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一文说清楚歼-5研发史,脱胎于米格-17,聂帅连夸很好很好,毛主席:这是我们自己造的!,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史堂 Author 战史堂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
在 1957 年 10 月 1 号的国庆阅兵中,一款特殊的歼击机快速飞过了天安门上空,毛主席指着呼啸而过的飞机,向身边的外国朋友介绍:" 我们自己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 1957 年参加天安门阅兵的轰 -5 轰炸机和歼 -5 战斗机,这些飞机是我国自行制造的。
那天毛主席口中的 " 自己造的飞机 " 指的是轰 -5 和歼 -5,在共和国空军战斗机序列中,经历了从购买到仿制,再到吃透技术后的自主研发等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开拓进取的道路,才有了如今第 5 代战机歼 -20 的腾飞。
其实我军的战斗机购买阶段并不长,在建国后引进了拉 -11、米格 -15(比斯)和米格 -17。在苏联援建的帮助下,我国很快就步入了第二个阶段——仿制。今天就来扒一扒我国仿制的第一款战斗机——歼 -5。
▲准备接受国庆检阅的我国仿制的第一款战斗机——歼 -5。
众所周知,歼 -5 仿制于苏联的米格 -17 战斗机。1948 年,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 -15 比斯的基础上开始研发新机,重点改进了气动布局,于 1952 年进入苏军中服役。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布局自己的航空工业。1953 年 10 月 24 号,沈阳国营 112 厂成立,准备制造米格 -15 战斗机。
然而此时米格 -15 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了,已经越来越难以对抗 F-86F,因此苏联建议我国停止试制米格 -15,改为试制米格 -17。
▲苏联的米格 -17 战斗机,于 1952 年入役,但很快就停产了,属于一种过渡机型。
1953 年 11 月 25 号,苏联同意向中国移交米格 -17F(即白昼型)的制造许可证,我国立即着手米格 -17F 的仿制工作。
112 厂选派技术骨干前往苏联对生产线上的米格 -17 进行了生产考察,由于此时苏联的米格 -17 已经停产,生产线上停放的是米格 -19,于是考察团对着新飞机了解喷气机的生产过程。
1954 年 10 月,仿制米格 -17 正式立项,飞机的工厂内部代号为 " 东风 101"(该机 1956 年仿制成功后被命名为五六式,1964 年改称歼 -5,为方便本文统称歼 -5)。
▲后来歼 -5 的总装生产线。
有了米格 -17 作为蓝本,仿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歼 -5 的外部布局与米格 -15 相似,为单发单座机头进气,高 T 型平尾,中单后掠翼,后掠角为 45 °(米格 -15 为 35 °),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外形均为圆形截面。
为了提升低速性能,歼 -5 的机翼安装了 3 对翼刀,这也是跟米格 -15 最直观的区别(后者为两对)。很多军迷都把歼 -5(米格 -17)与米格 -15 弄混淆,用这个办法可以一眼分辨,一看一个准,根本不会出错。
歼 -5 使用一台涡喷 -5 型发动机,最大推力为 2600 千克,加力推力为 3380 千克,巡航推力一般为 2160 千克,可以提供的最大飞行速度达 1145km/h,爬升率为 75.8 米 / 秒。
▲我军装备的歼 -5 战斗机,外形与米格 -15 相似。
歼 -5 的内部载油量为 1170 公斤,耗油量在 1 吨 / 小时 ~2 吨 / 小时,一般出任务需外挂两个 400 升副油箱,航程 1000 公里,携带副油箱为 1560 公里。
然而在实战中,歼 -5(米格 -17)的滞空时间并不长,发生在 1957 年 1 月 21 号夜间驱逐国民党空军袭扰上海的 B-26 飞机的战斗中,这个缺点非常突出。
我军米格 -17 在低空战斗了不到一个小时即燃油报警,最后燃油耗尽,迫降在距机场仅 800 米的空地上,飞行员重伤。(具体参战经过参见:)。
▲我军的歼 -5(米格 -17),注意翼下携带的两具副油箱,但滞空时间不算久。
歼 -5 的火力配置与米格 -15 一样,机头右侧下方安装一门 37mm 机炮,备弹 40 发,左侧下方安装两门 23mm 机炮,各备弹 80 发,连续射击时间为 6~8 秒(苏系战机飞行员人均打狙,手动狗头)。飞机翼下还可挂载两枚 250 公斤炸弹。
歼 -5 战斗机的基本参数如下:机长 11.3 米,翼展 9.6 米,高度为 3.8 米,空重 4 吨,最大起飞重量为 6 吨,实用升限为 16000 米,起飞滑跑距离为 590 米,着陆滑跑距离为 800 米。
在苏联技术的助力下,歼 -5 的仿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于 1956 年 7 月 19 号首飞。机身前部印着鲜红的 " 中 0101",这代表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第一架歼击机。首飞成功后,工程师针对试飞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排除。
▲首架歼 -5" 中 0101" 号机,这代表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第一架歼击机。
1956 年 9 月 8 号,国家验收委员会在 112 厂举行了验收签字仪式,同意进行批量生产,空军命名为 "56 式 " 飞机。
9 月 10 号,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特地来到沈阳,参加 " 庆祝新型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大会 ",并为新飞机剪彩,试飞员吴克明进行了飞行表演,他回忆道:
" 上午 10 点,我驾驶‘ 0101 ’号向聂帅进行了飞行表演。我连续做了几个上升滚转,又做了一些高端度特技。表演完毕后,我向聂帅汇报:飞机性能很好,请聂帅指示!聂帅连声说很好很好。"
很快,歼 -5 就投入生产,并于同年 9 月 27 号,首批 10 架进入部队服役。原本歼 -5 还能赶得上当年的国庆阅兵,然而阅兵当天下雨,空中分列式被取消,因此歼 -5 的国庆首秀被推迟了一年。
▲ 1956 年 9 月 10 日,庆祝新型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大会现场,并进行了现场飞行表演。
▲ 1958 年,毛主席在沈阳视察歼 -5 的生产制造,车间主任穆恒信(座舱内)向主席介绍歼 -5 的性能。
歼 -5 很快装备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各型共生产了 1994 架,其中歼 -5 飞机 767 架,歼 -5 甲为 124 架,歼教 -5 为 1087 架,歼侦 -5 为 16 架。后续的文章将继续具体介绍歼 -5 各型号,以及歼 -5 的战史,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