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快快评丨教学生不做气球做蝴蝶,这位老师也在逆风飞舞,欢迎阅读。
最近,南京有位小学老师火了,她用一节班会课,巧解学生们爱说 " 网络烂梗 " 的难题,该视频得到了五十多万网友的点赞。
视频中,朱文洁老师用 " 做有生命、会思考的蝴蝶,不做随风而飞的气球 " 这个比喻来引导学生面对 " 网络烂梗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要盲从。她认为网络热词的滥用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正常书写规范,还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所以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引导。
作为语文老师,她对于小学生口语和书面用词的关注度是带有职业敏感性的,面对 " 背带裤 "" 你这个老六 "" 芭比 Q" 这些网络热词甚至是脏话,没有 " 硬禁止 ",而是借由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劝诫学生不要跟风走,要用自己的翅膀飞舞。
在评论区,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爱说网络热词感到苦恼,打算试用朱老师这个方法来引导孩子。其实,小学生爱说 " 网络烂梗 " 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网络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来势汹涌的。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优秀的社会学习者,对于各种信息他们判断力弱,模仿力强,学得很快。小学生接触网络热词的信息渠道主要来自各大短视频平台。就目前看,各视频平台已陆续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可以从算法上保障孩子们健康网上冲浪。但从网友评论看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孩子们仍有办法绕过青少年模式。这一点需要家长们注意监督和引导。
作为南京人,我也关注到朱老师所在的学校——车站小学,这所小学地处苏皖交界的村落,距离市中心新街口大约有 40 公里。学生主要来自周边村子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让朱老师学生笑得乐不可支的 " 背带裤 " 一词,我向市区周边小学生打听了一下,竟没有人知道其网络上衍生的含义。这个信息差也许是种巧合,因为朱老师班上也有不少同学不明白那些网络热词的含义,但是家长们仍需关注孩子的说话用语习惯,发现他们如何接触到网络热词,并学习朱老师的方法因势利导。
朱老师把车站小学比作是心中的巴学园,巴学园是《窗边的小豆豆》书中那所孩子们放学了不愿意回家,第二天又眼巴巴盼望着早一点去的学校。该书的作者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如果细细去翻看朱老师上传的那些视频,会感到一位教师的巨大热情和处处用心:时而 VLOG 式自述生活,时而纪录片式记录教学相长,时而第一视角式反映互动点滴。说实在的,除了热爱,没有人能逼上完课改好作业的老师还能剪出如此繁多有趣的小视频。
" 我喜欢学生,也喜欢我的工作。当一名教师永远是我唯一的选择。" 朱文洁对于当老师的初心源自另一名老师的悉心教导,彼时她高三复读,在那位数学老师的帮助下,高考数学由 60 多分逆袭至 148 分。这是个故事外的故事,恰如教育的本义,以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我们都知道,故事仍在延续。
现代快报 + 评论员 荼白
(校对 季林巧 编辑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