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10亿美元打水漂,当疫苗巨头的“非洲梦”戛然而止,欢迎阅读。
文 | 氨基观察
在全球医药行业的版图上,非洲市场一直被视为未被充分开发的新蓝海,充满了潜力与挑战。
然而,当疫苗巨头 Moderna 带着雄心壮志和巨额投资踏入这片土地时,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困境。2021 年,Moderna 宣布投资 5 亿美元,承诺为非洲带去更多的 mRNA 制造能力,这也让其成功登上全球生物科技领網域的新闻头条。
如今,Moderna 决定及时止损:停止非洲工厂的开拓。原因不难理解,过去 2 年,Moderna 在非洲并没有收到任何一个订单。
Moderna 表示,因为之前的非洲扩张计划,包括取消订单及计提,它已经遭受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损失。这也让其,不得不重新审视非洲市场对于疫苗需求。
就医药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市场预期与现实差距的较量,更是对医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次深刻反思。
投资未来新蓝海
对于 Moderna 来说,当时希望在肯亞投资疫苗工厂,核心目的在于押注未来。
药企投资建设一个工厂,从破土到建设再到最终需要投入使用,需要较长的周期。根据 Moderna 首席执行官 St é phane Bancel 此前的预计,该项目完成可能需要两到四年的时间。
因此,该非洲工厂不大可能在新冠疫苗的供应中,起到帮助。不过,在 Moderna 的设想中,这将是其未来立足非洲的支撑点。
核心原因在于,非洲大陆有着诸多疫苗需求。的确,由于发展较为落后,包括结核病、疟疾等,仍是非洲大陆的极大隐患。
现有技术难以攻克这些疫苗,也为 mRNA 技术留出了空间。以疟疾疫苗为例,截至目前,仅有两款疟疾疫苗投入使用。
应用最早的是葛兰素史克的 RTS/AS01,但它对接种者的保护效力有限。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虽然其第一年的保护效力为 51%,但在接受第三剂疫苗后 18 个月,疫苗对临床疟疾的效力下降为 39%,对严重疟疾的效力为 29%。
第二款上市的疫苗是由牛津大学团队研发的 R21/Matrix-M,IIb 期试验表明,该疫苗的保护效力为 77%。虽然相较于葛兰素史克的疟疾疫苗,R21/Matrix-M 保护效率已经大幅提升,但也仅仅超过 WHO 要求的及格线(75%)。
根据一些临床前数据来看,mRNA 疫苗针对疟疾似乎拥有足够的潜力。
新西兰费里尔研究所、马拉汉医学研究所等多个机构联合发表在 Nature Immunology 期刊的研究,就揭示了这一点。
肝脏是预防疟疾的重要器官。疟疾的寄生虫主要在肝细胞中发育和繁殖,进而对红细胞造成感染引起疾病症状,而肝脏组织驻留记忆 T 细胞(Trm 细胞)可以控制肝期感染。
所以,该研究团队对整个疟疾蛋白进行编码,并通过佐剂(经修饰后的 α - 半乳糖神经酰胺)激活肝脏 Trm 细胞,使得这种存在于肝脏内的记忆 T 细胞对疟疾各阶段形态均有反应,及时唤醒免疫系统。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未感染疟疾的 15 只小鼠接受该疫苗后,14 只未感染疟疾;而在已感染疟疾的小鼠中 9 只受到保护。
虽然这些只是初步探索,但 mRNA 技术在预防性疫苗领網域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加上非洲大陆,有着极为迫切的疫苗需求。一旦研发成功,或许就会拥有远远不断的订单。
或许,Moderna 也是基于这一理念,在非洲大陆进行提前布局。遗憾的是,Moderna 的期望落空了。
零订单的尴尬
事后来看,Moderna 只看到了希望,却忽视了风险。
投资非洲医药产业,虽然能为其提供高增长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无疑是经济承受能力。
虽然非洲的疾病负担重,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限制了市场的潜在规模,最终可能影响投资回报率和经营稳定性。
就目前而言,非洲市场对于疫苗的需求,无疑显著低于 Moderna 预期。对于此次暂停非洲市场计划的原因,Moderna 表示:
自 2022 年以来,没有非洲公共卫生机构采购过 Covid-19 疫苗。
也就是说,Moderna 在非洲遭遇了零订单的尴尬。不过,Moderna CEO 将这一锅甩给了非洲公共卫生组织。
St é phane Bancel 表示,改变这一计划的是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现在购买产品的愿望。
当然,中招的不只是 Moderna,还有另一家疫苗巨头 BioNTech。因为新冠疫苗的大赚,BioNTech 也提出了进军非洲市场的计划。
但是,去年 9 月份,彭 * 博社报道称,在卢旺达的一家工厂破土动工后,BioNTech 放弃了原定的南非制造工厂计划。
相比 BioNTech,在非洲大陆 " 蹉跎 " 两年后的 Moderna,已经蒙受了不小的损失。Moderna 表示,包括取消订单及计提,其损失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
Moderna 在非洲市场的遭遇,是一堂关于市场现实与企业预期之间差距的课。
这家疫苗巨头在非洲的挫折揭示了一个关键的商业真理:即使是最紧迫的全球健康需求,也可能因地区经济能力、资源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差异而受限。
Moderna 的零订单尴尬,不仅是对其市场评估的直接挑战,也是对整个医药行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警醒。
在过去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正在加入掘金东南亚这一阵营。
原因不难理解,蓬勃的经济增长动力、巨大的市场缺口、不断优化的政策以及对中国药企而言的重要战略性,都让东南亚成为中国药企的下一个淘金地。
但 Moderna 的案例,提醒我们在进入新兴市场时,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的实际需求。
医药行业的每一步扩张都需要谨慎和智慧,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野心的膨胀与幻灭
当然,Moderna 带来的教训,不仅是风险管理。
对于 Moderna 来说,进军非洲市场,可以说是繁荣时期的非理性决定。
仅 2021 年、2022 年,Moderna 便依靠新冠疫苗收入 185 亿美元、192 亿美元,直接从一家籍籍无名的 Biotech,冲进了全球制药收入排行榜的前二十之列。
突然膨胀的财富,也让 Moderna 的野心无限膨胀。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对应着 Moderna 的野心。
在 2020 年到 2023 年四年时间里,Moderna 研发支出水涨船高,从最初的 13.7 亿美元,到 19 亿美元,再到 32 亿美元、48 亿美元,堪称烧钱大户。也正是在这一野心下,Moderna 定下了进军非洲的计划,拟投资 5 亿美元。
只是,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2023 年,Moderna 营收下滑至 68 亿美元,亏损额达到了 47 亿美元。2024 年,颓势势必还会继续。
很显然,当前的现状早已撑不起 Moderna 的野心。早在去年三季度电话会议上,公司 CEO 表示:" 如果有必要,我们当然对管线中一些项目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而在过去,Moderna 向来是要把每个药物的所有权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同时,Moderna 还表示将大幅控制削减制造成本。
当下的处境,已经难以支撑其在非洲继续深入投资。
在生物科技行业,暴富的故事并不少见。但是,暴富之后,如何留住财富或是将财富发挥最大价值是一门学问。
Moderna 的例子提醒着药企,在经历快速增长和财富积累后,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在非核心市场或高风险领網域进行过度扩张。
任何时候,企业应该在扩张计划中平衡野心与实际财务状况,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来应对市场波动和不可预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