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在救护车到来前,“救命神器”AED会用也要敢用,欢迎阅读。
四分钟,也许只是你听一首歌的时间,但有的人在这分秒之间抢回了一条生命。
8 月 28 日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学的第一天,这一天下午,生物化学课堂上展开了一场师生与 " 死神 " 的赛跑。
15:05:01
一名女生从座位昏迷倒地。
15:07:18
周围女生惊呼:" 没有呼吸!" 随即,老师再次查看,并指挥同学 " 去拿 AED"!
15:08:18
老师与同学们合力开展心肺复苏。
15:10:29
AED 被取来,根据提示进行了 1 次除颤,后又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随后,急救人员到达教室,马上进行现场紧急救治,女生终于恢复了呼吸心跳,被送到医院继续救治……
实际上,这种生与死较量,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上演,但幸运女神却不总是降临。
在北京丰台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医师徐蕤看来,我国每年心脏骤停人数达 55 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 1 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下。而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 4-6 分钟,第一目击者能否在黄金时间内有效开展急救,将直接决定病人的生死。
以下是徐蕤的讲述:
夏末秋初,凉爽舒适,在病房值班也比较平静。然而,在医院值夜班有一条不能说的规矩,那就是绝对不能说 " 今天很闲 "" 最近不累 " 之类的话。
就在我胡思乱想之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在急诊值班的老刘在电话里喊道:" 赶紧准备好呼吸机,给你送个病人进来!" 病人很快送入病房,意识状态昏迷。我和护士们一边迅速连接好呼吸机,调整好设备参数,一边与老刘沟通患者的病情。
" 中年男性,2 小时前感到胸部不适,伴有大汗,突发意识丧失,面色灰暗、口唇紫绀…… " 据老刘讲,这名患者是由朋友陪同至药店途中突发意识丧失,倒在地铁站内。地铁值班工作人员发现后,迅速拨打了 120,并取来 AED 实施了治疗,还为患者实施 CPR(心肺复苏术),直到急救人员赶到现场。
©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
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倒地的患者再次发生室颤,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几乎测不出。急救人员继续给予体外除颤治疗,持续 CRP,并立即送往医院。被送到医院时,医护人员还跪在转运病床上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 进入急诊后,我们继续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心外按压。现在,患者的自主心率终于恢复了,但是还是没有意识,没有自主呼吸!接下来就交给你们了!" 老刘一边擦着汗一边气喘吁吁地交代着。
通过各项检查和指征判断,患者出现这次危急情况的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我们继续为患者进行不间断的抢救和药物治疗。终于,在入院的第二天,患者恢复了意识;第三天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撤离了呼吸机;第四天,成功转出了 ICU,进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
回想这几天与死神的赛跑,除了为病人的情况好转感到欣慰外,更为病人和他经历的抢救流程感到庆幸。没有一分钟被延误,就是他最大的幸运。
最功不可没的当属地铁工作人员。由于他们专业的判断及施救,正确地使用了院前急救手段,包括 CRP 手法及正确应用了 AED,都为患者的死里逃學生赢得了机会。如果没有这一切,或许病人就不能被 " 活着送到医院 ",或许也坚持不到和医护人员见上一面。
面对突发性高、致命性强的心脏骤停,无论年资多高的 ICU 医生心肝都得 " 颤一颤 "。
对人体来说,心脏就像是 " 电力系统 " 和 " 水泵系统 ",一旦停止工作,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导致猝死。心脏骤停 4 分钟后腦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在 10 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 " 腦死亡 "。
不仅如此,更令人恐惧的是,据估算,我国约 70% 的心脏猝死患者死于院外,这就意味第一目击者能否及时正确使用 AED 和实施 CRP,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死。
尽管 " 救命神器 "AED、黄金 4 分钟的概念,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对于 AED 的使用,大多数人仍停留在纸上谈兵。
© 视觉中国
实际上,AED 指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个类似于傻瓜机的简易便携抢救设备。虽然简易但却很不简单,它可以自动分析心律、判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同时自动充电,然后提示施救者按照指令进行电击除颤。
简单说,AED 就是为非专业人士而设计,它不会对所有的心跳骤停进行电击,非医疗专业人士不需要担心不能掌握电除颤的适应症,只需要 " 打开它,听它说 ",就可以根据语音提示和螢幕提示,完成应用 AED 抢救的步骤,进而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为患者最大可能的创造生存机会。
除了了解 AED、会用 AED 以外,敢用 AED 也是能否成功施救的关键。
作为奋战在医疗一线的医生,上述教科书般的急救案例并不常见," 围观式抢救 " 仍在屡屡上演。在猝死面前,大多数人就像一只只迷途的羔羊,无助、迷茫,徒劳地看着眼前的生命慢慢流去。
近年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等政策法规,均要求在公共场所配备 AED。
© 视觉中国
不论是急诊科、ICU 还是心内外科的医生也都在呼吁,公共场所要普及 AED,加强普通人对 AED 的认识,积极开展 AED 的使用培训。
近日,柳叶刀发布的《减轻心源性猝死全球负担重大报告:呼吁采取多学科结合的行动》中提出,在社区内提供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及内容量少、频率较高的心肺复苏(CPR)培训可大大提高社区意识和响应能力。
很多国家在这一点上,要求从孩子抓起,做到人人掌握 CPR。心肺复苏并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更多地应该去实践,因为普通人在知识学习和实践中都缺少经验。
虽然有专业人士认为做的不好还不如不做,但不可否认,及时的院前急救确实可以延长患者生命线,希望我们也能有更完善的院前急救全民培训体系。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作为一名 ICU 医生,我每天面对的就是生与死,工作的内容就是和死神搏斗。有时我们会觉得死亡离我们很远,但是站在 ICU 病房前,我们总是和死亡擦肩而过。
这次抢救的这位患者,是幸运的。他的生命没有被 " 偷走 " 一分钟,幸运地地活了下来。不过有多少人会和他一样,幸运地遇到了 AED 和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呢?
面对很多疾病,我们可能束手无策,但是心脏病的早预防并不难。其实,心脏疾病早已不再是老年病,在现在紧张高压的生活中,同样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年轻。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0》,目前国内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 3.3 亿,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达 890 万,而心脏性猝死的病患则呈年轻化趋势。长时间熬夜、作息不规律、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吸烟等,都促使冠心病、动脉硬化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很多年轻人每年健康体检总被告知三高,但他们往往并不在意,觉得不是大问题。也或者觉得工作压力大,应酬多,或讳疾忌医。但其实,如果出现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或者心前区不适、心悸等症状,尽早就医,是可以避免一些不良后果发生的。
不熬夜、不做手机党、饮食健康、多吃五谷杂粮、少油轻盐、适当增加一些体育锻炼,都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健康。
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更加智能的抢救设备会层出不穷,相信将来院前急救手段会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会拥有更完善的院前抢救技能。但是,任何的抢救措施,都不比我们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抢救手段是救我们于水火,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的财富。
哪里可以找到 AED
近年,随着 AED 的作用逐渐被广大民众所认识和了解,在公共场所如地铁站、火车站、大型商超、学校等地,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目前,很多微信小程式以及地图 App 都提供搜索 AED 的功能,如微信小程式 AED 地图、久心急救、可以让使用者第一时间搜索找到最近的 AED 放置点。这样,就可以迅速获得 AED 的帮助。
另外在公共场所,《指南》还规定 AED 安装时应使用统一标识,标识由心形内加电击符号图案、AED 和自动体外除颤器字样组成。此外还提到,AED 应安装在位置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固定位置,距地面不高于 1.2 米,周边应统一张贴操作说明、注意事项等内容,结合地方实际和铺设地点情况配备多语种说明,方便公众寻找取用。
哪里可以学习使用 AED
© 来自中国红十字会
作者:徐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