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她才是贵圈第一疯?全网却爱惨了,欢迎阅读。
大家看《雁回时》了吗?
谁还没被咱们的 " 京城第一贵女 " 阮惜文惊艳到?温峥嵘老师太会演了。
一出场她蜷坐在轮椅上,大吼着控诉 " 你们庄家一个个面慈心善,全都是吃人的恶鬼,地狱的无常。"
你能看到她眼里的恨意在汹涌,一个性情古怪,面目可憎的冷血主母形象,就立住了。
温峥嵘的脸,是现代骨相与古典皮相的矛盾体,高颧骨和深眼窝让她不笑时自带压迫感,但下垂的嘴角又透出破碎,正适合演绎表面癫狂、内心千疮百孔的贵妇。
但越往后看,你才明白,青面獠牙的不一定是恶鬼,慈眉善目的不一定是菩萨,原来她的疯癫,只为护住女儿,让其远离这伪善的庄家。
阮惜文曾是京城贵女,光鲜明媚,庄仕洋为求娶她,用毒计陷害其父,导致她母族满门抄斩。
更在产女当夜,被打断双腿,女儿也被污为 " 赤脚鬼 ",送去乡野 17 年。
17 年后,女儿归来,母女和解,她才决定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好不容易和离出府,准备和爱人开启新生活,却被前夫庄仕洋一把毒药,外加狠刺数刀而亡。
好久没看过这么令人痛心又倍感痛快的人物了,阮惜文震惊了我两次。
一次是她设局指认庄仕洋为 " 裴党义子 ",将全家送上了断头台,包括她自己,这是一种以毁灭自我为代价的复仇。
一次是她和女儿和解,最终选择和离,与错过数年的爱人再续前缘。
这是何等的勇气?她有破局的决心,亦有化解仇恨的能力。
然而结局令人唏嘘,我不禁想,难道宅子里的女人真的没有出路吗?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庄严的大宅子,一旦进去了,就出不来。
陈老爷作为封建宅院之主,拥有绝对统治力。陈府有规矩,太太们傍晚时分要站在自己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来的大红灯笼。
从不露脸的老爷,通过这种虚假赋权,哪房太太得到宠幸,就有资格点灯、捶脚、点菜,让妻妾们主动拥护这反人性的制度。
三姨太梅珊(何赛飞 饰)是第一个反抗者。
她曾是戏班名角,靠一副好嗓子让陈老爷豪掷千金。
然而长夜寂寥,被圈在大宅子里当金丝雀,为争宠无尽的勾心斗角,她不甘心,不安分,于是和高医生偷情,被活活吊死。
梅珊爱穿大红戏服,忘我的唱,《红娘》《女起解》《桃花村》,唱的都是不贞洁,追求自由情爱的故事。
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寂寞,是大院里最真实的人,像芍药,大朵大朵的盛开,然后整片整片的溃烂,香消玉殒。
而二太太卓云则是臣服者。
她最懂这个院子的生存哲学,面上娴静和善。老爷娶新人,她装大度,对待四太太颂莲亲切自然,不像大太太毓如那样将佛珠洒了一地;也不像梅珊在新妇新婚之夜便来抢男人。
卓云压抑,忍耐,不轻举妄动,只等候战机。
然而,她是那个会在背后授意下人,扎小人诅咒颂莲的蛇蝎;也会在颂莲剪伤她耳朵后,当面不予追究,背地里对老爷大吐苦水。
梅珊说她 " 菩萨脸,蝎子心 ",一点不假。
但我觉得,她比梅珊活得现实,没有儿子做靠山,在这个冷血的封建大院里她只有靠自己。
她是这庸腐规矩的卫道士,用绝对的顺从,服从换取生存。
她费尽心思的算计,将 " 敌人 " 一个一个除去,成为大宅院里唯一一个胜利者,然而,她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成为大太太,赢了又怎样?
大宅子,是性别与阶级的双重绞杀地,女性要么成为规则的维护者,要么沦为规则的祭品。
电影里颂莲和梅珊说," 在这院里,人算个什么东西 "。
但这些姨太太们,甚至不能算得上是个人,除了老爷,和未来的老爷——大少爷飞浦,都是物件儿罢了。
有个很妙的点,电影里季节轮回,寒冬过后始终没有迎来春天,时间轴直接拉到隔年的夏天,新太太到来,新轮回再次开始。
好似代表希望的春天永不会到来。
毓如,卓云,梅珊,颂莲,还有新来的文竹,说是五个女人,其实只有一个女人。
所谓宅斗,从不是争风吃醋的雌竞,而是血腥残酷反抗压迫的斗争。
就算后宅无人可斗,又如何?
徐克版《梁祝》,祝母单玉婷其实是祝英台的镜像。
她早年也曾女扮男装去读书,且也曾与同窗相恋,最后反抗失败,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高嫁祝员外,成了深宅里的行尸走肉。
女儿如今要走同样的路,她却成了门第观念的化身。
她用绳子绑住祝英台的双脚,迫使她学会适应时代对女子的要求;将她送去读书,只为更好的送上花轿。
最绝的一段,是她逼梁山伯写下绝情书,好让女儿安心嫁入马家。
她说出整部电影最振聋发聩的一段台词——
有人不解,为何祝母明明受过同样的迫害,却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其女?
因为她明白,父权制下她没得选,英台亦没有。
梁山伯死后,祝英台悲痛万分,她不忍心,答应女儿送亲路上可以拜一拜梁山伯的坟。
这点微不足道的要求却被祝父一口否决," 女人家知道什么?要是过不了门,我们祝家的脸就没地方搁了!"
是啊,一个人的幸福,哪有脸面重要?
当年她不愿出嫁,拗不过父威,如今女儿出嫁,她又拗不过夫威。
原来女人们要斗的,从来不是个人。
如今很多古装剧,拍贵族家千金脱离大宅子去创业,拍她们的出路,乍一看似乎给人希望,往深了想,大宅子里的女人,跑到大街上开店创业,怎么可能?
她们压根没出路,明明连那个宅子都迈不出去。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一部剧,叫做《铁梨花》,算是拍出了一位女性真正的出路。
盗墓贼的女儿徐凤志被军阀赵元庚抢到宅子里做五姨太,徐凤志一心出逃,
有人跟她说," 女人就是要认命,认命的女人一辈子吃穿不尽,受不着苦。"
她不信,她要自由,她要活她自己,爱想爱的人。
最终她瞒下众人,挖了条长长的地道逃了,还带走了可怜的四姨太。
真正的女性互助,就是我和你,都应该做自由人。
《雁回时》里,阮惜文在离府前和周姨娘最后一次谈话,也有点这个意思。
她说:" 你攀附之人,甚至没有你自己坚韧,但你却从来不敢相信,自己有独立生长的力量。"
虽然有过仇怨,立场不同,离家前的主母,面对和她共事一夫 20 年的妾室,还是说出这番忠告,大概也是一种同为女人的共情。
这段看得我唏嘘。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位博主 @猪队友小 Y 的观点,大致意思是:好的宅斗剧是剑指君父,而不是互扯头花。
祝所有女性,活出自我。
来聊聊:你最喜欢哪部宅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