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从听音乐到玩音乐,我们的听歌方式是如何被AI改变的?,欢迎阅读。
文 | 音乐先声,作者 | 周末,编辑 | 范志辉
3 月 22 日,Suno 正式发布 V3 模型。用户只需要给出风格和主题的单词,几秒钟就能生成一首两分钟的原创歌曲。
此前,OpenAI、Meta、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都先后推出了音乐生成工具。在近期举办的 Hot Pod 峰会上,甚至连做电腦軟體的 Adobe 都发布了自己的 AI 音乐创作工具 "Project Music GenAI Control"。
从曲谱、黑胶、CD 到 MP3、流媒体,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从来都离不开技术驱动,今年以来,AI 技术的迭代正进一步加速。而这一次,AI 技术可能为音乐行业带来了新的轉捩點。
Suno V3 发布后,业内纷纷认为 " 音乐 ChatGPT" 的时刻已经来临,音乐内容生产的门槛可以说无限降低。这也意味着,用户收听的歌手除了真人歌手,AI 歌手也成为一大内容供给。
回到国内,AI 产品的 " 卷 " 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用户。
过去,音乐长期以来都是贵族、宫廷的专属,直至录音技术的出现,才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前 AI 音乐的这股潮流,已然渗透到创作、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覆盖算法推歌、音乐生成、创作辅助、歌声合成、疗愈音乐等多个领網域。甚至,连滴滴师傅、小区大妈都开始聊 AI 了。
除了当下的大热的 AI 音乐生成,从早年间以虚拟偶像成名的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到去年爆火的模仿明星生成的非授权 AI 歌手如 "AI 孙燕姿 ",再到跟明星达成授权合作的 AI 歌手,如 " 超越 AI" 和 "AI 力宏 "、全虚拟的 AI 说唱歌手 " 柒月 ",以及 AI 复刻已故明星邓丽君、梅艳芳等等,国内 AI 歌手颇有百花齐放之势。
AI 说唱歌手 " 柒月 "
相应的,在越来越多低门槛 AI 创作工具的支持下,除了用户能听到更多 AI 歌曲,更重要的是,也意味着用户自己也能成为 AI 歌手了。
在国外,借助 Suno、AIVA、Boomy 等 AI 音乐工具,即便不懂乐理,普通人也能轻松写出一首原创歌曲。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创作工具人声选择有限,无法采样用户自己的人声,相对缺乏个性化、定制化的体验。
反倒是国内在这块实现得不错,玩出了差异化。
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类:一是以开源人声克隆项目 So-VITS-SVC 为基础,也就是去年大火的 "AI 孙燕姿 " 背后的技术。演唱表现力不错,但缺点是需要用户上传 30 到 60 分钟的音频檔案,先训练自己的音色模型,再将目标歌曲进行人声伴奏分离,最后替换自己的人声,有些耗时费力。
第二类则是国内平台自研的功能,目前国内已有 3 家以上能够帮用户便捷实现 AI 翻唱的平台。以国内市场中较早实现这一功能的酷狗音乐 AIK 为例,就算你是五音不全的跑调大王,仅需在线清唱 60 秒 " 喂养 "AI,就能完美复刻个人音色,并且演唱出专业歌手水平。
生成效果上,相比 "AI 孙燕姿 " 这类通过开源技术训练的音色,酷狗 AIK 的歌曲音色听起来更干净,跟伴奏融合很自然。值得一提的是,这类 AI 翻唱平台背靠大平台丰富版权资源,曲库更加丰富,从当下的流行热歌如《我期待的不是雪》到莫文蔚、邓紫棋、郁可唯、林宥嘉、动力火车等经典歌手的歌曲,都一应俱全。
除人声音色的差异化外,在玩法上,国内的 AI 音乐工具也同样支持多语种功能,哪怕是只会讲东北大碴子的老大爷,也能用 AI 音乐工具帮他生成出流利演唱的英语、粤语、韩语、日语、闽南语等多语种歌曲。
另外,国内的部分 AI 翻唱平台,还推出了明星合唱 AI 玩法,进一步实现了玩法创新。
今年 2 月,酷狗音乐 AIK 与华语乐坛天后莫文蔚达成了授权合作。用户一键就可以实现与自己喜欢的歌手 " 同台演唱 "。音乐先声第一时间观察到产品内的合唱数据,在 24 小时内,合唱歌曲就有上万人制作。活动上线一周,累计已有超 3 万人参与 AI 翻唱。
而随机打开几首用户合唱作品,无论是男声、女声,都与莫文蔚的原声融合得不错。解决用户自身的音准问题自不必说,用 AI 演唱出的咬字居然也很舒服,尤其是尾音处理,把歌曲中的遗憾拿捏得很到位,颇有难度的颤音也是惟妙惟肖,有用户评论称其 AI 唱歌水平简直 " 媲美 " 天后。
用户喜爱,自然也容易赢得行业认可。莫文蔚后,AIK 连续推出邓紫棋、郁可唯、林宥嘉等多位明星合作,Q 音、全民 K 歌等平台也陆续上线明星合唱 AI 功能。
对于音乐行业来说,用 AI 和明星合唱为代表的新玩法出现,既能助力经典老歌翻红,也能带动新歌的传播推广,让音乐版权焕发出更大价值。
AIK 这类 AI 翻唱平台兴起的背后,不仅彰显着 AI 技术的强大,为行业带来新的突破,更进一步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本质上更是音乐的民主化,为每个用户提供主动性更强、更多元化的体验。
可以看到,酷狗音乐去年 9 月还推出了 AI 音乐功能(原音乐魔法),用户只需一键即可切换多种歌曲风格,从 DJ、唢呐、尤克里里、钢琴、骨笛到伴奏、清唱、变速 · 变调,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听歌体验。
此外,近期上线的 " 音乐 DJ" 功能,不仅以 AI 智能语音播报的形式为每首歌曲带来了独特的故事解说,还可以选择不同性格特色的 AI 主播,可以专业,也能深情,还能搞笑,让听歌也多了不少趣味。
不管是用户、歌手乃至整个产业,在 AI 科技的加持下都将迎来新机遇,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就在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三次提到 " 人工智能 ",更首次提出了开展 " 人工智能 +" 行动。而 AI 音乐技术作为 " 人工智能 +" 行动中的重要组成,自然也备受政府和行业的重视。
在政府关注、平台发力的背景下,用户消费音乐的模式也将逐步从听音乐过渡到玩音乐,并释放出更大的产业价值。
以前面提到的 AIK 功能为例,作为 AI 技术性向用户的落地,以明星合唱 AI 玩法为代表的大众向应用,或许也将打开全民 AI 音乐热潮的开端,迸发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这也可能改变当下的互联网达人生态,帮助更广泛的用户成为音乐类 KOL 或者音乐博主,成为全新的 AI 内容生产者;又或者,创造一种全新的新职业真人 "AI 歌手 ",即借助 AI 工具创作、用自己的声音演唱歌曲,活跃在各大音视频平台,让普通人有天也能靠音乐赚得一份外快。
不过,我们也了解到,AI 技术也开始对部分音乐行业的从业者形成了冲击,比如在演唱 demo、功能性音乐制作、基础编曲等等较低门槛的工作岗位都已经开始应用 AI 完成,也变相地让音乐行业更 " 卷 " 了。
技术洪流面前,到底是危机,还是机会?
不难预见,随着 AI 音乐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快速渗透,看似遥远的未来一步步走进现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音乐产业的上下游,影响着行业中的每一个人。
AI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进程。一场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风暴来临前,谁能提前占位布局,自然更有机会乘风而起,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