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比亚迪为什么可以用常压油箱做插混,无他,唯技术强尔!,欢迎阅读。
ˇ
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持续发酵,除了吃瓜群众,双方品牌的支持者和车主,也都急切需要知道一个真相。
关于这件事,茶哥此前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些看法,其中提到了比亚迪的插混车型采用常压油箱,但可以解决燃油蒸汽的排放污染专利技术,大家似乎都很感兴趣。为此,茶哥找到了相关的专利檔案进行研究,今天就给大家深入浅出地作一次科普。
01
燃油蒸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之前跟大家提到了燃油蒸汽来自于汽油的挥发,传统燃油车会布置活性炭罐,并且与进气歧管相连,当燃油管路工作时,被吸附在活性碳罐里面燃油蒸汽就会由于负压,进入到发动机燃烧室一起被利用。
但当下插混车型纯电续航较长,发动机会出现较长时间不工作的情况,而活性炭罐的吸附能力又有限,吸满了以后,里面的燃油蒸汽无法被负压带入发动机燃烧,导致油箱和其他管路会堆积蒸汽,容易产生外溢污染。
既然如此,车企为了满足排放的标准,就要想办法让这些多出来的燃油蒸汽不要到环境中去,而是到活性碳罐里面去。
绝大部分车企的方案就是 " 加码 ",一来用高压油箱堵住燃油蒸汽的出路,二来增加活性炭罐的数量或者容量。当开油箱泄压时,油箱隔离阀打开,将燃油蒸汽排放到活性炭罐之中。这一来一往就增加了成本,相比起常压油箱而言,多出了 500-1000 元的费用,放在年销量过几十万的车型而已,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假如能省下来,既能降低造车成本,也能给消费者更好的价格,岂不是双赢?所以比亚迪就是这么做的。
02
比亚迪插混的确不简单
我们都知道比亚迪是自主研发能力极强的,在当下更是国内唯一可以自主研发生产三电系统的车企,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比亚迪有着超过二十年的深耕。
前面提到了要让过量的燃油蒸汽不出去,还要有地方去,比亚迪在常压油箱这个前提下,进行了研发。
其实说来也很简单,就是让发动机在适当时候工作起来即可,但这里其实涉及到了很复杂的计算过程,比如活性碳罐的吸附临界值是多少?对应的 EV 行驶时长是多少?发动机智能启动运转多久可以完成碳罐的 " 内存清零 "?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油耗,只有精确地设计出一个工作流程,才能不浪费多余的燃油,保证插混车型应有的经济性。
尽管麻烦但理论存在,通过工程师的智慧,比亚迪把它实现了。以下是专利檔案的相关介绍,名字虽然很长,但不过茶哥认为,这种靠智能控制的方式,比起搭载高压油箱和增加碳罐这类 " 围追堵截 " 的方案,更能体现工程和流程优化的智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比亚迪对于插混技术的研究是相当极致的,通过多控制单元的协同工作,实现了 PHEV 在活性碳罐饱和前,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
茶哥正好也是宋 MAX DM-i 车主,与秦 PLUS DM-i 和宋 PLUS DM-i 属于同一套动力总成,通过查看车主手册发现,假如我们长时间采用 EV 纯电模式行驶下,车辆大概会在 6 天左右的时间,智能地短时启动发动机。
这里面不仅仅是为了燃油蒸汽,同时还能给电池补充电量,还能给较长时间未启动的发动机进行自润滑,达到养护的效果。
这简直就是一举多得,试问其他品牌的插混车型,是否有考虑过发动机的润滑养护问题呢?
03
用技术省成本,光明正大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只有当我们身处在一个依靠 " 科学技术 " 进行竞争的行业中,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就燃油蒸汽排放达标的问题,我们看到了两种方式,一是用更高的造价成本,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二是用更低的造价成本,但包含先进技术的方式达成目的。后者其实并不是更弱,反而是更强,其背后的时间、人力、物力等隐性投入,是消费者和市场看不见的,但车主享受到了,车企也受益了。
我们这一次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比亚迪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这让他们可以做到全车零部件几乎都是自己造,也让其实现了造车成本的优化控制,进而给出足够有竞争力的 " 油电同价 " 的产品。
所以你问我为什么比亚迪的销量能够一骑绝尘?这就是原因。
简单梳理一下这个模型,可以发现这是一种 " 正向循环 ",越是研发技术,就越能够降低成本,进而实现销量提升后,就越有钱继续搞技术。所以利用技术来省成本,是不是光明正大也值得支持呢?
ˇ
长城汽车也有不错的技术研发能力,柠檬 DHT 混动、Hi4 混动在中国汽车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只不过在研究比亚迪为什么能够用常压油箱做插混车型这件事情上,茶哥认为他们也许狭隘了。
所谓同行举报这件事情,茶哥不反对也不支持,既然存在竞争关系,难免会有恶意,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的时间以及针对的车型就让人觉得其心可诛。再比如长城汽车通过举报监督比亚迪,那么又有谁来监督长城汽车呢?其他车企又应该由谁来监督呢?
比如这个高赞评论,大家认为长城真的合适?也有资格来整顿其他车企吗?
所以我们有统一的法规和标准,有第三方的权威机构来做这件事情,假如任由越来越多的同行举报出现,人民群众对于法规的信任将会被击穿,那么制定规则的意义也可能不复存在。
过去的几年,长城汽车过得相对艰难,但总归是有实力的,曾经长城汽车在发布会上有过下图这样一句话,如今却让人唏嘘。当前是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自主品牌车企能做的和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中国汽车人足够努力也足够幸运,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有所领先,但德、日、韩等汽车领先国绝不会轻易自甘落后。想要是继续保持领先,争当新时代的汽车强国,互勉共赢才是中国自主品牌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