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本田汽车中国1月销量下跌31.8%,本田为啥这么不好卖?,欢迎阅读。
纵览世界汽车市场,本田汽车可以说是有名的日系车巨头,然而就在最近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普遍不佳,特别是最近 1 月份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跌 31.8%,如此大规模的跌幅,本田为啥这么不好卖呢?
一、本田汽车中国 1 月销量下跌 31.8%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本田汽车公布数据显示,今年 1 月其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为 6.889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下跌 31.8%。去年 1 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达 10.096 万辆。
近年来,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并不乐观。自 2020 年达到 162.7 万辆的销量巅峰后,已连续四年销量下滑。2024 年本田中国终端汽车销量为 85.2269 万辆,较 2023 年的 123.4181 万辆下滑 30.94%。在此之前的 2024 年 12 月,本田中国市场销量也已出现明显下跌,终端累计销量 11.187 万辆,较同期的 16.5798 万辆下滑 32.52%。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存在多方面原因。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阶段,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本田在转型方面的步伐相对迟缓,产品竞争力有所不足。同时,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本土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不断加大本土化与技术创新投入,凭借更低成本和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为应对市场变化,本田中国近年来加速推进电动化转型。2024 年 7 月,本田宣布关闭广汽本田年产能为 0.5 万辆的第四生产线,并计划将东风本田年产能为 24 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总产能将从 149 万辆降至 120 万辆,降幅接近 20%。
二、本田为啥这么不好卖?
1 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跌了 31.8%,这一数据无疑给本田敲响了警钟。那么,本田汽车为何在中国市场变得如此不好卖?
首先,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可谓是颇受欢迎。日系车整体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是省油耐用的代名词,本田汽车更是凭借着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在传统燃油车领網域有着不错的口碑,例如其地球梦系列发动机,在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的平衡上表现出色。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考虑到日常的使用成本以及车辆的稳定性,会优先选择本田汽车。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在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在这场变革中,自主品牌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網域的成功并非偶然。以比亚迪为例,其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领網域建立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同时,自主品牌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上的投入也远超日系车企。本田在新能源领網域的表现乏善可陈。其电动化战略推进缓慢,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滞后。即使是在混动领網域,本田的传统优势也在被自主品牌快速追赶。
第三,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日系车市场在中国面临困境的缩影。日系车在过去一直以其省油耐用的特点而著称,但这一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的冲击下逐渐减弱。一方面,日系车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一些日系品牌也推出了新能源车型,但这些车型在性能、续航和智能化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得日系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难以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方面,日系车同样面临着滞后的问题。由于日系车在过去一直注重传统燃油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而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使得日系车的车型在智能化配置和用户体验方面与竞争对手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高科技配置的追求。
第四,汽车市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田汽车要想改变在中国市场销量下跌的局面,就必须加快创新步伐。一方面,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提升产品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汽车的智能驾驶和车联网功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化出行的需求。只有这样,本田才有可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优势和粉丝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