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韩剧又捧出一个女变态,杀疯了,欢迎阅读。
鱼叔这阵子网上冲浪,发现有个词出现得很频繁:
「反社会人格」
吴谢宇案宣判,相关深度报道广为流传。
这个杀母凶手,被很多人认为是反社会人格。
同时,有关虐猫事件、网暴事件的讨论中。
很多网友也都认为这些人是反社会。
果真是这样吗?
最近,酷爱拍「有病」人设的韩剧,又出新作。
这次的女主角,就是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
或许通过她的故事,我们能看清一些真相——
《有益的欺诈》
이로운 사기
大家可能都对「反社会人格」有种模糊的想象。
但他们究竟有怎样的特质呢?
学界对此有做出界定。
而这部剧的主角现身说法,亲自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很擅长伪装。
在犯罪发生之前,谁也察觉不出来。
剧中,女主李露云看起来就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小白花。
她原本是天才少女,却被污蔑为杀死父母的凶手,蹲了十年的监狱。
不仅葬送了大好前程,还遭到了舆论的攻击,被人骂是「恶女」。
这带给了她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里面的每一天都是苦苦求生。」
好不容易沉冤昭雪,能够出狱,但她早已无法跟上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得相当困窘。
住在只有几平米的单间里。
不会用常见的自助点餐。
也没有手机。
这样的遭遇非常悲惨。
但其实,这些只不过李露云为了能争取到国家赔偿,激发人们同情的伪装。
对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她而言,这些事情都没什么特别的。
在跟律师诉苦时。
桌子底下,随着音乐节拍翘起的脚就说明了一切。
与此同时,反社会人格还十分冷血。
在一个孩子被养母杀死骗保的案件中。
普通人可能如亲生母亲一样,坚信孩子是被养父母害死的。
于是,每天都在法院门口示威,尝试用法律寻求真相,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
哪怕玉石俱焚,最后被养父母告诽谤,要坐牢,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母爱非常伟大,能够让人共情。
但李露云却无法理解这种做法,觉得亲生母亲是为了钱才这样做的。
如果真的想替儿子伸冤,不该只是站在法院门口。
「如果有人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将对方的心和肺挖出来,当着对方父母的面。做到这种程度才能称之为父母。」
还认为亲生母亲太卑鄙了——
既然已经选择把孩子送到养父母的手里,那么就应该接受这种选择造成的恶果,不应该再强求。
这样的发言,是不是很眼熟?
在现实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许多网暴者,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仅仅因为武汉被撞小学生母亲坚持维权,就肆意揣测她的动机。
觉得只是为了提高赔偿金额。
甚至转而去维护肇事者。
这类人无法对他人产生真正的情感联结,当然也无法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对于他们来说,人只是一个利用工具。
即便有一个释放善意,愿意跟他们做朋友的人,也只会被认为是没意识到自己是工具的傻子。
感情被背叛,被利用,被辜负,
这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那么,反社会人格还有救吗?
这部剧的女主,演绎出了这种人格缺陷的一种可能走向。
即无法遏止自己的攻击性。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一步步滑向违法的边缘。
李露云完全沉溺在犯罪带来的快感中。
开始利用没有感情、没有罪恶感这一点,实施欺诈。
先是画饼。
她伪装成儿童心理专家。
抓住父母们都希望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这一点,骗他们说孩子有爱因斯坦基因,赢得信任。
之后,再预设风险。
等到父母真的以为自己生出了个天才儿童,开始幻想未来的时候。
李露云立马泼了一盆凉水。
警告他们,孩子的智商潜力虽高,但会在短时间内退化。
最后,就是「钓大鱼」。
在谈话的过程中,李露云会通过各种伪造的报道、照片,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权威。
暗示父母们只要加入自己的儿童教育机构,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又不透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加入条件。
就这样逐渐拿捏住了这对父母。
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出一大笔钱。
李露云的欺诈相当完美,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不是钱带来的,而是赢。
对于她来说,社交只是一场利益交换的游戏。
成王败寇,理所当然。
当然,只要是游戏就会上瘾。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她从犯罪行为中尝到快感,用优越的智力碾压众人。
始终保持着胜者姿态的她,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人格是需要改变的。
即便被警察抓走,强制治疗,但也会通过说谎,伪装逃脱。
这也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被公认为最难治愈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毕竟,他们自己根本不觉得自己「有病」。
因此,相对于治疗来说,更需要的是预防。
反社会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部分患者是先天因素导致的。
而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受环境影响而形成。
就拿李露云来说,她一方面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李露云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速记能力。
但也因此,被父母利用,成为赚钱机器,被迫上各种节目。
而小小的她根本没办法支撑高强度的节目流程。
经常会感到累。
曾焦虑到把手指咬出血来。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李露云很难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再加上之后父母的意外死亡。
当时,她不仅亲眼看到父母被杀死,还被凶手逼着,放火烧了父母的遗体。
这对她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另一方面,李露云在监狱里也遭遇了非人的待遇。
被狱友霸凌。
因为背了杀死父母的罪名,她被许多狱友看不起。
吃饭时,会被狱友故意打翻盘子。
还遭到了性骚扰。
被狱警暧昧地抽打臀部。
「该翘起的地方还是要翘起。」
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中,她只能选择以暴制暴。
把筷子折断,狠狠刺进狱警的脖子。
最后,患上了反社会人格障碍。
说到底,一个人走向极端,跟环境脱不开关系。
但这本该是可以规避的。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存在,确实令人警惕。
他们一旦开始犯罪,往往会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比如,电影《杀人回忆》的凶手原型李春宰。
共杀死了 14 人,强奸 9 人。
手段极其残忍。
而他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就达到了 65%-85%。
《杀人回忆》
但在现实中,存在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误解,容易被滥用。
一旦发生性质恶劣的犯罪,总会有人言之凿凿地断定,凶手是反社会人格。
然而,并非所有的犯罪都可以笼统地归纳到反社会人格障碍上。
例如近期再度引发热议的吴谢宇弑母案。
不少网友认为他是反社会人格。
没错,他的确手段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突破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然而,仔细看相关报道就会发现,他并不符合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首先,吴谢宇有情感能力。
在爸爸死后,他曾经陷入非常低迷的情绪里。
觉得是自己没来得及看爸爸最后一眼,导致爸爸死不瞑目的。
从而产生轻生的想法。
但反社会人格障碍是缺乏共情能力的,不会受到某个人的死亡影响。
一位确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在经历亲人去世后。
就称自己无法感知到死亡带来的情绪变化。
「我当时明白我的祖父离开了,并且再也回不来了。但我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哭的。」
其次,吴谢宇有具体的作案动机。
母亲的控制欲,家庭的破碎,都在其中起到了影响。
尽管他的自述中可能存在撒谎的成分。
但结合记者的调查也不难看出,吴谢宇对母亲有极深的恨意。
而在犯下杀人案的反社会人格患者看来,他们并不需要如此具体、针对某个人的犯罪动机。
正如许多无差别连环杀人事件的凶手那样。
被认为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连环杀人犯白宝山
那么,在大家深恶痛绝的那些人里,哪些更可能是真正的反社会人格患者呢?
近期就有两个比较典型的群体。
一是虐猫惯犯。
反社会人格患者障碍因为缺乏共情能力,哪怕手上沾了血,也不会有羞愧感。
就如杰克辣条。
他的手段残忍。
将一只奶牛猫折磨了三天之久,还进行了「处刑式虐猫」。
用铁签扎,用钳子拔小猫的指甲,用火烧 ......
没有一丝人性,完全是从虐杀中获取快感。
被曝光之后,毫无悔恨之意。
虽然发布了道歉声明,但很快就故态复萌。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杰克辣条还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越多人关注,他们就越起劲。
这种扭曲的欲望当然不会止于虐猫。
前几天,他们扬言要对发声的明星们进行「开盒」,即人肉曝光明星们的隐私。
最近,又号称要开始运营「红色刑房」,将罪恶的触手进一步延伸。
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在 15 岁以前就会出现症状。
而伤害动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来源:妙佑医疗国际
另一个群体就是网暴惯犯。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他们可以毫无逻辑地攻击、诽谤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
甚至大肆发表杀人、种族灭绝等等触目惊心的恐怖分子式言论。
关键是,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些言论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伤害。
武汉那位妈妈坠楼后,有参与网暴的人回应道:我没想到她会自杀。
粉色头发女孩去世后,网上流传着一篇网暴者的自述。
其中写道事发后,这名网暴者有过一丝悔意,但很快就烟消云散。
「回忆了一下始末,看了下当时的一些发言,愧疚感就不剩太多了。」
他们的冷漠,任何正常人都会为之心惊。
其中有多少是未被诊断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呢?
据统计,在不同的国家,反社会人格占总人口的比例在 1% 到 4% 之间。
这个数字超过了厌食症在总人口中的占比。
按数量来看,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而其中许多人,其实终生都不会实施犯罪。
但他们却无法治愈人格的缺陷,无法对他人产生共情。
这也是为什么,反社会人格会被称为「心理癌」。
我们无法做改变,并不代表我们对一切无能为力。
说到底,只有保有生而为人的共情力,才能真正直面人心之恶。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