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比亞迪為什麼可以用常壓油箱做插混,無他,唯技術強爾!,歡迎閱讀。
ˇ
長城舉報比亞迪事件持續發酵,除了吃瓜群眾,雙方品牌的支持者和車主,也都急切需要知道一個真相。
關于這件事,茶哥此前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些看法,其中提到了比亞迪的插混車型采用常壓油箱,但可以解決燃油蒸汽的排放污染專利技術,大家似乎都很感興趣。為此,茶哥找到了相關的專利檔案進行研究,今天就給大家深入淺出地作一次科普。
01
燃油蒸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之前跟大家提到了燃油蒸汽來自于汽油的揮發,傳統燃油車會布置活性炭罐,并且與進氣歧管相連,當燃油管路工作時,被吸附在活性碳罐裡面燃油蒸汽就會由于負壓,進入到發動機燃燒室一起被利用。
但當下插混車型純電續航較長,發動機會出現較長時間不工作的情況,而活性炭罐的吸附能力又有限,吸滿了以後,裡面的燃油蒸汽無法被負壓帶入發動機燃燒,導致油箱和其他管路會堆積蒸汽,容易產生外溢污染。
既然如此,車企為了滿足排放的标準,就要想辦法讓這些多出來的燃油蒸汽不要到環境中去,而是到活性碳罐裡面去。
絕大部分車企的方案就是 " 加碼 ",一來用高壓油箱堵住燃油蒸汽的出路,二來增加活性炭罐的數量或者容量。當開油箱洩壓時,油箱隔離閥打開,将燃油蒸汽排放到活性炭罐之中。這一來一往就增加了成本,相比起常壓油箱而言,多出了 500-1000 元的費用,放在年銷量過幾十萬的車型而已,是一筆可觀的數目。
假如能省下來,既能降低造車成本,也能給消費者更好的價格,豈不是雙赢?所以比亞迪就是這麼做的。
02
比亞迪插混的确不簡單
我們都知道比亞迪是自主研發能力極強的,在當下更是國内唯一可以自主研發生產三電系統的車企,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比亞迪有着超過二十年的深耕。
前面提到了要讓過量的燃油蒸汽不出去,還要有地方去,比亞迪在常壓油箱這個前提下,進行了研發。
其實說來也很簡單,就是讓發動機在适當時候工作起來即可,但這裡其實涉及到了很復雜的計算過程,比如活性碳罐的吸附臨界值是多少?對應的 EV 行駛時長是多少?發動機智能啟動運轉多久可以完成碳罐的 " 内存清零 "?
關鍵的問題還在于油耗,只有精确地設計出一個工作流程,才能不浪費多餘的燃油,保證插混車型應有的經濟性。
盡管麻煩但理論存在,通過工程師的智慧,比亞迪把它實現了。以下是專利檔案的相關介紹,名字雖然很長,但不過茶哥認為,這種靠智能控制的方式,比起搭載高壓油箱和增加碳罐這類 " 圍追堵截 " 的方案,更能體現工程和流程優化的智慧。
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比亞迪對于插混技術的研究是相當極致的,通過多控制單元的協同工作,實現了 PHEV 在活性碳罐飽和前,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脫附。
茶哥正好也是宋 MAX DM-i 車主,與秦 PLUS DM-i 和宋 PLUS DM-i 屬于同一套動力總成,通過查看車主手冊發現,假如我們長時間采用 EV 純電模式行駛下,車輛大概會在 6 天左右的時間,智能地短時啟動發動機。
這裡面不僅僅是為了燃油蒸汽,同時還能給電池補充電量,還能給較長時間未啟動的發動機進行自潤滑,達到養護的效果。
這簡直就是一舉多得,試問其他品牌的插混車型,是否有考慮過發動機的潤滑養護問題呢?
03
用技術省成本,光明正大
"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我們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只有當我們身處在一個依靠 " 科學技術 " 進行競争的行業中,才會有深刻的體會。
就燃油蒸汽排放達标的問題,我們看到了兩種方式,一是用更高的造價成本,通過簡單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二是用更低的造價成本,但包含先進技術的方式達成目的。後者其實并不是更弱,反而是更強,其背後的時間、人力、物力等隐性投入,是消費者和市場看不見的,但車主享受到了,車企也受益了。
我們這一次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比亞迪擁有強大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這讓他們可以做到全車零部件幾乎都是自己造,也讓其實現了造車成本的優化控制,進而給出足夠有競争力的 " 油電同價 " 的產品。
所以你問我為什麼比亞迪的銷量能夠一騎絕塵?這就是原因。
簡單梳理一下這個模型,可以發現這是一種 " 正向循環 ",越是研發技術,就越能夠降低成本,進而實現銷量提升後,就越有錢繼續搞技術。所以利用技術來省成本,是不是光明正大也值得支持呢?
ˇ
長城汽車也有不錯的技術研發能力,檸檬 DHT 混動、Hi4 混動在中國汽車工業中不可多得的,只不過在研究比亞迪為什麼能夠用常壓油箱做插混車型這件事情上,茶哥認為他們也許狹隘了。
所謂同行舉報這件事情,茶哥不反對也不支持,既然存在競争關系,難免會有惡意,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的時間以及針對的車型就讓人覺得其心可誅。再比如長城汽車通過舉報監督比亞迪,那麼又有誰來監督長城汽車呢?其他車企又應該由誰來監督呢?
比如這個高贊評論,大家認為長城真的合适?也有資格來整頓其他車企嗎?
所以我們有統一的法規和标準,有第三方的權威機構來做這件事情,假如任由越來越多的同行舉報出現,人民群眾對于法規的信任将會被擊穿,那麼制定規則的意義也可能不復存在。
過去的幾年,長城汽車過得相對艱難,但總歸是有實力的,曾經長城汽車在發布會上有過下圖這樣一句話,如今卻讓人唏噓。當前是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的自主品牌車企能做的和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中國汽車人足夠努力也足夠幸運,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有所領先,但德、日、韓等汽車領先國絕不會輕易自甘落後。想要是繼續保持領先,争當新時代的汽車強國,互勉共赢才是中國自主品牌應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