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这场汽车大罢工,中国也会被波及?,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史无前例的美国 UAW 汽车大罢工,甚至间接影响中国。
作者丨石劼、查攸吟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靳鹏辉
" 这是历史上首次!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工人同时罢工。"
" 和我中国有什么关系?"
" 总统拜登都没办法,被 UAW 工会主席批评!"
" 关我月薪三千什么事?"
大洋彼岸的汽车工人饭碗问题,在我们这儿第一轮冲击只引发了舆论的小水花。然而势头渐渐不对了。
随着 " 不罢工的 600 人被裁员 ",匪夷所思的故事,开始让中国这边的吃瓜群众感觉不对头。
" 听说那边罢工是跟电动化有关,中国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吗?"" 如果美国产能转移墨西哥,中国产能转移越南,我们会失业吗?"
当韦恩市的密歇根大道上,运送零部件的卡车司机和罢工队伍相互推搡,拜登和工会主席肖恩 · 费恩打起了嘴炮,万里之外的观众们因为忧患意识,终于开始了焦虑和思考。
无论如何激烈的冲撞,都是汽车行业和宏观格局在剧变的注脚,只是扬起了时代的沙尘。
" 绝不只是工资 "
故事可以这样简述: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以下简称 UAW),共有成员 14.6 万人,约占美国汽车制造业全部工人数量的 56%。因为薪资问题,当地时间 9 月 15 日凌晨,UAW 正式对美国三大车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 Stellantis 集团发起罢工。
如果你是吃瓜群众,这次罢工大概可以算是 " 雨女无瓜 "。
但如果你的工作与汽车或多或少有些关联,那么这次大罢工背后的深层动因,不可避免也关联到你的饭碗。
因为汽车产业的价值观和逻辑出现内在碰撞,甚至局部的崩坏,这种趋势不是简简单单的 " 要加薪 " 问题,也不是用国境线可以避开的。
首先,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已经威胁到就业岗位。
如果翻开任何关于 UAW 大罢工的评论,都会提到两大趋势的洗牌作用,即电动化和自动化。
我们经常看到先进汽车工厂提到 " 自动化率 95% 以上 " 等骄傲的宣传口吻,但对于打螺丝的工人兄弟来说绝非好事。五年前,德国弗劳恩霍夫工业工程研究院和 IG Metall 工会给出过数据: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零部件数量只有燃油发动机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制造时间将缩短,关联的供应商数量也会变化;
· 电动汽车总装时间比当前的燃油动力乘用车减少 30%;
· 适配电动汽车的电池制造厂较之燃油发动机制造厂,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
· 当时汽车产业为德国提供了 840,000 个就业岗位,其中 210,000 个就业岗位与动力总成生产制造相关。
最后结论是,到 2030 年,如果 25% 新车为完全电气化,15% 新车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60% 新车仍然是汽油车和柴油车,德国汽车行业将损失 75,000 个动力总成制造岗位,如果电气化推进速度更快,甚至损失数量将达到 100,000 个之多,占比 8.9~11.9%。
其次," 不患寡而患不均 " 的思维导致矛盾更加突出。
本次 UAW 涨薪要求的依据非常容易引发普罗大众的共情:过去 4 年,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高管涨薪 40%,而工人薪资涨幅仅 6%,如果跟 2008 年对比平均时薪,甚至下降了 19.3%。
为此,UAW 向福特、通用和 Stellantis 提出,为其成员加薪 40% 以上和固定福利养老金。
第三,特斯拉的嘚瑟,告诉我们其实光工资高也不顶用,股权激励才是王道。
不少特斯拉粉在欢呼:马斯克才代表汽车发展的未来," 看吧,这次大罢工,特斯拉最受益,因为薪资最良心。"
然而现实是,三大汽车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大约为每小时 66 美元(满足 UAW 诉求以后,将达到 136 美元),特斯拉为 45 美元。以流水线工人时薪计算,UAW 工人在 19 到 30 美元之间,特斯拉则是 21 美元。真正能打动特斯拉员工的,并不是固定薪资,而是股票期权。
在美国有一个段子:你害怕股票资产是泡沫财富吗?要知道,美国家庭资产中,股票占比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1980 年 2% 资产用于投资,2014 年 33% 家庭资产是股票。显然,UAW 大罢工所代表的 " 特斯拉高明 " 趋势,意味着泡沫程度还在不断增加,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
一笔六千亿的账?
如果只是逻辑和规则的改变,那也只是定性分析,数据则提供了定量分析的震撼。
UAW 在美国汽车行业,影响力远超过多数中国吃瓜群众的想象。因为旗下拥有过半美国汽车工人作为成员,因此经常打着 " 替天行道 " 的旗号给汽车公司施压,每四年和三大汽车公司重新签署一次员工薪资合同。
为什么当地时间 9 月 15 日凌晨开始罢工?就是因为四年之约已满,之前的劳资合同于 9 月 14 日晚 11 点 59 分到期。在 2019 年 9 月签署合同时,UAW 曾经领导针对通用汽车的 40 天大罢工,使得后者损失超过 36 亿美元。
这时候,美国汽车行业将面临两种困境:
困境一,大裁员。
如果电气化和自动化导致汽车行业裁员比例,在美国和在德国一致,那么借用弗劳恩霍夫工业工程研究院的数据,到 2030 年会有 10% 左右工人失業,美国 30 万名整车生产工人,将有 3 万人失去自己的饭碗。而三大车企占据美国车市 40% 左右份额。
困境二,大加薪。
如前文所述,高管虽然有天价薪资,但工人人数超出 N 个数量级,因而倘若答应了 UAW 的诉求,三家汽车公司每年劳动力成本会增加 450 亿至 800 亿美元(按 9 月 20 日汇率,约合人民币 3,284 亿 ~5,838 亿元)。
车企方面给出的预期则更加可怕。福特 CEO 吉姆 · 法利表示,答应 UAW 的要求 " 会让公司破产 ";通用汽车方面称,UAW 的诉求会导致公司损失 1,000 亿美元。
考虑到立场和出发点问题,我们姑且认为 UAW" 要加薪 " 是一笔六千亿的账目。
再考虑到产业上下游,那可绝不止六千亿人民币的损失。
仔细看罢工发起工厂,就会发现很耐人寻味的亮点: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温茨维尔的通用汽车装配工厂,生产雪佛兰库罗德皮卡等车型;位于俄亥俄州托莱多的 Stellantis 组装工厂,生产 Jeep 牧马人等车型;位于密歇根州韦恩的福特装配厂,生产福特烈马 Bronco 等车型。
硬派越野 SUV 或者皮卡,这正是美国车企最畅销、最有利润的车型,UAW 可谓卡住了美国汽车产业的 " 七寸 "。
因此牛津经济研究院估计:倘若 UAW 全面罢工,美国可能有大约三分之一汽车产能停顿(也有观点认为一半产能受影响),不仅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压力,也会导致新车价格升高;在年化计算之后,估计导致美国 GDP 直接减少 0.3 个百分点,加上间接影响,将达到 0.7 个百分点。
中国难以置身事外
美国汽车行业是一面旗帜,从之前的 " 喜爱大排量大空间 " 影响中国消费者,到美国 CAFE 排放法规给中国 CAFC 打样,再到从群雄割据转入合并重组,美国汽车行业的走势多数都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模板或者借鉴。
汽车电动化与制造自动化诚然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会通过技术工艺的革新惠及产业和消费者,但带来的就业岗位压力、转型压力,成为进步道路上不可忽视的绊脚石。中国汽车已经凭借汽车自动化 " 换道超车 ",燃油车年代留下的诸多小型供应商企业、经销商公司,如何在转型浪潮中自持,俨然已经是严肃课题。发展过程中的平衡与公平问题,从来都是伴随经济增长的 " 疥藓 "。融资和证券财富虽然有利于加速流动和预支,带来的风险也应未雨绸缪。
在参考趋势之外,UAW 大罢工也将对中国产生更为现实的影响。
汽车工人的人力成本提升 40%,将导致美国车企被迫进一步向外扩散产能,尤其是墨西哥等邻近国家或者地区。明面上,美国本土制造业进一步流失,导致国内失业率反向拉高;暗面上,国内压力的剧增,会使得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竞选时,千方百计甩锅海外,以转移压力。
故而,美国针对以中国为主的海外,从汽车、半导体等焦点行业加码贸易保护措施,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大概率事件。美国民间对在美投资的中资制造业,也会加深反感情绪,诸如长期坚挺在美国的福耀玻璃、比亚迪客车,宁德时代叫停美国建厂之后,国轩高科又接过接力棒,都可能面临更多压力。
当不少中国汽车公司将 " 全球化 " 作为目标,美国市场也以其规模与多样性成为 " 终极市场 "。从奇瑞当年的 " 梦幻 ",到长城、吉利陆续制定赴美计划,却又因为中美矛盾而搁置;一旦 UAW 罢工加剧美国一切关于汽车的负面情绪,包括 " 排华 " 情绪,中国车企又该如何面对脱钩压力?
密歇根大道的纷乱,不会将抗议横幅和万人咆哮,传递到长春、安亭、武汉、深圳、重庆……但是蝴蝶效应引发的旋风,却已经开始推着阴云席卷全球,将暗影投在大地上。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