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韓劇又捧出一個女變态,殺瘋了,歡迎閱讀。
魚叔這陣子網上衝浪,發現有個詞出現得很頻繁:
「反社會人格」
吳謝宇案宣判,相關深度報道廣為流傳。
這個殺母兇手,被很多人認為是反社會人格。
同時,有關虐貓事件、網暴事件的讨論中。
很多網友也都認為這些人是反社會。
果真是這樣嗎?
最近,酷愛拍「有病」人設的韓劇,又出新作。
這次的女主角,就是一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
或許通過她的故事,我們能看清一些真相——
《有益的欺詐》
이로운 사기
大家可能都對「反社會人格」有種模糊的想象。
但他們究竟有怎樣的特質呢?
學界對此有做出界定。
而這部劇的主角現身說法,親自給我們做出了示範。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很擅長偽裝。
在犯罪發生之前,誰也察覺不出來。
劇中,女主李露雲看起來就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小白花。
她原本是天才少女,卻被污蔑為殺死父母的兇手,蹲了十年的監獄。
不僅葬送了大好前程,還遭到了輿論的攻擊,被人罵是「惡女」。
這帶給了她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裡面的每一天都是苦苦求生。」
好不容易沉冤昭雪,能夠出獄,但她早已無法跟上時代發生的巨大變化,過得相當困窘。
住在只有幾平米的單間裡。
不會用常見的自助點餐。
也沒有手機。
這樣的遭遇非常悲慘。
但其實,這些只不過李露雲為了能争取到國家賠償,激發人們同情的偽裝。
對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她而言,這些事情都沒什麼特别的。
在跟律師訴苦時。
桌子底下,随着音樂節拍翹起的腳就說明了一切。
與此同時,反社會人格還十分冷血。
在一個孩子被養母殺死騙保的案件中。
普通人可能如親生母親一樣,堅信孩子是被養父母害死的。
于是,每天都在法院門口示威,嘗試用法律尋求真相,告慰兒子的在天之靈。
哪怕玉石俱焚,最後被養父母告诽謗,要坐牢,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母愛非常偉大,能夠讓人共情。
但李露雲卻無法理解這種做法,覺得親生母親是為了錢才這樣做的。
如果真的想替兒子伸冤,不該只是站在法院門口。
「如果有人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将對方的心和肺挖出來,當着對方父母的面。做到這種程度才能稱之為父母。」
還認為親生母親太卑鄙了——
既然已經選擇把孩子送到養父母的手裡,那麼就應該接受這種選擇造成的惡果,不應該再強求。
這樣的發言,是不是很眼熟?
在現實中,也有類似的例子。
許多網暴者,就具有這樣的特質。
僅僅因為武漢被撞小學生母親堅持維權,就肆意揣測她的動機。
覺得只是為了提高賠償金額。
甚至轉而去維護肇事者。
這類人無法對他人產生真正的情感聯結,當然也無法建立健康的社會關系。
對于他們來說,人只是一個利用工具。
即便有一個釋放善意,願意跟他們做朋友的人,也只會被認為是沒意識到自己是工具的傻子。
感情被背叛,被利用,被辜負,
這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那麼,反社會人格還有救嗎?
這部劇的女主,演繹出了這種人格缺陷的一種可能走向。
即無法遏止自己的攻擊性。
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一步步滑向違法的邊緣。
李露雲完全沉溺在犯罪帶來的快感中。
開始利用沒有感情、沒有罪惡感這一點,實施欺詐。
先是畫餅。
她偽裝成兒童心理專家。
抓住父母們都希望孩子比别的孩子優秀這一點,騙他們說孩子有愛因斯坦基因,赢得信任。
之後,再預設風險。
等到父母真的以為自己生出了個天才兒童,開始幻想未來的時候。
李露雲立馬潑了一盆涼水。
警告他們,孩子的智商潛力雖高,但會在短時間内退化。
最後,就是「釣大魚」。
在談話的過程中,李露雲會通過各種偽造的報道、照片,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權威。
暗示父母們只要加入自己的兒童教育機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但又不透露自己的聯系方式和加入條件。
就這樣逐漸拿捏住了這對父母。
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掏出一大筆錢。
李露雲的欺詐相當完美,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
這種滿足感不是錢帶來的,而是赢。
對于她來說,社交只是一場利益交換的遊戲。
成王敗寇,理所當然。
當然,只要是遊戲就會上瘾。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她從犯罪行為中嘗到快感,用優越的智力碾壓眾人。
始終保持着勝者姿态的她,不會意識到自己的人格是需要改變的。
即便被警察抓走,強制治療,但也會通過說謊,偽裝逃脫。
這也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被公認為最難治愈的心理障礙的原因。
畢竟,他們自己根本不覺得自己「有病」。
因此,相對于治療來說,更需要的是預防。
反社會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部分患者是先天因素導致的。
而另一部分則是後天受環境影響而形成。
就拿李露雲來說,她一方面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李露雲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速記能力。
但也因此,被父母利用,成為賺錢機器,被迫上各種節目。
而小小的她根本沒辦法支撐高強度的節目流程。
經常會感到累。
曾焦慮到把手指咬出血來。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李露雲很難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
再加上之後父母的意外死亡。
當時,她不僅親眼看到父母被殺死,還被兇手逼着,放火燒了父母的遺體。
這對她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李露雲在監獄裡也遭遇了非人的待遇。
被獄友霸凌。
因為背了殺死父母的罪名,她被許多獄友看不起。
吃飯時,會被獄友故意打翻盤子。
還遭到了性騷擾。
被獄警暧昧地抽打臀部。
「該翹起的地方還是要翹起。」
在這種畸形的環境中,她只能選擇以暴制暴。
把筷子折斷,狠狠刺進獄警的脖子。
最後,患上了反社會人格障礙。
說到底,一個人走向極端,跟環境脫不開關系。
但這本該是可以規避的。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存在,确實令人警惕。
他們一旦開始犯罪,往往會給社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比如,電影《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李春宰。
共殺死了 14 人,強奸 9 人。
手段極其殘忍。
而他的反社會人格障礙傾向就達到了 65%-85%。
《殺人回憶》
但在現實中,存在對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誤解,容易被濫用。
一旦發生性質惡劣的犯罪,總會有人言之鑿鑿地斷定,兇手是反社會人格。
然而,并非所有的犯罪都可以籠統地歸納到反社會人格障礙上。
例如近期再度引發熱議的吳謝宇弑母案。
不少網友認為他是反社會人格。
沒錯,他的确手段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突破了倫理道德的底線。
然而,仔細看相關報道就會發現,他并不符合反社會人格的特征。
首先,吳謝宇有情感能力。
在爸爸死後,他曾經陷入非常低迷的情緒裡。
覺得是自己沒來得及看爸爸最後一眼,導致爸爸死不瞑目的。
從而產生輕生的想法。
但反社會人格障礙是缺乏共情能力的,不會受到某個人的死亡影響。
一位确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患者在經歷親人去世後。
就稱自己無法感知到死亡帶來的情緒變化。
「我當時明白我的祖父離開了,并且再也回不來了。但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哭的。」
其次,吳謝宇有具體的作案動機。
母親的控制欲,家庭的破碎,都在其中起到了影響。
盡管他的自述中可能存在撒謊的成分。
但結合記者的調查也不難看出,吳謝宇對母親有極深的恨意。
而在犯下殺人案的反社會人格患者看來,他們并不需要如此具體、針對某個人的犯罪動機。
正如許多無差别連環殺人事件的兇手那樣。
被認為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連環殺人犯白寶山
那麼,在大家深惡痛絕的那些人裡,哪些更可能是真正的反社會人格患者呢?
近期就有兩個比較典型的群體。
一是虐貓慣犯。
反社會人格患者障礙因為缺乏共情能力,哪怕手上沾了血,也不會有羞愧感。
就如傑克辣條。
他的手段殘忍。
将一只奶牛貓折磨了三天之久,還進行了「處刑式虐貓」。
用鐵籤扎,用鉗子拔小貓的指甲,用火燒 ......
沒有一絲人性,完全是從虐殺中獲取快感。
被曝光之後,毫無悔恨之意。
雖然發布了道歉聲明,但很快就故态復萌。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傑克辣條還擁有龐大的粉絲群。
越多人關注,他們就越起勁。
這種扭曲的欲望當然不會止于虐貓。
前幾天,他們揚言要對發聲的明星們進行「開盒」,即人肉曝光明星們的隐私。
最近,又号稱要開始運營「紅色刑房」,将罪惡的觸手進一步延伸。
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在 15 歲以前就會出現症狀。
而傷害動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條。
來源:妙佑醫療國際
另一個群體就是網暴慣犯。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他們可以毫無邏輯地攻擊、诽謗與自己素不相識的人。
甚至大肆發表殺人、種族滅絕等等觸目驚心的恐怖分子式言論。
關鍵是,他們并不會意識到這些言論會對他人造成怎樣的傷害。
武漢那位媽媽墜樓後,有參與網暴的人回應道:我沒想到她會自殺。
粉色頭發女孩去世後,網上流傳着一篇網暴者的自述。
其中寫道事發後,這名網暴者有過一絲悔意,但很快就煙消雲散。
「回憶了一下始末,看了下當時的一些發言,愧疚感就不剩太多了。」
他們的冷漠,任何正常人都會為之心驚。
其中有多少是未被診斷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呢?
據統計,在不同的國家,反社會人格占總人口的比例在 1% 到 4% 之間。
這個數字超過了厭食症在總人口中的占比。
按數量來看,已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而其中許多人,其實終生都不會實施犯罪。
但他們卻無法治愈人格的缺陷,無法對他人產生共情。
這也是為什麼,反社會人格會被稱為「心理癌」。
我們無法做改變,并不代表我們對一切無能為力。
說到底,只有保有生而為人的共情力,才能真正直面人心之惡。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