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从Cybertruck看电动化时代的汽车设计,欢迎阅读。
[ 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 SHOW 原创 ]
在汽车设计领網域,Cybertruck 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这款特斯拉的电动皮卡自从首次亮相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虽然它的造型在初次亮相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特斯拉坚持将其推向量产,如今看来,这一决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本期《爱卡独角 SHOW》,我们将从 Cybertruck 的设计出发,探讨电动化时代汽车设计的现状和趋势。
让 " 未来 " 看起来更像 " 未来 "
Cybertruck 看上去不像是款传统意义上的皮卡。
在 Cybertruck 设计之初,马斯克就希望打造一款饱含未来感的车型,Cybertruck 最初亮相时,其独特的造型就曾引发巨大争议,但马斯克却坚持将这款车推向量产。这台皮卡整个车身都由一种特殊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且抛弃了绝大多数汽车采用的流线型设计,而是以锐利平直的线条来打造。用料选材、造型设计都极其大胆、前卫,马斯克在现场也忍不住强调,量产 Cybertruck 这样的车,在汽车行业是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但这种赛博朋克风也吸引了大量拥趸。2019 年 11 月亮相后,Cybertruck 在 40 个小时内斩获了 14.6 万台订单,而行业的追踪数据显示,目前这款皮卡的预订量已经超过 200 万台。马斯克没有在交付活动上发布价格,但很快,特斯拉的官网上便更新了车辆价格以及细致的配置参数。Cybertruck 有后驱版、全驱版和高性能版(赛博野兽 CYBERBEAST 版)三个版本,起售价分别为 6.099 万、7.999 万、9.999 万美元。
价格上并没有太多惊喜,与福特 F-150 Lightning、Rivian R1T 等已经上市的纯电皮卡相比,Cybertruck 的价格没有市场预想中激进,入门版车型的起售价甚至比四年前给出的市场预期还要高 2 万美元。但从市场热度来看,不亲民的售价也难以阻挡特斯拉的皮卡车热卖。在特斯拉的产品序列中,Cybertruck 显然与 Model 3 和 Model Y 不同,它的设计和定位自成一体。但就内在的技术和工程应用而言,不管是防弹车身、线控转向、4680 大圆柱电池还是 9000 吨的压铸技术,Cybertruck 都在揭下特斯拉的下一个技术时代。而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其颠覆性的外观设计,成功做到了让 " 未来 " 更像 " 未来 "。
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汽车设计
放眼如今汽车设计中,不论级别、定位,似乎一股腦的陷进了 " 同质化 " 的怪圈,越来越小的头灯、巨大的进气格栅和隐藏式门把手几乎成了当前时代的 " 新车三宝 "。对此,早在十几年前宝马的设计师克里斯 班戈 ( Chris Bangle ) 就曾对未来汽车设计趋势进行过预测:" 未来的汽车设计将离需求更近,离艺术更远,甚至会变成‘电冰箱‘一样的存在,外表平庸、同质,内部依靠技术实现安全、舒适、娱乐、操控等各种功能。"
技术的进步其实是 " 眯眯眼 " 大灯的设计风向标,在 2022 年宝马集团财报年会上率先亮相的新一代 7 系便为我们揭露了这点。除了巨大的双肾中网,新车的头灯已经缩小成了一个细长的 " 光条 " 其实,变小的车灯远不止于此,从宝马 7 系的老对手奔驰 S 级,到如今众多 SUV 车型热衷的分体式大灯设计。究其根本原因,越来越小的车灯可以看做是照明光源不断进化的结果。
而对于门把手,一直以来很多汽车设计师都会对此表现出毫不掩饰的厌恶之情。确实,如今这个参数化设计的时代,中网、车侧复杂的特征线和前后车灯通常是设计师用于表达设计理念的关键部位。相比之下,门把手、后视镜这些破坏车身表面线条、甚至影响车辆空气动力学表现的部件就成了设计师们的 " 眼中钉 "。这在很多概念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为了追求完美平滑的车身,设计师不惜直接取消门把手。
据特斯拉 Model S 设计师 Franz 回忆,隐藏式门把手是这款车的设计难点之一。虽然开始的设计草图就确定了弹出式门把手,但是第一辆原型车却出于成本考量装上了常规的旋转式把手。
不过,原本是强迫症汽车设计师梦想的隐藏式门把手却被特斯拉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它就像是一张通往电动化时代的入场券,象征着车辆本身的科技感,以及车企告别内燃机时代的决心。因此,隐藏式门把手成了可以为 " 跨次元 " 的 " 热门单品 "。从无数造车新势力的跟进,到以捷豹路虎、福特等品牌的燃油车,都争相采用这一时髦的设计。
尽管电动化时代的整体设计高度趋同,但依然有一些品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一直坚持,并且在亮眼的销量数字上,也印证了它们的成功。
让 " 未来 " 看起来更像 " 未来 "
主打实用高效的理想
从理想 ONE 过渡到 L 系列,理想的设计理念始终聚焦于功能和效率,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据内部消息透露,MEGA 项目在启动之初,就把低风阻系数设定为设计的核心目标,这使得理想成为首个将空气动力学团队纳入设计部门的汽车制造商。低风阻设计针对的是纯电动汽车最大的难题:能源消耗和续航里程。
简单的计算显示,当一辆普通乘用车以 80km/h 的速度行驶时,约 50% 的阻力来自风阻,车速越高,风阻的影响就越大。理想的气动工程师分享,MEGA 的风阻系数每降低 0.01Cd,其续航里程就能增加 7km。与传统燃油 MPV 相比,MEGA 的创新设计使其续航里程增加了 150km,从而显著减轻了纯电动用户的里程焦虑。
从实际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MEGA 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除了侧面流畅的肌肉线条外,几乎没有其他装饰。整体形状圆润,使用的材料也非常光滑。车辆的正面采用了子弹头设计,挡风玻璃和车前盖在同一平面上。除了必不可少的雨刮器和头顶激光雷达外,所有可能影响平滑外立面的因素都被移除了。无论是前大灯还是理想的标志性星环灯,都被嵌入到了机盖下方。
车身的侧面清楚地显示,从驾驶舱到備份箱的三排车窗和翼子板,都采用了流畅且无缝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风阻系数。车尾门的下压设计有效地减少了车尾湍流,确保了在低风阻追求下的行驶安全。
除了风阻外,车内空间的设计也是以满足 MPV 车型的基本需求为主:空间。尽管 MEGA 是一款车长达到五米三的庞然大物,但它只使用了 18 英寸的轮胎,这是特斯拉 Model 3 的标准轮胎尺寸。较小的轮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车内留出更多的空间。这突显了 MEGA 除了低风阻系数之外的另一个显著优势:高空间利用率。
这与特斯拉的设计理念颇为相似。在特斯拉的官方网站上对 Model S 的介绍中,他们明确指出," 外观 - 为效率而设计 "。Model S 低至 0.208Cd 的风阻系数为其出色的性能和续航里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款以驾驶者为中心的汽车,其内饰设计也是 " 以驾驶员为中心 ",这些设计元素是特斯拉汽车受到众多驾驶爱好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理想 L 系列的熱賣,其中核心的原因之一是其增程技术打破了里程焦虑。因此,对于纯电系列的首款产品,续航里程显然是理想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而作为一款能够服务更多家庭成员的 MPV 车型,MEGA 所拥有的空间远超 SUV 和其他同类车型,这将成为其有力的竞争优势。小尺寸轮胎只是一个开始,当车内设计公开后,MEGA 可能还会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新。就像驾驶者热爱特斯拉一样,MEGA 的设计也将帮助理想进一步赢得家庭用户的青睐。
拿捏品牌调性的蔚来
在功能性设计的背后,蔚来的名字独树一帜。非常直观的区别在于,蔚来在其官网中都明确阐述了品牌的设计理念,这是理想与特斯拉所不具备的品牌特性。
在蔚来的介绍中,无论是车身还是内饰,其设计理念被归纳为纯粹、有温度、未来感、精致。以蔚来新款 EC6 为例,它提供了 9 种车身颜色与 4 种内饰风格;在 ET5t 车型中,蔚来更是提供了 10 种外观颜色 +6 种内饰风格的选择。相比之下,理想 L 系列只有 7+3 种选择;而特斯拉则更为简洁,只有 5+2 种选择。
提供更个性化的设计,让不同用户的车子具有各自的特色,这是蔚来 " 用户为本 " 理念指导下的结果。更直观的体现还有轮毂的选择。从理想 L7 的选配界面可以看到,提供的四款轮毂都是五幅造型,只变更了颜色、材质与部分细节造型。
而蔚来 EC6 的选配界面显然更 " 有花样 ",四款轮毂的造型各异,同样幅数的轮毂采取了全然不同的图案设计。并且,蔚来其他车型提供的轮毂图案选择均不相同,在 ET7 提供的三种五幅轮毂图案与 EC6 无一重合。而理想 L8 的轮毂选配界面与 L7 车型如出一辙。
审美是个人的,无论蔚来还是特斯拉,都无法以一种审美获取所有用户的喜爱。但提供更多的颜色与样式供用户选择搭配,蔚来尊重用户,并尊重用户对美更个性化的追求。
实用派设计服务于产品的功能性,为了产品更好用,更是为了产品能被更多人使用。风阻系数的降低源自一次又一次的风洞实验,这种实验每小时的价格在 2.5 万元左右,一般新车开发只需进行 3-5 次,理想 MEGA 共进行了 11 轮实验。将预算花在功能的理想 MEGA 有销量信心不足为奇。
纯粹派设计的蔚来则注重多样性。远高于竞品的设计方案选择带来了更高的制造与管理成本。颜色特别的车漆除了需要用心的设计外更需要别致的材质、更多层次的涂装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轮毂的多样性更是意味着开模与冲压成本的直接增加。在设计上收获用户好评是蔚来板上钉钉的结果。
写在最后:
思维和组织架构的相对固化让新车设计越发趋同,但有那么几家车企,一直在坚持走自己的设计理念,无论方向如何,内核都是解决用户核心需求。从这一点来看,理想、蔚来以及特斯拉,都已经完成了设计语言的早期用户画像。
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同时令人感到幸运和不幸的事。幸运的是我们正经历着汽车被发明以来的最大变革,而令人唏嘘的是,没人可以预测未来的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于汽车设计本身来说,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 50 年前享受着 Becker 收音机传出模拟单声道音乐的汽车驾驶员,恐怕根本无法想象在技术的加持下,如今的车载娱乐系统已经变得如此精彩纷呈。另一方面,如今各大车厂新车研发高度制度化的流程却也无形中扼杀了旧时代汽车设计中那种旺盛的冲击力和创意。并且,现今的汽车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安全、成本、高性能,还得顾及各国严苛的各项法规及市场调查的结果,种种枷锁下,惊艳的设计恐怕会变得愈发难得。而汽车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在美学和需求中翻来覆去的艺术。
精彩内容回顾:
主打高效的理想 拿捏调性的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