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智界S7“返场”,余承东要再次逆风翻盘?,欢迎阅读。
时隔 135 天后,新款智界 S7" 再次 " 迎来上市。而这种 " 逆天操作 " 带来的话题热度,依旧能够刷爆朋友圈。
甚至,就连奇瑞董事长尹同跃都发出 " 中国要想造好车,离不开华为 " 的感叹。且不说,这句话里有多少捧场的水分,但至少作为一个老牌车企的掌舵人也开始 " 带头冲锋 " 了。
再加上,余承东与雷军两位跨圈造车大佬的隔空对话,无疑将智界 S7 拉回了车圈舆论场的正中心。似乎在智界 S7 的身上,华为还想将彼时新问界 M7 逆风翻盘的故事,给我们再讲一遍。
时隔 135 天,二次上市的智界 S7
事实上,交付问题一直是对新生造车品牌的一大挑战,很多造车新势力的多款重磅产品都曾受困于交付问题,从而白白丧失了辛苦打造的营销热度。
然而,当这个问题落到华为身上,你就会发现,华为最不缺的就是营销热度。借由车型大规模交付启动之机,华为选择将此前交付困难的智界 S7," 当做无事发生 " 一样再开一次新车发布会,给大家重新介绍一次。
在舆论热度如此 " 爆炸 " 前提下,距离首次上市时隔 135 天的新款智界 S7,究竟做出了哪些改进?
日前,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新款智界 S7 正式上市,共推出 5 款车型,售价区间 24.98-34.98 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老款车型,此次智界 S7 新增了两款新配置车型:
智界 S7 Pro 后驱长航版:首发搭载了华为视觉智驾 HUAWEI ADS 基础版,更新 82kWh 华为 800V 巨鲸电池,CLTC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提升至 705 公里;
智界 S7 Ultra 四驱旗舰版:搭载 100kWh 华为 800V 巨鲸电池,CLTC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提升至 751 公里。
从这两款车型也不难看出,新老智界 S7 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智驾系统以及续航里程的提升上面。具体来看,首先是此次首搭的华为视觉智驾系统,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介绍," 华为智能驾驶的云端算力达 3.3E FLOPS,每天学习超 1200 万公里,每五天迭代一次模型。"
官方表示,在高频的迭代与学习过程中,HUAWEI ADS 提升了城市领航功能,实现了超 4 万个城乡镇的覆盖,主干道和支路行驶的道路覆盖率高达 99.56%。而搭载的高线数 192 线激光雷达版本,拥有 250m 最远探测距离,AEB 自动紧急制动的生效范围也扩展到了 4km/h 至 150km/h,侧向主动安全生效范围达 40km/h 至 130km/h,显著提升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纯视觉方案的 HUAWEI ADS 基础版也首次亮相,提供了一个无激光雷达的方案,依旧能够支持高速 NCA(导航辅助驾驶)、智能泊车等智能驾驶功能,其中高速 NCA 的覆盖率高达 99.5%,展现出了不错的场景适应能力。
有意思的是,似乎为了 " 呼应 " 小米 SU7 的手机支架设计,智界 S7" 特意 " 取消了传统的手机支架,改为集成华为自研的鸿蒙系统(HarmonyOS 4) 的高级车机系统,通过鸿蒙导航与驾驶系统的深度整合,展现了一波生态层面的优越性。
从这一点来说,智界 S7 在车内智能化方面与华为 MagLink 技术联动,前排中控屏不仅能控制常规的车载系统,还可操控后排可拆卸的 MagLink 设备,实现更为丰富的娱乐播放,如影视内容、座椅温度调节等功能。此外,华为智界 S7 还引入了超级省电模式 2.0,一旦启用,可进一步提升综合续航能力最高 10%,使得最高续航里程达到 940.5km。
最后是定价层面,新款智界 S7 的各个车款分配更加合理,对入门车款进行了续航提升、对中配车型则调低了约两万元售价,而顶配部分通过增加了一款与老款顶配同价的 " 大电池 + 双电机 " 配置,解决了此前二者不可兼得的问题。
当然,这种调整看似对新购车的用户是一个较大的利好条件。但其实,此前上一轮销售中,智界 S7 提供了 25,000 元的选配权益,同时内外饰需要加钱的颜色,也可以被 15,000 元的内外饰选配金覆盖。
但在新款车型上,25,000 元的选配权益和外观颜色的选配金被取消,只保留了 6,000 元内饰颜色的选配金。而对于老用户来说,华为也为其提供了 10000 元的现金返还和 3000 元的后排平板。因此,整体这笔账算下来,其实不管是对于新老用户,还是新老款车型来说,在性价比层面其实是 " 各打五十大板 " 差不多的情况。
总体而言,这种策略对于华为来说,不仅展示了一波在入门级智驾系统的技术积累,同时既没有 " 背刺 " 先期下定的老车主,又补足了老款智界 S7 车型设计的不足,可谓是 " 花小钱办大事 "。更重要的是,一番操作之下让智界 S7 作为一款 " 全新车型 ",重新回到了公众的主流视野当中,这对于华为来说就足够了。
尹同跃站台,智界 S7 产能无忧了
然而,尽管有着华为的 " 极力掩饰 " 与庞大的营销热度冲淡。但此前的交付问题仍然在此番智界 S7 二次上市期间,引发了业界的激烈讨论。
回顾此前智界 S7 的上市历程,早在去年 11 月 28 日,智界 S7 就曾在深圳举行了上市发布会。作为 " 华为 X 界 " 旗下的首款轿车产品,智界 S7 一上市就收获了超过 2 万个订单。
但因为产能迟迟跟不上需求的缘故,直到今年 3 月这款车的交付才开始真正上量。而在漫长的等车周期里,不少用户选择了退订。业界也由此产生了华为与奇瑞在合作上有种种不睦的传言。
对此,余承东先前在百人会论坛上,就特地说明智界 S7 交付困难,主要是因为华为芯片缺货和工厂搬迁,耽误了初期产能,并且给出了 "4 月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 的预期。
然后,在新款智界 S7 的发布会上,余承东用 " 雨过惊蛰、春暖花开 " 表明了智界 S7 已经克服了困难,可以开启规模化交付。
更重要的是,在此前智界 S7 预售和上市发布会上并未露面的奇瑞掌门人尹同跃,此次也亲自登台,并且明确表态 " 将智界作为奇瑞排序第一优先度的项目 "。为此,奇瑞成立了完全独立的智界品牌事业部、准备了奇瑞最先进的智能工厂,以 " 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 的效率,确保智界 S7 订单得到保供。
值得玩味的是,从双方大佬的口径来说,奇瑞方面并没有揪着此前合作伙伴的 " 失误 " 不放,反而展现出了非常积极的配合态度。再加上,在发布会上尹同跃喊出的那句 " 中国要想造好车,离不开华为 ",或许这背后并不仅仅代表一句简单的 " 示好 "。
事实上,去年尹同跃就曾放话," 明年,奇瑞在新能源上要不客气了 ",言外之意就是 2024 年奇瑞将全面发力新能源,填补上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短板,而且根据相关规划,奇瑞 2024 年将挑战 400 万辆的年销目标。
但现实却是,奇瑞甚至很少在公布销量战报时,提起具体的新能源车型销售数据。从新能源战略发布,到 2023 科技 DAY 举行,再到风云序列发布以及 iCAR 品牌,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确如尹同跃本人所说:"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
而对于仍处在追赶序列的奇瑞,华为的存在就显得愈发重要了。但站在华为的角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的 " 朋友圈 " 就在不断扩大,与问界模式相仿的华为与奇瑞、江淮、北汽等车企合作的多款 " 智选车 " 都将密集上市。
"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华为和奇瑞合作的智界系列产品,而华为和北汽、江淮合作的产品也都已在路上了。" 在智界 S7 的首次发布会上,余承东丝毫不掩饰其将智界 S7 作为 " 合作范例 ",进而继续扩大智选车,乃至于整个华为车业务 " 朋友圈 " 的野心。
而此番,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华为与北汽联合打造的鸿蒙智行第三个品牌已经正式定名享界,英文名为 STELATO,首款车型将命名为享界 S9,该车未来或售 50 万左右,有望在北京车展正式发布。
可以说,随着与合作对象打造的整车产品一个个落地,华为或将在智能汽车赛道上重现其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影响力。但同时,智选车车企间的博弈也已经在悄然之中打响。
而对于奇瑞而言,智界 S7 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关系其与华为后续合作,还影响着整个集团的新能源、高端化转型。此次春季发布会,尹同跃亲自站台,并且发表了与过往风格不符的 " 激进 " 发言,这背后或多或少也能看出其对于华为的仰仗。
毕竟时移世易,如今的华为在造车圈的影响力可不是三年前的光景了。
避开小米 SU7,余承东、雷军隔空喊话
其实自今年以来,造车圈的喧嚣就没有停歇过。从理想 MEGA 的舆论风波,到小米 SU7 的泼天流量,再到此前智己 L6 的公开道歉事件,整个 2024 开年仿佛比过去十年的造车圈都要热闹。
而此次发布会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那就是在介绍智界 S7 的车机系统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率先 " 发难 "," 为什么很多车还要用手机支架,我也搞不明白,后来明白了,原来是车的导航性能不行,需要装支架用手机导航。华为这车无需手机支架,无需手机导航。"
此番发言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圈内人都能看出说的是谁。毕竟小米 SU7 刚刚上市,雷军也因为介绍小米 SU7 的各种贴心配置圈粉众多用户,其中着以笔墨最多的就有被余承东质疑的手机支架。
在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提出问题的几十分钟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也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应。一贯对质疑笑脸相迎的雷总还顺手发了条投票,一下子就吸引了二十五万以上的网友投票。并且,后续雷军还发微博祝贺智界 S7 大卖,相比之下这格局直接打开。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截图
当然,二位大佬的唇枪舌战,也不能完全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从产品端来说,二次发布的智界 S7 与小米 SU7 的确算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两辆车在尺寸上近乎一致,智能化与生态层面也各有千秋,就连车型名称,也不约而同地盯上了 "7"。
这对智能手机、智能生态和万物互联的老冤家,如今在智能汽车领網域也要打上一架了。
但如果深究产品定位,或许二者的竞争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直接。从风格上来说,小米 SU7 偏运动风,而智界 S7 则偏行政风。从定价来说,各档位车型智界 S7 都要比小米 SU7 的定价高出 2-3 万元左右。
毕竟,作为华为智选车的首款轿车,华为自然没打算让智界 S7 直接走性价比的路线,去和小米 SU7 乃至吉利银河 E8 贴身肉搏。毕竟,华为至今仍然不想下场直接造车,因此需要智选车业务维持一定的售价底线,以便给 ADS 智驾、鸿蒙座舱这样的智能汽车软硬體方案留有利润空间。
在这一点上,经过市场验证的华为智驾优势也的确明显,用户可以拿到 " 现货 " 智驾,并且 OTA 以及开城的速度极快,而目前小米城市 NOA 全国开通的时间为 8 月份。对于 " 买智能车就是图智驾 " 的消费者来说,现货的诱惑力远大于期货。
而车机系统,二者也是完全不同的侧重点,说不上孰优孰劣。毕竟,小米 SU7 除了能和小米手机互联,对苹果用户也比较友好,而智界 S7 则内置华为车机系统,整个生态的介入更加成熟。
归根结底,华为与小米由于双方造车模式的差异,本质上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今天是华为带着奇瑞与小米的对决,明天可能就换成了享界与别家的碰撞。或许对于华为智选车来说,能否战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二次上市 " 这种操作,可一可二,难再三。接下来,能否解决好潜在的产能危机,将成为华为智选车品牌的一次严峻考验。毕竟一款爆款车型,不是上市后等着产能爬坡慢慢成为爆款的。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常笑,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