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合资车全逃离中国?其实他们真把中国当家了。,欢迎阅读。
" 合资车不行了。 "
" 什么人还在买合资车呀。 "
" 让我猜猜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合资车会是谁? "
。。。
类似的言论想必大家在网上都看到了不少吧。
就在前几天,乘联会和中汽协都公布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国内乘用车的销售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合资车在国内的颓势。
因为不论按照哪个统计口径来看,去年自主品牌造的汽车卖得比所有进口和合资车加起来都多,这可是历史上第一次。
合资车企里,只有德系还算稳定,而日系以及美系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至于韩系、法系,苍天保佑,大概率明年就被并入到其它车系栏目里了吧。
在这种势头下,合资车企跑路似乎成了常态。
比如前两年的出走的雷诺,不再国产的 Jeep 、败逃的讴歌们。
于是,不少网友调侃道:
海外车企们几十年来,只要在国内注册一个合资公司,就想打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那剩下的合资车企们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除了变卖自己的产能去帮忙代工以外,他们还想出了一条新路:
" 反向 " 出口。
什么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当年各大车企来国内成立合资企业,更多是看中国内的市场,在国内造车卖给中国人。
可现在中国人不买账,花了这么多钱造了这么多生产线、厂房总不能空着吧,那干脆在中国造车卖往全世界。
其实呢,这种反向出海不算什么新鲜事。
早在 2022 年,上汽通用累计整车出海销售量就已经突破 100 万辆了。
不过在去年,这个趋势似乎和以往的主动出口不大一样。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说出要把中国工厂打造出全球化工厂、准备把合资品牌国产车型销往海外的品牌有:
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等。
光这份名单,要不是提前和大家打了招呼,你可能都以为这是合资车企的 " 死亡笔记 " 。
所以这些在国内市场的失意者,不约而同把目光看向海外,反而像是一份高情商的 " 投降声明 " 。
其中, Stellantis 集团打算把神龙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与 Stellantis 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打造成整车和零部件全球出口业务中心,随后就把标致 408X 卖到了越南。
而在这之前,凡尔赛 C5 X 在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的销量就已经接近 2 万辆了。
广汽本田则是从去年 4 月宣布开启整车出口业务,反手就把国内增城工厂产的奥德赛卖回了日本老家, 8 个月销量就突破了 2 万辆。。。
而像做得好的像悦达起亚,已经靠这个生意赚了不少了。
他们去年一年拢共卖了 16 多万辆车,结果整车出口占比超过了一半。。。
尝到了甜头的悦达起亚就放出话来,到 2026 年,实现盐城工厂的年出口规模提升至 20 万辆以上,前不久又改口成了全面向年产销 30 万台发起总攻。
是不是很久都没看到合资车企们有这么多动作了?
不过说来也正常,毕竟合资车企们这几年过得实在憋屈。
我们就拿二三线的合资商长安福特为例,2016 年的长安福特净利润高达 180 多亿,而到了 2022 年却亏损了 24.49 亿元。
关于这些合资商在新能源浪潮里的掉队的故事,大家看的也挺多的了。
脖子哥只想说,虽然也有不少头部厂商在努力尝试转型,但实际上无论是产品力、性价比和口碑等等方面,和国产一线品牌还是有差距。
更不要提这些二三线、三四线的合资车企,所以跑路了一堆,剩下的估计也不怎么指望在国内市场翻盘了。
放弃国内不意味着都投降了,从躺着赚钱到亏麻,这些车企们肯定是想着找补回来。
那么出海就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了。
合资车企们选择出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车在海外没有国内那么受欢迎。
从国内视角看,电动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大家都快卷疯了。
但国际范围里,有大片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车没那么感冒,以至于目前看来,全世界一半的电车都卖到了中国。
所以当海外消费者还是更喜欢油车的时候,这些合资企业倒腾倒腾出海还能缓口气。
另一个原因就是,像我们国产车出海常见的几个问题就是国际化经验不足、世界范围内的品牌认可度不高等等。
这些恰恰就是合资车企与生俱来的优势。
就像在 2022 年,我国国内车企出口最多的是上汽集团,而它卖的最好的就是 MG 。
究其原因,不就是很多外国人,至今还以为 MG 是英国牌子吗?
所以,论国际化、品牌认可度这些,合资企业扬长避短走海外路线,似乎还挺明智的。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能够拥有汽车工业的国家就没几个,能像中国这样拥有完整、低价和方便的汽车工业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将中国定位起亚的全球出口基地,除了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之外,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把中国当成主要根据地,在中国造车更有优势。
那把中国当成全球工厂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哪怕经过物流、关税等等溢价后,中国造的合资车出海还是足够便宜,依旧能够让他们赚到足够的钱。
就拿前面提到的东风标志 408X 为例,这车在国内卖 14.57 万,在一众价格屠夫面前还被挑三拣四,一年才卖了 4000 多辆。
可当它以 30 万的价格在越南上市的时候,越南人民甚至还觉得性价比很不错。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么看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优质汽车生产链的成熟度还在持续上分。
不仅自主品牌出海吃到了这波红利,就连合资品牌也能靠这个继续在牌桌上搏一搏。
当年小米凭借着国内的数码供应链,喊出了 " 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 " 。
脖子哥总觉得,我们自主品牌靠着国内的汽车供应链,对着全世界喊出 "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 也是早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