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步兵炮4:步兵团独立作战的保证,德国le.IG18型75毫米步兵炮,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钢铁枪炮与细菌 ,作者钢铁枪炮与细菌
(本文是本人所作视频的文案,如需观看视频,敬请拉至文末。)
从一战到二战的德国,如果说它的军事科技领先世界,肯定会引起不少争议 ,但要说战术水平在欧洲是独一档 ,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
风暴突击队
一战中,当各国饱受堑壕战的折磨时,作为当时最大的海上强权英国,首先想到的是,开发一种陆地铁甲舰——坦克,而德国人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是风暴突击队战术。
德军运用小股部队,携带冲锋枪和手榴弹,采用灵活的机动战术杀入敌方的战壕,用强大的近战火力,夺取战壕的控制权。然而,灵活机动的轻型步兵无法携带重型武器,在遇到坚固的防御工事时,束手无策。
当时的德军步兵师标准轻型火炮是 77 毫米的野战炮,重量约为 1 吨。为了给步兵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德军强令炮兵把火炮从后方隐蔽阵地拖出来,近距离给步兵提供火力掩护。
这种做法受到了炮兵的强烈抵制,不仅仅是因为火炮在一线难以机动,更重要的是野战炮通常外形都比较高大,作战时又有弹药车随行,很容易暴露。一旦暴露,由于机动困难,很快就会被摧毁。
从步兵需求上看,野战炮初速比较高,而且采用固定式发射药。弹道也不够灵活 。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步兵行动,德国人尝试了许多武器装备。战争时期,由于时间紧迫,很难从头开发一种武器,不少火炮都是在现有基础上改造的。
到一战结束时,德军主要装备的步兵支援火炮有三种:
一种是基于现有的 77 毫米野战炮,通过缩短炮管、减轻重量获得的步兵炮,不过它重量只比原版野战炮稍轻,也有 800 多千克。
77 毫米步兵炮
第二种是 37 毫米的 TAK1918,它的重量只有 175 千克,不过它除了作为步兵炮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反坦克。如果用于支援步兵,它的炮弹威力较小。
TAK 1918
最后一种是 75.8 毫米的战壕迫击炮,主要为步兵提供曲射火力,射击障碍物后的目。
一战结束后,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约束,德国武器发展受到限制,很多武器的研发工作,要么是转移到国外,要么是在地下偷偷进行。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人基于一战的经验教训,在 1927 年开发出了 IG 18 型 75 毫米步兵炮,和德国当时开发的许多武器一样,编号为 18,是为了混淆视听,假装是一战结束前的产品。
IG 18
从 1930 年代初,德国陆军开始小批量装备 IG 18 型步兵炮。在小胡子上台以后,德国逐渐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开始大规模扩军。与此同时,IG 18 型步兵炮也开始批量进入德军服役。
IG 18 型步兵炮的战斗全重约为 400 千克,战场机动性能很好,发射的高爆弹重 6 千克,内部装有 570 克炸药。它最大仰角超过 70 度,配合五种不同威力的发射装药,弹道范围十分灵活。当使用威力最大的 5 号装药时,炮口初速每秒 210 米,最大射程可达 3500 米 。
炮弹采用整装方式装填,在装填之前,向弹壳中装入所需的发射药后,将弹头和弹壳组装起来,再一次性填入炮膛。
它的后膛闭锁装置十分有特色。在装填时,炮管尾部会抬起来,有点类似撅开式的猎枪。装填后将炮管尾部放下。在发射完炮弹以后,再抬起炮尾抛出弹壳,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大仰角射击时,更加方便装填炮弹。
反观日本的 92 式步兵炮,在大仰角射击时,为了能顺利装填炮弹,需要在炮位下面挖个坑。
IG 18 采用的是单脚式炮架,这导致它左右射界不够灵活,只有 12 度。为了保护炮组成员,IG 18 配备了一个面积足够大的防盾,可以有效抵挡子弹 ,和炮弹爆炸产生的破片。
在最初的设计中,IG 18 的行走装置是为骡马牵引准备的,使用的是钢圈木质车轮。为了跟上摩托化步兵的汽车,也有一部分改用了充气轮胎,使用汽车牵引。
IG 18 作为步兵炮,按编制装备在德军步兵团下的步兵炮连中。每个步兵炮连有 6 门 IG 18,以及 2 门 sIG 33 型 150 毫米步兵炮。在作战中,75 毫米步兵炮小组会分拆开来,加强给一线步兵使用,而 150 毫米步兵炮一般由团部直接掌握。
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德军的步兵团更像一个小型合成部門,独立作战能力更强,正是由于这些步兵炮的加强,使得他们在没有上级部門支援的情况下,就能独立遂行防御和进攻作战。
IG 18 主要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它要打击的目标包括敌方的火力点 野战工事、野战炮兵和迫击炮。有的时候,它也可以对抗敌方的装甲车辆。
这门火炮配备的高爆榴弹威力相当不错,当使用高抛弹道时,它的炮弹可以穿透顶部厚度达 1 米的土木工事。如果进行平射,当使用 5 号装药时,可以穿透 25 厘米厚的混凝土砖墙。身管火炮的炮弹落地时,因为角度问题,杀伤范围是一个长方形,左右两侧宽、前后窄。IG 18 的 75 毫米榴弹杀伤范围大约是一个 20 米乘 10 米的矩形。
IG 18 作为间战期开发的武器装备,在二战一爆发时,就作为德军的标准装备参加了战争。法国战役前,共装备了 3300 多门,不过由于开发时间较早,它还是有不少局限性。
法国战役结束后,IG 18 受到不少德军士兵的抱怨。首先是曲射功能有些鸡肋,德军在步兵营装备了 6 门 80 毫米迫击炮,在需要曲射时,部队的首选是迫击炮,而非步兵炮,其次就是抱怨它的反坦克能力。
迫击炮
说起来有点搞笑,IG 18 是一门步兵炮,反坦克不是它的主业。而且德军团属有一个反坦克连,装备 12 门反坦克炮。但当遭遇到敌军坦克时,对方才不管你是什么武器。当时 IG 18 还没有装备破甲弹,只具备有限的穿甲能力,其配备的炮弹可以穿透 30 毫米装甲,勉强可以打打轻型坦克和装甲车。
但另外两个问题限制了它的反坦克能力,一是初速较低,想命中运动中的坦克有一定的困难;二是单脚式炮架带来的射界问题,其左右射界只有 12 度,不方便大范围调整射角,不适合用来进行反坦克作战。这种根据一战经验研发的火炮,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二战的需求。
想要在一篇文章中把二战德国的 75 毫米步兵炮说完并不容易,因此,下期我们再介绍 IG 18 的衍生型号和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