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汽解开了印度困局,欢迎阅读。
作者 | 周智宇
印度市场是全球车企投资建厂的胜地,但能够在当地市场站稳的却少之又少。上汽集团则想吃下这块诱人的 " 蛋糕 "。
上汽集团在 4 月 7 日公告,称已收到印度钢铁巨头 JSW 集团支付的 265 亿卢比股权转让款。这意味着其引入印度本土投资者的合作得到落实,上汽还能够通过交易净赚至少 50 亿元人民币。
随着合作进一步落实,上汽没有失去印度子公司控制权。上汽巧妙地通过投票权的安排,在维持自身依旧是 MG 印度公司最大单一股东的情况下,保障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且继续掌控技术和品牌。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在成立合资公司后,上汽将拥有合资公司 49% 的股权,JSW 集团持股比为 35%,印度当地金融机构持股 8%,员工持股和经销商则分别持股 5%、3%。在收购的估值上,也经过了国资委审批。
上汽集团方面告诉华尔街见闻,员工及经销商持有的股份不具备投票权。这使得上汽通过手中 49% 的股份,能够在剩余 92% 的股份中,掌握超过一半的投票权。通过这种安排,上汽保持着对子公司控制权。
这次交易后,上汽也回收了绝大部分最初的投资。
上汽在 2017 年时全资设立了 MG 印度公司,实缴资本 292 亿卢比。此次引入 JSW 集团等投资者,目前已收到 JSW 购买 MG 印度公司 26% 股权支付的款项 265 亿卢比,收回了大部分投资。 接下来,JSW、投资基金、经销商信托、员工持股计划还将共同为 MG 印度公司注资 256 亿卢比。这使得上汽集团能够通过这笔交易,预计增加净利润 50 亿 -70 亿元人民币。
有熟悉印度市场的咨询人士表示,过往企业在印度投资大多面临着,印度赚钱只能印度花的难题,查税、罚款等问题困扰着不少外资企业。在权衡多方关系后,上汽此次交易取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上汽此番交易一波三折。有接近上汽集团人士曾告诉华尔街见闻,印度市场的业务近些年发展不错,上汽集团也原本有直接增资 MG 印度公司的打算,但相关计划一直未得到印度政府批准。
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直言," 作为一家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汽车集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参与印度市场。"
在直接增加投资之外,上汽想在印度进一步扩展,就需要考虑更多的融资渠道。上汽名爵印度公司首席财务执行官周江表示,解决方案就是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毕竟汽车行业讲规模效应,规模上不去,很难保证盈利性。
引入外部投资者,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它需要在印度找到一个强势的本土合作伙伴,帮助上汽获得更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但又需要从更长远的发展,考虑合作伙伴未来是否会对上汽的市场地位造成威胁。知情人士称,几番权衡,印度钢铁业巨头 JSW 集团成了最佳选择。
上汽方面数据显示,上汽 MG 印度公司首款车型于 2019 年 6 月上市销售,其销量已从 2019 年的 16528 辆发展到 2023 年的 62010 辆。
有了印度本土投资者的支持,上汽在印度的合资公司能够大施拳脚,有望挑战铃木、现代等车企在当地市场的市场地位。
对全球车企来说,印度市场非常诱人。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IAM)公布数据显示,印度 2023 年新车销量(乘用车和商用车)近 508 万辆,同比增长 7%。印度也在 2022 年新车销量首次超越日本后,第二年坐稳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的宝座。
进入印度市场不难,难的是要在印度市场站稳,实现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印度的乘用车市场在过去四十多年里都是个寡头市场。前五大车企市占率超八成,日本铃木靠着与印度政府合资成立玛鲁蒂铃木,则稳居印度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占率超过四成。
包括通用、福特等全球车企巨头,都试图在这个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即便是大众这样的公司,在印度市场的市场份额也不到 1%。特斯拉几番传出要在印度建厂的消息,但至今没有具体落地。
不过在今年 3 月,印度政府也提出,汽车制造商满足一定投资额的前提下,可以降低部分车型电动汽车进口税。这使得印度市场处于爆发的前夜,如果不能抓住政策风口期,车企想要进一步在规模上有提升,会很难。
对于在印度市场接下来的发展,解决了资金问题后,上汽方面也有自己的解题思路。比如说针对印度偏好小型汽车的问题,周江透露,MG 接下来会考虑引进上汽通用五菱的一些车型进入印度市场。
随着未来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上汽也能够在印度市场从做到盈亏平衡,逐渐转向盈利。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出海总是个两面的问题。盈利、提升投资者认可等等,驱使着中国车企在新能源的浪潮下加速在海外攻城略地,同时,则是需要解决像印度市场这样的营商环境,政策风险,以及给出本土化的产品策略等。
这也进一步考验着车企掌舵人、区網域负责人的智慧,适当的股比让步,避免海外市场的风险,得到当地合作伙伴认可、政策支持等等。作为中国车企出海的先行军,上汽解开了印度市场的困局,为后来者铺平了路。
前路崎岖,中国车企会与全球汽车工业加速融合碰撞,也将随着上汽、比亚迪等企业的出海,演绎出更多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