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强化数字金融重点领網域自律管理,中国互金协会最新规划!,欢迎阅读。
事关数字金融自律管理,已有新方向。1 月 17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 " 协会 ")在京召开数字金融重点领網域自律管理工作座谈会,就移动金融 App 自律管理、消费金融自律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自律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单强在现场强调,协会将以移动金融 App、互联网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等领網域为重点,持续完善统计监测、标准规范、备案管理、评议评估、检查惩戒等行业自律机制,高效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业态健康规范发展。
优化移动金融 App 自律方案
自 2019 年底人民银行部署加强移动金融 App 管理以来,移动金融 App 综合治理也成为协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协会从提升安全防护、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高风险监测能力、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五方面,扎实推进金融 App 备案管理工作。
北京商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截至 2023 年末,通过备案的金融 App 超过 2400 款,2530 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关联备案。金融 App 备案工作已经覆盖 31 个省级行政区;备案机构类型覆盖银行、保险公司、非银行支付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基金证券、财务公司等,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完成备案的覆盖率超 80%。
在备案取得的成果方面,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备案机构类型覆盖银行、保险、非银行支付机构、消费金融、信托、基金证券等领網域,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完成备案的覆盖率超 80%。
近年来,金融 App 被视作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主要渠道之一。金融 App 带来业务便利的同时,由于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用户隐私信息收集,因此也衍生出信息买卖、泄露等问题,这也对公司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不仅如此,从过往的实际案例来看,还有部分仿冒 App" 浑水摸鱼 ",假借金融机构名义欺诈消费者。
这类问题也引起了金融监管部门的注意,金融 App 备案工作开始有序推进。针对金融 App 涉及的身份认证安全强度低、超范围使用个人信息、安全功能设计不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方面问题,通过协会备案的金融 App 实现了严重问题全部清零。同时,为帮助金融消费者快速识别,避免使用仿冒 App 造成财产损失,协会设计了备案标志并要求备案 App 进行明示,试运行上线金融可信公共服务平台手机端,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查询、下载并使用安全可信的备案 App。
结合过往的备案推进的实际情况,在本次座谈会上,协会针对移动金融 App 优化了自律方案。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采取 " 分类分层 " 的管理方式,综合考虑 App 业务类型、影响程度和合规成熟度等因素,在评估方式、抽查比例、关注程度等方面,充分结合自律要求执行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律管理。二是建立移动金融 App 信息报送机制,组织开展移动金融 App 安全与运营等数据定期报送工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和从业机构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监控安全合规风险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进一步优化备案评估方式,切实降低金融机构合规成本。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协会此举主要是促进移动金融 App 运营方自律,从而降低运营机构的合规成本,减少形式化的外部合规检查,增强移动金融 App 自我监管、内控的能力。同时完善信息收集机制,实现金融 App 监管信息透明。在此之后,移动金融 App 的监管体系将更为清晰。
消费金融自律管理任重道远
除了通报移动金融 App 的最新成果外,协会有关部门还报告了前期对消费金融相关业务的摸排情况,并提出对消费金融行业加强自律管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财富增长,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发展,拓宽了金融服务范围和覆盖人群,让更多长尾用户享受了便捷的金融服务。装修、养老、教育、旅游等场景相关的消费信贷受到更多用户青睐。
协会指出,当前贷款网络营销业务快速发展、规模巨大,在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效率、满足普惠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良率走高,营销端行业数据统计监测机制欠缺,部分平台 " 变相兜底 "、不当营销、信息滥用、暴力催收等问题。
2023 年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形成《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着重强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内容。业内普遍认为,新管理办法的发布有利于消费金融坚持 " 普应适度,惠无止境 " 原则,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两篇大文章,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中贡献力量。
针对现阶段消费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协会表示,拟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研究吸纳从业机构建议,从贷款网络营销、信用信息共享、催收自律管理等方面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综合运用规范标准、统计监测、信息披露、备案登记等自律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对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业务的自律管理工作机制,并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分步骤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二是以信用建设专委会为依托,以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三是加速催收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应用进程,大力推动催收业务自律管理工作,推动净化消费金融市场环境。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表示,自律管理是消费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将协会所提到的贷款网络营销、信用信息共享、催收自律管理等重点合规内容与自身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完善内控管理,从自律层面构筑合规 " 防火墙 ",进而为消费金融行业长远发展奠定优良根基。
而在本次座谈会现场,参会机构也一致表示,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协会消费金融相关自律工作,加强自我约束,合规经营,共促消费金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探索供应链金融 " 脱核 "
归根结底,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各类创新的金融服务类型在促进金融行业发展、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规范管理。
本次座谈会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是热议的话题之一。与会人员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和优化更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趋势,部分创新型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有效运转。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供应链金融主流业务模式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但由于供应链潜藏的风险传导性,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经营不善等 " 爆雷 " 事件,则容易将风险扩散传染至整个供应链。
针对前述情况,协会指出,下一步将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发挥行业自律机制作用,针对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创新型业务加强自律规范,与各方推动风险稳妥化解,同时逐步在供应链金融其他业务领網域开展自律管理。
同时,协会还将及时响应广大从业机构诉求,就供应链票据、国内信用证等业务与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基础设施作用,为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 " 脱核 " 模式,在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领網域继续开展相关工作,研究推动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促进各类企业行为数据、交易数据整合并在供应链金融领網域融合运用。引导供应链金融从业机构合规展业、促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逐步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自律管理体系,迭代完善有关自律管理规则,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健康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协会提出的加强自律管理举措有助于提升行业形象,不论是在消费金融还是供应链金融领網域,均有利于推动相关从业机构规范经营行为,增强行业的整体诚信度和公信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数字金融行业的信任度,还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王鹏指出,协会在供应链金融提出的 " 脱核 " 模式、推动供应链企业信用数据整合等举措,有助于解决当前供应链金融领網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效率提升。
" 总体来看,加强自律管理对于数字金融行业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它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形象,还能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进步。同时,这也提醒了金融机构要更加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 王鹏总结道。
苏筱芮同样表示,协会针对各细分赛道提出的自律管理举措,顺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既有监管视角方面的顶层制度规范,也有业务视角方面的自律管理机制,能够为金融机构梳理合规展业思路提供明确的参照方向,对构建高质量的线上化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消费者的线上权益保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