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雷军1/2精力忙造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已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滑,欢迎阅读。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恢复增长之际,汽车业务能否成为小米新的业绩增长点呢?
去年年底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后,SU7 迅速成为科技和新能源汽车圈的热门话题,有关其价格等问题的猜测接连不断。近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分三天发布了 " 答网友 100 问 ",对网友提出的典型的 100 个问题进行了回复。
小米方面称,高端是其必由之路,这或许也是此次小米汽车沿用 " 小米 " 品牌的重要原因。此前,小米在通往高端的路上历经波折,此次,小米汽车的定价也面临着 " 性价比 " 与 " 高端梦 " 的重要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军拿出 1/2 精力忙造车之际,小米核心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已经出现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恢复增长之际,汽车业务能否成为小米新的业绩增长点呢?
01 聚光灯下的小米汽车
2021 年 3 月底,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项目首期投资为 100 亿元,预计未来 10 年投资额 100 亿美元。小米集团 CEO 雷军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但与小米高调宣布造车形成对比的是,随后小米造车的一举一动变得格外低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没了消息,但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猜测从未停止。
可以说,从有造车想法至今,小米汽车便一直被置于聚光灯下,关于小米汽车的传言一直不断,哪怕一个商标、一项专利、一项投资都在被外界放大。此前,仅仅是小米汽车落户地的问题,外界猜测就有北京、上海、合肥等多个版本。
而近两年雷军也抽出大部分精力忙于造车。天眼查 App 显示,自 2021 年开始,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曾在微博回应称,是正常的变更,雷军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
雷军曾表示,现阶段他的时间精力分配大致是,至少 1/4 时间依然用在手机研发业务中,1/4 关注集团运营和管理,1/2 时间用在汽车业务上。
直至去年 12 月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1003 天、3400 名工程师、100 亿研发经费,小米汽车终于交卷。随着产品信息和相关技术的发布,小米汽车更是被推到前台接受外界的 " 审判 "。
有网友表示,小米汽车撞脸保时捷 TayCan,甚至也有网友调侃小米汽车为 " 保时米 "。此后,SU7 的价格又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表示,网传小米汽车售价均为假消息,SU7 还没有最终定价。" 不会是 9.9 万、不会是 14.9 万、不会是 19.9 万。最终定价,我们将于小米 SU7 正式发布会上公布。"
此前,雷军也就小米汽车价格表示,确实有点贵,但会 " 贵得有理由 "。" 小米 SU7 目前在 50 万以内没有对手。" 小米汽车在微博中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新能源车企为提升销量,在 2023 年掀起了一场 " 价格战 "," 内卷 " 也成为了贯穿新能源车圈的主旋律。平安证券研报判断,头部新能源车企在 2024 年增速承压,因此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 " 价格战 " 仍将延续,尤其是在 10-20 万元的主流价格带,此外电池成本下行也为车企降价提供了进一步空间。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定价要根据其品牌定位、整车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综合决定,定价也决定了 SU7 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小米汽车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02 通往高端的小米梦想
进军高端或是雷军为实现梦想做出的一个重大改变。雷军曾称," 小米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要突破高端。"
在宣布进军高端市场之前," 性价比 " 的标签一直被贴在小米品牌上。雷军在此前的演讲中对此也曾作出解释,最初小米手机发布时,定价 1999 元," 实际上,小米手机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从高端入手的。"
随后,小米推出了定价千元以下的红米手机,这使得小米火速占领了以往山寨机的市场,也使得市面上很难再见到山寨机。与此同时," 价格厚道 " 成为了小米产品每次公布价格之前的关键词。雷军坦言:"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成功极大地稀释了小米品牌。再加上我们自身实力不足,小米被很多人误解成只做中低端。"
发力高端迫在眉睫。2019 年初,小米宣布成立独立品牌 Redmi,Redmi 品牌独立后承接过去的小米与红米,追求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显然,Redmi 品牌的独立让小米得以放开手脚,向高端化路线持续推进。
同年 10 月,小米便发布了环绕屏概念机 MIX Alpha,价格高达 19999 元。随后,小米分别在 2020 年 2 月、12 月发布了小米 10、小米 11 系列产品," 品牌高端化 " 成了小米每场发布会的关键词。
但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的并不是一帆风顺,小米宣布高端化两年后,小米旗舰手机便遭遇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投诉。小米 11 于 2020 年 12 月底发布,首发仅过去数月,作为主要部件的主機板就暴露出严重质量问题。而这一问题更是牵涉到小米 11 Ultra。另一方面,MIX Alpha 最终也并未实现量产。
谈到成长,雷军在第四次公开演讲中曾表示,过去三年高端探索之路,是近十年来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雷军称,刚开始很顺,首战告捷,但紧接着,小米 11 就遭遇重大挫折。" 大家憋了一口气,花很大力气做小米 12,但还是不达预期。大家没想到做高端这么难,更没想到投入这么大,沮丧的情绪在公司里弥漫开来。"
2022 年 2 月,那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雷军紧急召集了一次讨论会。讨论会上,小米爆发了史上最激烈争论:做高端太难了,能不能不做?用小米品牌能做成高端吗?
雷军说服所有人:无论多难,一定要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极其激烈,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赢得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 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 " 或许也是小米汽车沿用 " 小米 " 品牌的重要原因。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公布其设立的目标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也足以看到小米坚持高端的决心。
然而,小米在通往高端的路上依然道阻且长。
03 营收下滑的手机业务
在雷军将 1/2 时间倾注于造车之际,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可谓是 " 后院起火 "。
遥记得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全球手机出货量超过苹果的消息让小米出尽了风头。
Canalys 最新数据显示,2021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超越苹果,首次位居第二,出货量为 5280 万台。继 Canalys 之后,IDC、Counterpoint、Strategy Analytics 等调研机构陆续发布了 2021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数据,小米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越苹果,排名全球第二。
但这一领先并未保持多久,IDC 数据显示,同年第三季度,苹果出货量重新位列第二,而小米在经历了前四个季度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在第三季度下跌了 4.6%,同时还面临着前几个季度未有的供应缺货问题。
2023 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三,落后于三星和苹果。另一方面,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降幅有所收缩,但仍然在下降也是事实。
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见明显好转。
根据 Canalys 数据,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 1.1%。根据 Canalys 数据,该季度小米集团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达到 14.1%,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
2023 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 416 亿元,2022 年同期为 425 亿元。这也是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连续 7 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而如今,整个行业可谓对手环伺,以小米为目标的手机厂商奋起直追。近日,据证券时报 · e 公司报道,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 年,一加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 2%,小米(不含红米)为 3%,2024 年,一加的目标是超过小米(不含红米)国内市场份额。
小米或许早就意识到,产品上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实现梦想的另一个必然选择。除了可穿戴设备与小家电产品以外,小米也向电视、冰箱、空调等大家电深耕,尤其在智能电视领網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0 年 8 月,雷军通过全员信宣布更新小米新十年的核心战略:由 " 手机 +AIoT" 变为 " 手机 ×AIoT","AIoT 业务将围绕手机核心业务构建智能生活。"
可自始至终,手机业务一直都是小米的核心。去年 10 月,在小米澎湃 OS 暨小米 14 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集团战略正式更新为「人车家全生态」。这一次,小米汽车会不会成为小米新的业绩增长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