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79岁的B站UP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当起了大学图书馆馆长,欢迎阅读。
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他是 79 岁的 B 站 UP 主," 王者荣耀 " 学术顾问。
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知名历史地理学家。
如今他从上海来到深圳,79 岁签下一份 " 三年工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
" 我不过是一个符号。" 面对数十家媒体大大小小的攝影機,满头白发的葛剑雄说,来到深圳不是因为这座城市对其个人的偏爱,而是看到了深圳对人文素养的愈发关注和追求。
" 最近十几年我一直参与深圳的文化活动,如读书节、盐田图书馆的海图、海洋图书奖的评定、坪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等,我感到不少方面是领先的、超前的。" 发布履新微博当天,葛剑雄在评论区回应道,其与深圳的缘分已持续多年。
葛剑雄并非 " 南下 " 深圳的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深圳有他不少 " 老朋友 "。例如他在微博提到的坪山图书馆,馆长即为著名哲学学者、作家周国平。
" 文化 " 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厚重的、讲 " 底蕴 " 的。而改革开放以来,一句 " 时间就是金钱 " 让五湖四海的人来到深圳打拼,这座城市最大的吸引力似乎是 " 机遇 " 而非 " 底蕴 "。这不禁令人好奇:从周国平到葛剑雄,文化名人为何争相 " 南下 " 当馆长?
葛剑雄接受媒体采访 摄 / 陈思琦
当 UP 主成为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最新一份 " 工作 " 是 B 站 UP 主。退休后,葛剑雄活跃于微博、B 站等网络平台,在这两个平台分别有 99.2 万、12.4 万粉丝,并先后开设《中国人口三千年》《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等线上课程。
" 我每天在私信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更多。有人问要不要考研究生,有人问要不要和女朋友分手,还有人问能不能借点钱给他。" 面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葛剑雄并不排斥,更希望通过他的回复为年轻人排解人生的迷惘。
如今,葛剑雄再次来到年轻人的面前——年轻的城市和年轻的大学生。
走进港中大(深圳)图书馆,一面高耸的书架映入眼帘。葛剑雄在微博透露,书架 3 米以下摆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以上则是装饰性书壳,旨在形成 " 书山无限高 " 的意境。
意境之下,也不难看出这座仅十年历史的校园图书馆的 " 短板 "。葛剑雄发于港中大(深圳)图书馆公众号的首份馆长寄语,评论区高赞首条就是 " 馆长,求求了多买点书吧 "。
葛剑雄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图书馆的纸本书还未达教育部规定的生均指标,差距部分暂以电子图书补足。相较电子图书,纸本书除了有知识价值,还有文化积累的象征意义。因此,葛剑雄希望任职期间增加馆藏纸本书,除了常规采购,他还计划向老学者、其他老牌高校收集藏书。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 摄 / 陈思琦
" 徐扬生校长给了我两个任务。一个当然是管好图书馆,但图书馆不仅是借书还书和接收知识的地方,第二个任务,他希望我这个馆长能起到人文引领的作用。" 葛剑雄透露,除了添书,他还计划邀请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学者,在校园开展尽可能多的人文讲座。
葛剑雄的 " 人文引领 " 作用并不局限在校园。加入港中大(深圳)之前,葛剑雄是每年 11 月 " 深圳读书月 " 的常客:2022 年,《葛剑雄说城》全国新书首发活动落地龙岗;2021 年,葛剑雄做客罗湖区图书馆分享其著作《黄河与中华文明》,还参加了坪山图书馆 " 周国平 x 葛剑雄 " 对谈分享会。
他透露,接下来三年常驻深圳,他将 " 主动走出去 ",将讲座落到基层、进入社区,与深圳的产业工人、普通市民多多交流,让高校的人文优势辐射更广。
南下深圳的 " 老朋友们 "
年近八旬 " 南下 " 深圳,葛剑雄坦言自己仍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处处都有 " 老朋友 "。
" 深圳很多图书馆的馆长都是以前的同事。比如旁边大学的刘馆长,我一看,这不就是原来东北师大的馆长吗?以前我们都很熟的。" 葛剑雄笑道。
与港中大(深圳)一街之隔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万国,此前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公开资料显示,履新深圳后,刘万国在校园推行 " 阅读推广行动计划 ",曾开办专题图书推荐、图书漂流、《中俄翻译家荟萃》图书展、" 俄罗斯文学 "" 中国文学 " 讲座等一系列活动。
葛剑雄在深圳还有一位为人熟知的 " 老朋友 " ——周国平。2018 年 11 月,经过 3 个月的全国公开遴选,周国平确认出任坪山图书馆馆长。
过去 5 年,周国平发挥了他的名人效应和文化引领作用,为 " 工业大区 " 坪山增添了不少人文亮色。" 与周国平共读一本书 "、" 大家书房 " 会客厅、" 书话坪山 " 主题沙龙……坪山图书馆的一系列品牌活动,让北岛、叶兆言、徐扬生、韩少功等名家大师走出聚光灯,走进 " 四区 "(园区、厂区、校区、社区)与读者近距离对话。
仅有四十余年城市发展史的深圳,缘何受到越来越多文化大家的青睐?
"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闻名海内外,而文化影响力相对较弱。深圳‘知耻后勇’,提出‘文化立市’,打造读书月、开展设计周、建设博物馆、举办大型文化展会,并使之常态化、品牌化,逐渐开辟出一片片‘文化绿洲’。"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
《2023 年深圳 " 图书馆之城 " 阅读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深圳有公共图书馆(室)779 个,各类自助图书馆 307 个,与 6053.3 万册馆藏共同勾勒出一座 " 图书馆之城 "。
目前,深圳的年人均借书量、家庭藏书量、人均购书量等均居全国之首。图书馆等硬體设施完备、读书氛围浓厚,自然 " 引凤来栖 "。
" 去了那么多城市,深圳读者的读书热情、专注程度是最高的。看书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还应把它当作人生的乐趣。希望图书馆成为更多人精神的家园。" 葛剑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