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给百万骑手交社保,到底是为了啥?,欢迎阅读。
2 月 19 日上午 10 点,京东一则公告引发行业巨震:" 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覆盖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 "。
这是刘强东继快递员社保全覆盖后,首次将 " 五险一金 " 的承诺再延伸至外卖领網域。
他在 2017 年的讲话再度刷屏:" 克扣员工五险一金,牺牲了兄弟们 60 岁之后保命的钱,那是耻辱的钱。"
这个消息一出,美团、饿了么都坐不住了。
紧接着,美团宣布 " 研究为稳定从业者提供社保保障,二季度启动试点 "。
然而资本市场好像并不买账:美团港股盘中跌超 4%,京东逆势上涨 2.3%。
看得出来美团是真急了,开了这么多会都没给骑手买五险一金,京东一入场就给买了,看来开多少会都不如来点竞争好使。
与此同时,饿了么在网友 " 你怎么回事,就差你了 " 的呼声压力下,终于也跟着发了声明:
从 2023 年 2 月起,饿了么就与生态伙伴一起按计划在部分城市展开试点,为饿了么蓝骑士缴纳社保,并持续加大对稳定骑手的专项补贴力度和范围。
总的来说,对骑手都是好事,希望他们的权益能真正得到落实 "。
也有不少网友喊话东哥,希望整顿一下别的行业。
社保只是第一步,京东的另一个 " 大招 " 才真正让对手胆寒:
在 2025 年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外卖行业长期存在的 " 三座大山 ":高佣金、黑外卖、骑手难。京东的行为,直接撕破了行业的遮羞布。
" 这一招太狠了!" 某投行分析师直言," 京东不仅动了美团的骑手根基,还直击其商业模式的 " 七寸 "。
美团对外宣称的外卖商家佣金率通常在 6% 至 8% ,但有商家直言,实际佣金率甚至高达 25% 甚至是 45% ,远超出官方公布的数字。
许多商家苦美团高佣久矣,京东的出现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前段时间," 京东要做外卖 " 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指京东外卖佣金率已经敲定为 5%,网友看热闹等实锤,而商家则开始期待起来。
随后,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官宣—— " 京东外卖!0 佣金 ",势头比传闻更猛。
针对 " 黑外卖 " 这一行业顽疾,京东外卖在招募政策中明确要求商家需具备堂食门店和相应资质,并通过线下核验,确保 " 品质堂食 " 定位。
这一举措旨在从源头杜绝 " 幽灵厨房 " 和食品安全隐患,提升平台整体品质。
目前,已有山姆、嘉和一品、绝味鸭脖、汉堡王、瑞幸咖啡等知名连锁品牌入驻,进一步强化了京东外卖的高品质形象。
在配送端,京东依托达达集团的强大物流能力,承诺 " 最快 9 分钟送达 ",并推出 " 准时保 " 超时赔付服务,以时效性和可靠性抢占用户心智。
从现有布局来看,京东外卖聚焦连锁快餐、咖啡茶饮等高频消费品类,试图通过 " 品质 + 时效 " 双保障,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京东进军外卖领網域并非一时之举,而是基于多年战略布局的必然选择。
从 2015 年推出 " 京东到家 " 开始,京东便逐步深入本地生活服务领網域。
2016 年,京东与达达合并,进一步强化了即时配送能力。
2022 年,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公开透露了进军外卖业务的计划,随后在 2024 年上线 " 秒送 " 频道,整合京东小时达与京东到家服务。
2025 年,京东私有化达达集团,完成资源整合,正式推出外卖业务。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京东对外卖业务的布局是系统化、长期化的战略规划。
京东外卖的野心,不止于分一杯羹。外卖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高频属性带来的流量红利。
作为高频需求,外卖不仅能够为平台带来稳定的用户流量,还能反哺酒旅、医药、闪购等本地生活业务,形成生态闭环。
美团正是凭借 " 高频带低频 " 的战略,巩固了其在本地生活市场的领先地位。
京东入局外卖,不仅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更是希望通过高频外卖流量带动京东主站的低频消费(如 3C 、家电),同时以 " 品质 + 低佣金 " 的策略重塑行业规则。
至此,京东秒送频道已将外卖、即时零售缝合至一个入口,这种看似跨界的布局,也是一种流量焦虑下的必然选择:存量时代,用户的 " 即时需求 " 满足频次,是难得的增长武器。
即时零售的高速增长,为京东外卖提供了战略支撑。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89% ,占网络零售额的 4.2% ,比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高出 17.89 个百分点。
高增长潜力之下,即时零售的 " 分钟级战争 " 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高频的外卖业务,恰好能撬动用户心智与生态协同,成为京东布局即时零售的重要抓手。
" 不管京东外卖能做到什么程度,它已经促使整个行业开始反思。"
五险一金是企业的基本责任,而非 " 施舍 "。
外卖行业初期靠野蛮生长打开市场,但巨头壮大后若仍逃避社会责任,无异于将 " 创新 " 当作遮羞布。
科技的终点不是零和博弈,而是 " 向善 "。
京东的入局,正逼行业直面一个关键问题:当增长依赖压榨骑手和商家,所谓的 " 万亿市场 " 究竟是创新红利,还是系统性风险?
参考资料:
劳动报
京东
美团
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