下调 5 至 25 个基点不等。
此外,柳州银行个人大额存单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调。其中三年期大额存单下调 20 个基点至 3.25%,五年期大额存单下调 70 个基点至 3.25%。
记者注意到,广西另一家银行——桂林银行已多次调整部門整存整取五年期存款利率,该存款产品利率累计下调了 70 个基点。去年 6 月,该行发布公告称,调整此项存款利率至 3.9%;今年 1 月该行再发文称,调整此项存款利率至 3.35%;2 月 20 日,桂林银行发布公告称,调整部門整存整取五年期存款产品执行利率至 3.2%。
记者发现,除了上述两家银行,广西地区还有多家银行公告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例如临桂农商行、广西灵川农商行、广西马山农商行、广西武宣农商行、南宁兴宁长江村镇银行、桂林国民村镇银行等。
专家:存款利率仍有调降空间
此前,央行在 2023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周茂华表示,近期部分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是去年第三轮调降延续,正是由于之前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央行超预期出台降准、结构工具等,为 LPR 利率调降,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拓展了空间。
周茂华称,一般来说,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更多取决于存款市场供求状况,各类型、各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净息差与经营等方面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存款利率下行较快,主要受到特殊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影响。周茂华表示:" 目前看,存款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主要是存款利率仍明显高于市场利率等,但预计下调幅度明显收窄,甚至可能不降。主要是我们预计经济稳步恢复,经营状况改善,实体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回暖,使得银行净息差与市场利率持稳,存款市场供需逐步回归常态等。"
周茂华认为,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央行进一步引导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加之银行净息差压力,不排除存款利率仍可能适度下调,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拓展空间,这也是增强金融体系风险抵补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可持续运转的内在要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仍将在资金端压降成本,存款利率下降的可能性较大。中小银行要摒弃 " 速度情结 " 与 " 规模情结 ",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情况,理性拓展存款业务,既要保持存款业务适当增长,也要保持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 月 20 日,央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 年期以上 LPR 为 3.95%,较此前下调了 25 个基点。有观点认为,综合当前经济和物价走势,短期内 MLF 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将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 LPR 报价继续下调,进而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提振宏观经济总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