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当保险人走进电视荧幕……,欢迎阅读。
" 只要三次偶遇,我就能让她闭着眼睛跟我买保险。" 这是都市剧《蛮好的人生》女主角胡曼黎(孙俪 饰)对自己工作的 " 豪言壮语 "。剧中胡曼黎爱情事业 " 两失误 ",剧外的保险代理人也集体破防,直言行业被抹黑。
从《故乡,别来无恙》到《蛮好的人生》,通过电视剧、电影、微短剧等对保险行业进行品牌宣传颇为流行。正所谓 " 艺术来源于生活 ",保险题材的电视剧是不是保险打工人的真实写照?保险公司 " 触电 " 影视剧,将擦出事故还是火花?
孙俪 " 卖保险 " 被讨伐
目前电视荧屏上,央八的热播剧《蛮好的人生》无疑是讨论度最高的剧集之一。
《蛮好的人生》将镜头聚焦保险从业者,故事从一个 39 岁女性的中年困顿讲起,由她在保险业的浮沉与成长,揭开职场女性的酸甜苦辣;也通过她与 28 岁保险人薛晓舟(董子健 饰)的理念对照、冲突与和解,折射一个行业在 20 多年间的发展脉络。
保险从业者很少出现在荧屏上,正因如此,一些保险代理人在剧集尚未播出之时非常期待:" 孙俪这部新剧,从去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很高兴,因为每年都能有一部保险行业视角的电视剧,真是我们做保险科普的一大幸事。"
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争议也随之而来。剧中孙俪饰演的胡曼黎被设定为 " 金牌保险销售 ",但多个情节引发保险从业者强烈不适。例如,在意向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胡曼黎向非亲非故的意向客户的父亲连续五年赠送意外险;为了加快理赔速度,她要求理赔部门 " 开后门 "……
实际上,不仅是胡曼黎,在很多影视剧中,保险代理人都被 " 艺术化处理 ",如《天真遇到现实》中,杨天真(陈数 饰)的卖保险情节,也被观众吐槽十分 " 二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虽然艺术化的处理能够增强剧情的吸引力和观赏性,但保险公司和创作者必须明确区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夸张的情节和人物设定不应误导观众对保险行业的真实认知。
不过,目前剧情进展尚未过半,结合官方剧透来看,胡曼黎有望在经历谷底后完成蜕变,反思自我后重新起航。
从 LOGO 硬露出到理念软植入
保险公司通过在电视剧、电影等植入广告,更多是打品牌,树立正面形象。
剧中有蓝洋保险,剧外的太保寿险,正是该剧的保险合作伙伴。《蛮好的人生》播出之际,太保寿险同名产品 " 蛮好的人生 " 年金险也悄然上架。
太保寿险并非个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包括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纪录片《祝你平安》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选择通过电视剧、电影、微短剧等进行品牌宣传、企业形象宣传。并且,相较于早年间简单的品牌植入与露出,近些年保险行业的影视宣传更多聚焦于故事本身,将保险人的工作生活融入剧情主线,让观众在剧情中共鸣。
影视文化作品具有感染力强、通俗易懂、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有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与保险理念的传播无疑是 " 天作之合 "。正如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分析,保险公司通过在电视剧、电影等植入广告,可以提升品牌曝光与渗透力,精准触达目标客群,让保险以 " 润物细无声 " 的方式触达观众。
李超表示,影视剧能通过角色塑造和价值观传递改善行业形象,通过影视剧的情感化叙事,可弱化公众对保险销售 " 功利化 " 的偏见,转而传递 " 风险守护者 " 的行业定位。这种 " 内容即广告 " 的方式,既能降低观众对硬广的抵触,又能通过情节记忆点促进消费者实际需求转化。
影视剧植入是保险行业品牌更新的重要机遇,这背后依赖内容真实性与行业价值的深度结合。李超表示,涉保险题材影视剧未来创作时需在合规框架内挖掘行业真实矛盾,如代理人精英化转型、" 报行合一 " 政策影响等,以专业性与共情力重塑公众认知,而非依赖 " 违规操作 " 的猎奇叙事。只有实现 " 娱乐价值 " 与 " 社会价值 " 的双重平衡,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形象的长期建设。
从 " 捞快钱 " 到长期主义 "
通过影视剧中的保险人,不仅品读保险从业者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能够看出保险发展演进的时代脉络。
戏里的胡曼黎正在攀爬家庭、事业的谷底;戏外的保险业也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改革。当行业剧照进现实,剧中胡曼黎用 20 年练就的 " 人情保单 " 生存法则,正遭遇现实政策的精准解构。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政策重拳直指行业沉疴:代理人专业化不足、职业归属感缺失、佣金分配不合理。
当前," 人海战术 "" 捞快钱 " 时代已经彻底结束,行业正迈向高质量、专业化、智能化发展阶段。据观察,近年来诸多头部寿险公司均推出保险代理人队伍提质举措,纷纷在精英代理人队伍打造上下功夫。一方面,不少险企积极发布优增计划,提升代理人质量;另一方面,多家险企积极探索大财富管理新机遇,打造兼具财富管理师、健康规划师、风险管理师功能的顶尖代理人队伍。
正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保险市场日趋成熟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认知不断提升,险企对保险代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在保险行业扎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