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千禾摘“0”倒计时:过渡期2年,“零添加”占调味品收入超50%,欢迎阅读。
蓝鲸新闻 3 月 27 日讯(记者 郝妍)一则关于 " 零添加 " 的新规再度让 " 千禾味业 " 卷入舆论漩涡。
3 月 2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 59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等用语。
而不久之前 " 千禾 0" 因酱油检出重金属镉引发争议,曾经被视为 " 差异化定位 " 的 "0 字商标 " 如今成为众矢之的," 千禾 0" 或将就此成为历史。
新国标禁用 " 零添加 ",留给 " 千禾 0" 的时间不多了
今年 3 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 13 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包括加加、海天、千禾等多个品牌。测试结果显示,送检酱油中,12 款检出镉,7 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中,检测出 0.011mg/kg 的镉,但未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总砷限值 ≤0.5mg/kg,酱油原料豆类镉限值 ≤0.2mg/kg)。
这一检测结果,让一直宣称酱油产品无添加的 " 千禾 0" 成为争议焦点。3 月 21 日凌晨,千禾味业回应网络舆论:" 千禾 0" 是公司零添加产品的重要标识," 千禾 0" 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有严格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
如果此前还有关于 " 千禾 0" 究竟只是一个商标,还是具有 " 零添加 " 含义的争议,那如今新国标一出," 千禾 0" 的争论也走向了标准结局。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 " 不添加 "" 零添加 "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告诉蓝鲸新闻记者,产品包装中直接使用 " 零添加 " 等禁用词汇,违反新规中 " 禁用特别强调 " 条款。根据新规,需在过渡期内完成标签更换或更名,否则可能涉嫌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面临行政处罚【可能面临《食品安全法》第 125 条处罚(货值金额 5-10 倍罚款,最高吊销许可证)】。相关企业首先应立即删除 " 零添加 " 字样,改用更规范的表述(如标注具体成分未添加,但需符合标准)。然后,重新设计包装,移除禁用词汇。
据界面新闻报道,千禾味业表示:" 我公司十分支持新规的落地,我们相信新规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新规过渡期 2 年,我们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失去 " 千禾 0" 意味着什么
作为千禾味业的王牌," 千禾 0" 布局很早。
彼时传统酱油行业一直处在价格战的泥沼,酱油主流价格带还停留在 5 元 /500ml。为突出重围,2007 年千禾味业在酱油行业内首次提出 " 零添加 " 概念,并于 2008 年推出首款 " 零添加 " 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也为进军中高端市场铺平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 12 月 5 日,千禾味业曾申请 " 千禾零添加 " 商标,但该商标未通过。随后的 12 月 21 日,千禾味业又更改字眼申请 " 千禾零添佳 " 商标,仍未通过。2020 年 5 月、6 月,千禾味业申请并通过注册了 " 千禾 0" 商标。
成也 " 零添加 ",败也 " 零添加 "。
曾经靠 " 零添加 " 概念建立品牌心智的千禾味业,如今不得不面对核心卖点涉嫌违规的现实。
啊嘿哒公关创始人姚素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千禾这个品牌的差异化在于 " 零添加 ",如果失去了这个核心卖点,也失去了溢价空间,出货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姚素馨认为," 在本次事件中,以零添加为卖点的企业,就算真的不能用这个标签,消费者还是会保留一些品牌印象,但是千禾这个案例很特殊,因为最近的报道‘千禾 0 ’被认为是误导,等于之前的累积基本废掉。"
作为整个千禾味业的最大亮点与第一增长曲线," 千禾 0" 的危机也将传导至整个公司业务层面。
2022 年 9 月 28 日,千禾味业在上证 e 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 50% 以上。彼时海天酱油曾卷入 " 添加剂双标 " 事件,引发信任危机,千禾凭借 " 零添加 " 的标签再度加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印象。
2022 年,千禾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 24.36 亿元,同比增长 26.55%;归母净利润 3.44 亿元,同比增长 55.35%。
有溢价空间的 " 零添加 " 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目前海天味业、李锦记等调味品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 " 零添加 " 产品。早在 2024 年,千禾的 " 红利 " 就已有见顶趋势。千禾味业 2024 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88 亿元,同比微降 1.85%;归母净利润 3.52 亿元,同比下滑 9.19%,这是公司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啊嘿哒公关创始人姚素馨告诉蓝鲸新闻记者:我们一直不建议品牌搞这种营销吃红利,最终都是要还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