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小米春风得意,雷军被催“巾事”,欢迎阅读。
雷达财经出品 文 | 孟帅 编 | 深海
央视 "3 · 15" 晚会一记重锤,砸破了卫生巾行业的乱象。卫生巾行业掀起风暴之际,不少网友纷纷喊话雷军,期盼小米能进军卫生巾领網域。
对于做卫生巾一事,小米方面此前曾多次予以明确否认。然而,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近期删除 " 不做卫生巾 " 表态的微博,加之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商标布局已涵盖卫生护垫产品等迹象,仍引发诸多网友猜测。
尽管小米是否推出卫生巾仍悬而未决,但小米去年的财报已于 3 月 18 日正式出炉,雷军更是盛赞其为 " 史上最强年报 "。2024 年,小米全年营收达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不过这一增长幅度也与 2022 年、2023 年连续两年营收下滑的颓势有关。
据悉,小米集团当下业务主要划分为手机 × AIoT、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两大板块。其中,手机 × AIoT 板块去年为集团贡献了 3332 亿元营收。若小米后期进军卫生巾产业,该产品大概率将被划分在手机 × AIoT 板块下的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中。
而小米另外一个备受外界关注的板块,当属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去年,小米凭借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实现 321 亿元收入,虽占总营收比重不足一成,但已逐步缩小与不少新势力车企 " 前辈 " 的营收差距。
去年,小米汽车交付成绩优异,全年交付 136854 台,超额完成目标。为突破产能瓶颈,小米宣布今年将扩充产能,全力冲刺 35 万台的交付目标。
不过,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好在单车亏损正逐渐收窄。另外,小米近期股价表现十分亮眼,最新市值高达 1.46 万亿港元。
撤回 " 不做卫生巾 " 微博,小米卫生巾真要来啦?
刚刚落下帷幕的央视 "3 · 15" 晚会,戳破了国内卫生巾行业的乱象泡沫。本次晚会曝光了山东济宁梁山县 "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 " 翻新销售劣质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的行为,多个知名卫生巾品牌也牵涉其中,比如米菲、Babycare、自由点、全棉时代、苏菲等。
当这些传统卫生巾品牌们忙着道歉时,雷军的社交账号评论区却仿佛化身许愿池一样,引来不少网友纷纷喊话。这些网友们希望小米能推出卫生巾产品,以此整顿卫生巾市场。
有腦洞大开的网友帮雷军起好了小米卫生巾的名字:" 小米 SU 吸 ",还有网友调侃道,"SU7 买不起,SU 吸的话,我可以!" 还有网友将雷军当年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 的经典语录,改编成了 " 侧漏看淡,吸水就干 "。
甚至还有网友为小米卫生巾想好了宣传语:" 不踩雷,真抑军,用小米速吸,开小米 SU7,做小米酥妻。" 更有网友连小米卫生巾的广告海报都 P 好了。
有趣的是,就在央视 "3 · 15" 晚会前夕,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在 38 妇女节即将到来的 3 月 7 日,还曾发布过这样一条微博:" 提前祝广大女性朋友节日快乐,有什么女性产品想让我们做的吗?"
在这条微博中,陈波还特意备注道," 卫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许愿家用电器类产品 "。
不过,细心的网友们发现,"3 · 15" 晚会曝光卫生巾行业的乱象后,陈波的微博主页目前已经查询不到前面这条微博。一时间,有关小米有意涉足卫生巾行业的猜测在网络上再次袭来。
事实上,早在去年 11 月," 小米高管回应网友催产卫生巾 " 的话题就曾冲上微博热搜。彼时,雷军在直播途中询问网友有什么购物需求,不少网友纷纷在评论区许愿留言 " 雷总,求一个小米卫生巾!价格打下来!"
网友的留言,很快引来了小米官方的注意。彼时,小米生态链部总经理陈波在评论区表示," 感谢建议,不过我们短期应该不做 "。
尽管多次表态不做卫生巾,但天眼查显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已取得的 " 小米 " 商标中,包含消毒湿巾、救急包、卫生护垫、医用眼罩等商品服务。对此,也有声音认为,前述商标布局可能仅是出于防御性注册的目的。
对于是否下场做卫生巾一事,有媒体咨询了小米客服,对方表示,暂未收到将推出小米卫生巾的相关通知," 建议多留意官方渠道以及后续的新品发布会,我这边暂时没有查到卫生巾相关的信息。"
然而,小米尚未明确表态之际,已有不少申请者盯上了与小米卫生巾相关联的商标。比如,去年 9 月,一家名为成都益华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的企业曾申请 " 小米卫生巾 " 商标。
去年 11 月、12 月,还有不少公司或自然人申请注册 " 雷巾 "、" 小米舒七 " 等商标。不过,这些商标大多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部分处于初审公告状态。
尽管小米做不做卫生巾目前仍没有定论,但身为雷军好友的凡客创始人陈年倒是在近期表态有意进军卫生巾市场。据媒体报道,3 月 17 日,凡客创始人陈年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接到消息,有可能凡客就要做卫生巾了," 很快就会上市 "。
小米晒去年业绩,雷军大赞 " 史上最强年报 "
在小米是否入局卫生巾赛道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之际,小米刚刚于 3 月 18 日晒出了一份最新的财务成绩单。对于这份新鲜出炉的财报,雷军大赞其为 " 史上最强年报 "。
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的单季营收首次突破 1000 亿元,达到 1090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48.8%。同期,小米集团的经调整净利润为 83 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七成。
而将统计范围扩大至 2024 年,小米集团全年共斩获营收 3659 亿元,同比实现 35% 的增长;同期,小米集团的全年经调整净利润达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1.3%。
不过,若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可以发现,小米去年营收之所以能实现大幅增长,也与此前两年相对低迷的困境有关。2022 年、2023 年,小米集团的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减少 14.7%、3.24%。
事实上,对于庞大的小米商业帝国而言,即便小米日后进军卫生巾行业,该板块在小米业务版图中也只是极为细微的一部分。从此次发布的财报来看,小米的业务主要可以分为手机 × AIoT、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两大板块。
去年,手机 × AIoT 为小米贡献 3332 亿元的收入。进一步拆分,手机 × AIoT 板块又可划分为智能手机、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其他相关业务。上述四个业务去年分别为小米带来 1918 亿元、1041 亿元、341 亿元、32 亿元的收入。
而在小米的众多业务中,智能手机无疑是小米最重要的营收基本盘,其以一己之力贡献了小米超过一半的营收。去年,小米智能手机的营收同比实现 21.8% 的增长,这主要是得益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及 ASP 均有所增加。
具体而言,小米智能手机去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15.7%,达到 1.69 亿部,超过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7.1% 的同比增幅(根据 Canalys 数据)。
而在智能手机业务冲击高端化的道路上,小米目前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根据第三方数据,2024 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在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达到 23.3%,同比提升 3 个百分点。
去年,小米智能手机的 ASP 由上年的每部 1081.7 元增加 5.2% 至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每部 1138.2 元,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市场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增加所致。
至于小米的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去年收入首次突破 1000 亿元,同比实现 30% 的增长,且毛利率达到 20.3%,同比提升 3.9 个百分点,收入和毛利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前述业务的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智能大家电、平板、可穿戴产品以及若干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增加所致。
其中,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加 56.4%,主要是由于空调、冰箱及洗衣机出货量增加所致;平板收入同比增加 52.1%,主要是由于境外市场的出货量增加所致;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加 44.1%,主要是由于智能手表及 TWS 耳机出货量增加所致。
雷达财经从小米官网了解到,目前消费者可以在小米购买洗手机、体脂秤、刮鬚刀、理发器、牙刷、吹风机、毛巾、床垫、枕头等生活用品。若小米后期进军卫生巾产业,该产品大概率将被划分在手机 × AIoT 板块下的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中。
产能制约交付,汽车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除了上述业务,小米自去年起开始交付的汽车业务,也是颇受外界关注的重点业务。在此次发布的财报中,小米向外界披露了更多关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经营状况。
雷达财经了解到,2024 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为小米带来 328 亿元收入,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的收入为 321 亿元,但与高达 3659 亿元的总营收相比,智能电动汽车贡献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尚未突破一成。
不过,作为较晚入局造车赛道的新势力玩家,小米的营收表现已快要赶上部分 " 前辈 "。去年,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全年分别实现 1445 亿元、408.7 亿元、321.6 亿元的营收。
而支撑起小米汽车业务板块营收的主要原因,是其去年亮眼的汽车交付表现。2024 年,小米全年共交付新车 136854 台,甚至初出茅庐的小米汽车还实现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0000 台的壮举。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此前给自己定下的 2024 年的交付目标为 10 万辆。去年 11 月 13 日,小米 SU7 第十万台汽车正式下线之际,小米将年度目标提升至 12 万台。
还未等这个新的交付目标出炉很久,同月 18 日,雷军又向外界宣布:" 小米 SU7 交付已超过 10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将冲刺新目标:全年交付 13 万台!" 如今,小米如期达成了这一目标。
事实上,与许多新势力车企为销量发愁不同,当下制约小米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或许是产能,不少有意购买小米 SU7 的车主仍需排队等待订单。
在 2024 年超额完成交付目标后,小米此次向外界表态,将进一步扩充产能以保障交付,全力冲刺 2025 年小米汽车交付 35 万台的目标。财报发布当天,雷军还发布微博称:" 刚刚,我们交付了第 20 万辆小米汽车 "。
若按照去年第四季度单车 23.45 万元的价格计算,小米今年若实现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其仅靠汽车业务就有望创收 820 亿元。
不过,和大多数还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一样,小米的汽车业务也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4 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经调整净亏损为 62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若分季度来看,伴随交付量的提升,小米汽车的单车亏损正在逐步收窄。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交付 27307 辆,净亏损 18 亿元,单车均亏约 6.59 万元;去年第三季度,小米交付 39790 辆,净亏损 15 亿元,单车均亏约 3.77 万元;去年第四季度,小米交付 69697 辆,净亏损 7 亿元,单车均亏约 1 万元。
对于小米汽车的盈亏问题,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目前小米汽车业务还处于大投入阶段,内部对汽车业务没有非常明确的盈利时间表要求,但会努力改善该业务的盈利情况。
得益于 " 人车家全生态 " 战略的全面落地,小米业绩创下新高。在二级市场上,小米近期的股价表现也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满意。截至 3 月 19 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 58.2 港元 / 股,较两年前涨超 4 倍。目前,小米集团的最新市值达 1.46 万亿港元。
受小米股价提振的影响,不久前甚至还有媒体称,雷军超过钟睒睒成为中国新首富。当时,武大校友群里还有人向雷军道贺。对此,雷军在群里回应称 " 那是假新闻 "。
如今日子过得不错的小米,未来是否会真的进军卫生巾市场?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