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丹顶鹤是人工饲养的,就可以淡定游街了吗?,欢迎阅读。
2024 年开年的这几天,东北切切实实地火了一把。热情好客的东北人变戏法一般地使出十八般武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把这个冬天整得热热闹闹的,着实是一桩美事。
但是,在美景与美食的连番轰炸之下,有一些奇怪的新闻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比如,丹顶鹤被牵着游街:
1 月 6 日,一只丹顶鹤出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微博视频号:@青流视频
为了让游客可以抱白狐,运了一车北极狐到尔滨:
提供白狐给游客抱抱合影,并且运了一车白狐谦网哈尔滨|新浪微博:@西部决策
评论区里诸多 " 好萌 "" 好可爱 " 的留言,但这些和动物有关的新闻可一点都让人乐不起来。尽管动物们并没有被要求做出跳火圈、拱手鞠躬之类的动作,但这些行为本质上也属于广义上的动物表演,因为它们同样是为了迎合人类的娱乐需求,强迫动物作出违背其自然天性的行为——这正是动物表演的典型特征。
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不论在任何场所,都不应该被作为 " 供人娱乐的用品 "。
这些动物不怕人?
不,都快怕死了!
丹顶鹤那则新闻写道:" 这是只经过驯养的丹顶鹤,平时见多识广……脚步从容,显得并不怕人。" 然而,事实上,不仅仅是丹顶鹤,这几桩新闻里,动物们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应激的状态。
那只游街的丹顶鹤出现了抖动羽毛、意图张开翅膀以及回缩脖子等行为,这是它们感受到威胁或者不安的时候会作出的反应。
丹顶鹤回缩脖子|微博视频号:@青流视频
尤其是这个缩脖子的动作,看得我一身冷汗——当长脖子的鸟类做出这个动作时,如果受到更进一步的威胁,它很可能会迅速将长矛一般的喙向前突刺出去,作为一种防御性攻击。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某个不幸游客的身上恐怕就会被刺出一个血窟窿……
被人亲亲抱抱的白狐(北极狐),是不是像小狗一样特别可爱?但是,当游客把它们抱在怀里,随时都有被咬的危险。
被抱的北极狐紧闭眼睛,耳朵紧贴腦壳,还可能随时被商家杵腦袋|抖音:@爱慈溪
不要以为它们并不怕人,实际上在很多视频里,被游客抱起的白狐并没有那么 " 享受 ",而是呈现眼睛紧闭、双耳紧贴着腦壳的状态。这种状态常被人们称作 " 飞机耳 ",恰恰是动物在高度紧张和不安的时候会呈现出的一种姿态。游客觉得它们毛茸茸的好可爱,但小狐狸的心里怕是早把能骂人的话都骂了个遍。
最近还有另外一桩新闻,说商场里的驼羊因频繁向游客吐口水,被工作人员掐脖子教育。其实,这则新闻里的驼羊也处于应激状态。
人被这样晃腦袋也不舒服,而评论还在玩梗:东北虎是不是也这样被约谈的……|微博视频好:@中国网看点
羊驼、驼羊、骆驼这些名中带 " 驼 " 的动物,当它们生气和焦躁的时候,就会对着被它们认为威胁性的人或者动物吐 " 口水 " ——用黏稠而且带着恶臭的液体来吓阻攻击者,给自己争取一点空间。所以,当一只驼羊开始对人吐口水,那么它的压力表早就已经高到要炸了。
只是摸摸抱抱,怎么就应激了?
很多朋友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上面提到的这 3 种动物,似乎都只是被拉出来溜溜转转,最多也就是摸摸抱抱,这么稀松平常的行为也会让它们产生压力甚至应激吗?
这其实是因为,很多我们觉得没什么的行为,对于动物却是非常不舒服的体验。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视频中,都能看到丹顶鹤的翅膀全程被布条束缚着,这对于鸟类来说是一种非常不舒适、不自然的姿态。再加上沿途的游客从四面八方随意伸手触摸它的身体、翅膀甚至是头部,这都会让丹顶鹤感到压力,产生应激性为。
丹顶鹤身上绑着布条,翅膀无法活动,这跟人类被五花大绑游街有什么区别|微博视频号:@青流视频
白狐的应激同样是因为肢体动作被限制了。对于在地面上行走奔跑的动物,在它们本能的认知上," 四肢离地 " 的状态是与 " 高空坠落 " 划等号的。当被抱起来的时候,就算是久经沙场的猫猫狗狗也会下意识地紧绷身体,更何况白狐本来就不是宠物,并没有那么常被抱起和举高。如果这时再加上大力拥抱、揉毛之类的动作,对它们的肢体活动有进一步限制和侵犯,动物感受到的威胁就会成倍地增加。
如果这些白狐是经过长途跋涉被成堆成堆地运输到旅游景点,一路上的噪音、震动、完全没有活动空间的拥挤环境,都会增加它们的压力。甚至可以说,这么久以来只传出一桩伤人的消息,已经堪称是奇迹了。
把北极狐拖过来营业|小红书:@每天都要戴珍珠
至于驼羊,虽然没有被明显地限制行动,但长时间处在嘈杂的环境中,还要承受游客突如其来的各种接触,同样也会造成它们脾气暴躁。
圈养的也不行吗?也不行!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还是会产生疑问:不是说这些动物都是人工饲养的么?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拉出来跟人玩呢?
这里有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驯养与驯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人类对动物的驯化,需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从某种动物的大量个体中,反复筛选出那些服从性高、攻击性低的个体。
在人工选择的干预下,那些成功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在基因层面上,已经与它们的野生亲戚有了巨大的差异,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能够在噪音更大、气味和光线变化更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平稳的心态。而且,它们不会只对特定的对象表现出这种高服从性与低攻击性,由此才能够自然地和人类生活在一起。
狗由狼驯化而来,但这个过程需要成千上万年|Pixabay
而驯养只是驯化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本质上只是把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定区網域内,并给它们提供稳定的食物和居住条件,仅此而已。
相比于野生个体,被圈养的动物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容忍人类在自己周边活动,但这种容忍多半只限定于它熟悉的饲养员(饲主)。也就是说,它们只是习惯了饲养员在自己身边活动,并且建立了 " 饲养员=食物来源 " 的条件反射,信任饲养员不会攻击自己。这种 " 习惯 " 仅限定于少量的几个特定对象,具有很高的排他性。
动物园里的动物经过驯养,可以接受自己熟悉的饲养员在身边活动|新华网
所以,这些仅被驯养而未被驯化的动物,一旦它们与游客接触时,遇到游客做出了有别于常规的行为举动,它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应激行为。
其实仔细想想,即便是被当成宠物驯化了成千上万年的猫猫狗狗,在遇到从未见过的陌生人时,也可能会恐慌、害怕甚至发起攻击。而这些人工饲养历史还不过百年的野生动物们,当它们面对密密麻麻的游客时,我们又哪儿来的自信认为它们能够闲庭信步、泰然自若呢?
要求企鹅背书包出外场营业,一厢情愿地将伏低的动作解读为鞠躬;实际上当企鹅感觉到危险时,同样也会前倾伏低到地上|新浪微博:@励志做只熊猫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表演,也并非有意伤害动物,但这些新闻中出现的各种商业行为,事实上依然是违背了动物的天性,导致它们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这种应激状态,反过来也可能对游客造成伤害。
以与动物亲近作为 " 待客 " 的手段,或许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只将动物视作商品而非生命。而将这种不尊重生命的行为当成 " 亮点 " 大肆宣传,那可就是错上加错了。
旅游业火热、一个地区得到全国的关注和喜爱,这些都是绝对的大好事,但这不应当建立在动物痛苦的基础上。如果能向游客展示自然真正的美与多样性,或许才不会辜负自然的馈赠。
作者:翼狼 E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