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快快評丨教學生不做氣球做蝴蝶,這位老師也在逆風飛舞,歡迎閱讀。
最近,南京有位小學老師火了,她用一節班會課,巧解學生們愛說 " 網絡爛梗 " 的難題,該視頻得到了五十多萬網友的點贊。
視頻中,朱文潔老師用 " 做有生命、會思考的蝴蝶,不做随風而飛的氣球 " 這個比喻來引導學生面對 " 網絡爛梗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要盲從。她認為網絡熱詞的濫用不僅會影響小學生的正常書寫規範,還會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所以應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引導。
作為語文老師,她對于小學生口語和書面用詞的關注度是帶有職業敏感性的,面對 " 背帶褲 "" 你這個老六 "" 芭比 Q" 這些網絡熱詞甚至是髒話,沒有 " 硬禁止 ",而是借由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勸誡學生不要跟風走,要用自己的翅膀飛舞。
在評論區,我們發現不少家長對孩子愛說網絡熱詞感到苦惱,打算試用朱老師這個方法來引導孩子。其實,小學生愛說 " 網絡爛梗 " 已經不是個别現象,網絡文化對兒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又來勢洶湧的。有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是優秀的社會學習者,對于各種信息他們判斷力弱,模仿力強,學得很快。小學生接觸網絡熱詞的信息渠道主要來自各大短視頻平台。就目前看,各視頻平台已陸續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可以從算法上保障孩子們健康網上衝浪。但從網友評論看實施情況并不理想,孩子們仍有辦法繞過青少年模式。這一點需要家長們注意監督和引導。
作為南京人,我也關注到朱老師所在的學校——車站小學,這所小學地處蘇皖交界的村落,距離市中心新街口大約有 40 公裡。學生主要來自周邊村子及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讓朱老師學生笑得樂不可支的 " 背帶褲 " 一詞,我向市區周邊小學生打聽了一下,竟沒有人知道其網絡上衍生的含義。這個信息差也許是種巧合,因為朱老師班上也有不少同學不明白那些網絡熱詞的含義,但是家長們仍需關注孩子的說話用語習慣,發現他們如何接觸到網絡熱詞,并學習朱老師的方法因勢利導。
朱老師把車站小學比作是心中的巴學園,巴學園是《窗邊的小豆豆》書中那所孩子們放學了不願意回家,第二天又眼巴巴盼望着早一點去的學校。該書的作者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如果細細去翻看朱老師上傳的那些視頻,會感到一位教師的巨大熱情和處處用心:時而 VLOG 式自述生活,時而紀錄片式記錄教學相長,時而第一視角式反映互動點滴。說實在的,除了熱愛,沒有人能逼上完課改好作業的老師還能剪出如此繁多有趣的小視頻。
" 我喜歡學生,也喜歡我的工作。當一名教師永遠是我唯一的選擇。" 朱文潔對于當老師的初心源自另一名老師的悉心教導,彼時她高三復讀,在那位數學老師的幫助下,高考數學由 60 多分逆襲至 148 分。這是個故事外的故事,恰如教育的本義,以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我們都知道,故事仍在延續。
現代快報 + 評論員 荼白
(校對 季林巧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