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拥有30万元以上汽车的人,已经有100万了,欢迎阅读。
前两天腾势 N7 终于上市了,市场上又多了一款 3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其实在最近上市的新车里面,定价在 30 万元以上的不少。远一些的有蔚来新款 ES6 和 ET5 旅行版,近一些的除了腾势 N7 外,还有可挂绿牌的坦克 500 Hi4-T。
这让我又想起了前些天那个很火的话题:今年前 5 个月,我国已有 100 万人买售价 30 万元以上的汽车。
不知道大家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腦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正我是有点吃惊的。我特意翻查了下数据,这话题的源头,是在乘联会公布的 5 月份销量数据里显示,今年 1-5 月指导价在 30 万元以上车型售出超过了 104.5 万辆,占前五个月总销量的 13.7%。
按照乘联会的定义,指导价在 30 万元以上的都一律定义为高端车型。
我发现实际上 2022 年售价 30 万元以上的新车销量也有接近 220 万辆,考虑到今年车市开始复苏,这几个月销量同比都有增长。按照这个趋势,今年 30 万元以上车型的销量或许会创下新高。
或许有些人会说,很多指导价在 30 万元以上的豪华品牌新车,终端售价实际上都跌入了 30 万内。但不管市场有多么的 " 卷 ",面对这块诱人的肥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新能源车企要前赴后继进军中高端车市场了吧。
当然,我最关注的还是新能源车的情况,并且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买中高端车的消费者,有三成选择了中国品牌
我又翻出了乘联会的另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显示,今年 1-5 月的新能源车零售销量是 242.1 万辆,其中指导售价在 30 万元以上的超过 32.9 万辆。我掐指一算,发现这占比也达到了 13.6%,和整体市场的比例极其接近。
也就是说,不管是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这部分人群的社会占比都是几乎一样的,这个圈层的消费者,并没有呈现出对新能源车特别明显的偏好。
由此可见,买中高端车到底要不要选新能源,这似乎和消费者的购车预算 / 经济能力没有必然的关系。
如果再深一层分析,其实大家都知道,在纯燃油车市场上,中国品牌在 30 万元以上价格区间基本上是毫无存在感的,销量占比几乎可以忽略,这部分市场都是被国外品牌牢牢抓在手里的。
但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刚好相反,30 万元以上几乎都是中国品牌的天下,仅有特斯拉和保时捷、BBA 等少数几个传统豪华品牌还能占有一定份额。
由于前 5 个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约为 31.7%,所以也就是说,虽然仍有近七成中高端车消费者选择国外品牌,但这相比起前些年来讲,中国品牌依靠新能源车,竟然能从国外品牌中硬生生抢下 30% 的市场,真的令人振奋。
二、没有高阶智驾功能的,都不好意思说是高端品牌了
售价 3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有哪些?从销量上讲,除了特斯拉 Model Y 部分车型外,绝大部分就都是中国品牌车型了,包括目前蔚来、理想、极氪、腾势、阿维塔、岚图、智己、仰望等中高端品牌,以及小鹏、极狐、问界等品牌的部分车型。
都说今年是高阶驾驶辅助功能集中落地的一年,在上面罗列到的这些品牌里面,绝大多数品牌的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基本上都会在年内落地,而 " 华为系 " 三个品牌和 " 蔚小理 " 的城区领航辅助功能都会在下半年完成大多数城市的覆盖。
大家可能都还会记得,比亚迪王传福几个月前曾公开说 " 自动驾驶都是扯淡,都是忽悠 ",被不少业内人士炮轰,但实际上王传福强调 " 主要方向还是高端驾驶辅助 "。
果不其然,在腾势 N7 的发布会上,比亚迪就顺势发布了自己研发的高阶智驾系统,并且腾势 N7 也为用户提供了智驾选装包。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访谈中,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透露 N7 目前的大定用户中,选装高阶辅助驾驶的比例超过 20%。
可以说,如果现在推出的新能源车不具备高阶智驾功能,那估计以后就很难在 30 万以上的市场立足了。
三、一个品牌占了高端 PHEV 近六成市场
不卖关子,这个品牌就是理想。在乘联会的统计中,增程式电动也是被划入 PHEV 这一大类别之中的。
根据理想每月发布的交付数据来计算,1-5 月份理想的总交付量为 10.6 万辆,而前五个月 30 万元以上 PHEV 销量为 17.9 万辆,所以光理想一个品牌,就占了 30 万元以上 PHEV 的 59.5%。
在做这统计之前,我是没有想到的。
一方面说明理想的确厉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品牌目前的综合竞争力的确还未够。这也是个挺有趣的现象,30 万元以上有理想,而 30 万元以下 PHEV 市场,比亚迪同样是一枝独秀的存在,把其他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理想和比亚迪固然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时至今日为何仍没多少品牌能对他们的销量构成实质性威胁,那就值得大家深思了。
能打败黑魔法的,或许就只能靠另一种黑魔法了。
2023/7/6
行业评论
by 韦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