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宠吧,迟早宠废这张脸,欢迎阅读。
出道第 13 年,杨洋来到了演员生涯里,口碑最岌岌可危的时刻。
这段时间以来,他在新剧《我的人间烟火》里的表现一直饱受争议。端、油腻、自恋等伴随了他整个前期事业的批评声,再度将他包围。
而今天一篇他回应争议的报道更是冲上热搜,让许多人从单纯的吐槽,转为了愤怒的讨伐。
杨洋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演戏对他来说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至于网友的争议,他认为——
" 我觉得网络上的事情看一看就好,不要过多在意。要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走什么样的路。对于我而言,就是踏踏实实地演好每部戏,问心无愧。"
得,观众眼睛受罪,他倒问心无愧了,主打一个油进盐不进呗。
之于杨洋,其实我一直抱着惋惜的态度。他明明在硬體上,就比绝大多数同辈生生高出一截,但凡演得不那么辣眼,不至于落得全网嘲的境地。
何况在两年前,他不还因《你是我的荣耀》收获了一波 " 进步 " 的夸奖吗?
如今我对杨洋,真是骨子里透出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之前我写过一次,聊的是杨洋如何被自己的迟钝限制了脚步,若不多动腦筋,必然会不进则退。
如今看来,果真一语成谶?
原本,《我的人间烟火》是有机会延续《你是我的荣耀》的长进,助益杨洋的转型的。
对比角色,《荣耀》里的于途是航天研究所的员工,出身贫寒,自带社畜式的烟火气,在 " 偶像剧 " 这一门类中已经相对接地气,不那么标签化。
而《烟火》中的宋焰,是原生家庭悲惨、工作兢兢业业的消防员。按说这个設定理应更加生活化,有机会延续之前的成功。
然而,明摆着的优势却还是变成了智障闹剧 ……
说到底,于途差强人意的点,在于演出了一种温差——
外在的距离感与内在的柔情造成的反差萌。
当然,演冷感的杨洋还是端得好像三角尺成精,和现在别无二致。
但当时的眼神戏、情欲戏,他是有微表情里传达出热度的。
另,虽然十分粗浅,可好容易演一回穷人、普通人的杨洋,在《荣耀》里也尽力去表达了凄苦感。
比如想到父母生病只能住便宜旅馆时,心中升起愧疚时,他紧蹙了眉头。
因经济问题,不得不考虑放弃梦想时,他也端着啤酒紧蹙了眉头。
这类蹙眉大赏用苦味对冲了过腻的甜,难得让这个角色有了点生命力,以及起码的人味。
而宋焰呢?
不提了,他可能以为自己在演消防版《泡沫之夏》吧。
杨洋在《烟火》里的表演,是十几年没长进过的机械模式——
苦就皱眉,乐就咧嘴,痛就皱眉 + 咧嘴。而所谓野、苏、霸道,自然就要五官联动扭曲成方头明咯。
演了这么多角色,杨洋的核心方法论却从未动摇。
《微微一笑》的肖奈是高冷男神,所以演成一根电线杆,关节僵硬到像多年没加润滑油的机器人(当然另一位也不遑多让)。
AI 也有春天
《武动乾坤》里的林动被他自己形容为 " 可爱担当 ",于是又有了一个龇牙咧嘴、油到窒息的傻子。
还有,被捅了一刀不知道是在哭还是笑的茅十八。
来源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荣耀》里的进步,只能算演出了情绪,但依旧没演对人物。
可到了《烟火》里,杨洋直接退化到了演标签,连情绪都无力掌握。
根本原因,在于他理解力与感受力的匮乏——
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即便是偶像剧男主,也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与血肉。
例如他谈过往角色,外冷内热成为屡试不爽的描述。
嗯,也包括这一次。
杨洋似乎一直在用一种 " 论文关键词 " 的方式解读人物,例如 " 冷中带暖 "" 端中带骚 "" 傲中带惨 "。
而当他把角色如此简单地分门别类,他便无从探究更深的人物逻辑与情感,表演也变成一种先给人物贴标签,再去演标签的笨方法。
这恰如考试套答题模版,能拿分,却难拿高分。一不小心题型变了,还要大扑街。
且 " 套模版 " 暴露出的,其实是对知识根本上的理解无能。
杨洋其实并不是爱偷懒的那类鲜肉演员。很多时候,他甚至称得上是把 " 努力 " 刻在腦门上的乖乖仔。
可这么多年,表演却始终没有质的飞跃。
我想,他不是没使过劲儿,而是使偏了——
杨洋的努力,更多的一种肉体上自律。但他更需要的其实是精神上的自驱。
就像前辈评价他,常常用到 " 拼 " 这个词。
不走心的套话?未必。
拍文戏,他愿意一头扎进剧组,熬鹰一样熬自己。
拍武戏,多危险也要亲自上阵。
平时偶像包袱重,但真需要他为表演做出牺牲,他也能做到在泥里打滚,甚至嫌造型不够脏,往脸上猛泼污水。
他其实是导演喜欢的那种,叫他跳楼就跳楼的听话演员。
这种高度的纪律感和服从性,是他从军艺时代留下的习惯。
12 岁离开父母穿上戎装,自小在部队学习的就是守纪、独立、不怕苦。
这段经历把他的意志磨砺得无比坚韧,早习惯了把苦当糖吃。
打小他就在部队成长,又学舞蹈,皆是最严苛的环境、最严厉的规条、最严格的训练," 我说感觉有‘框’把我框在里面,这‘框’指别人的眼光。"
——《ELLEMEN 睿士》杨洋:不必多说和不可言说的
但对于一位演员,这经历给了他过于挺直的身板,也有一种另类的心理:吃得下苦,就是胜利。
《烟火》的拍摄过程,他归纳为 " 上刀山下火海 "。
可见杨洋是迷信 " 苦 " 的,他觉得苦到位了,角色便也到位了。
但,艺术除了努力之外,更需要理解力、领悟力,和一颗向内审视自我的心,这样才能充分地体验情感,观察人性。
演员需要这样的敏感和思考力去理解世界。
可你看杨洋无数次形容过的,自己 " 购物喝奶茶 " 的普通生活,他称之为 " 自由 "。
在对自律的极度服从下,他对生活、自由等概念,并没有很深的感受。
因此,他让自己陷入的,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自我内卷。
而,在这种自律即胜利的思维下,他更难形成一种必要的自驱。
也对。一旦把疲劳当做全部任务,那还需要内省吗?
因此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演绎,似乎总透着真心实意的满足。少有的深度采访,他不 bking,从来是大方认真地肯定着自己的表演。
对《盗墓笔记》中的小哥张起灵,杨洋的阐述是:
" 怕演的太面瘫太装,但看了书之后又觉得是还原原著。"
可明明书中," 闷油瓶 " 不过是张起灵最外化的形象。
他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却拥有一身武力,还流淌着麒麟血。人人都想从他身上获取些什么,可于他而言,他却什么都未曾拥有。
面对如此复杂的设定,杨洋的诠释,是杀马特的冷漠。
杨洋没有 get 到这个角色,同时又没 get 到自己没 get 到。
倒不是说王婆卖瓜的宣发有错。只是演技真正的精进,多半总是带着对角色本身的揣度,甚至是对自身演绎的不满。
所知越多,往往才更能意识到自己不知的更多。
而杨洋,败在太 " 问心无愧 "。
而这,必将造成我所说的," 自驱 " 的匮乏。
杨洋在采访中曾说:" 自己的根是正的,只需要沿着自己的方向走下去。"
虽说这个 " 正 " 字在当下的娱乐圈,的确称得上难能可贵。
但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大树,除却了向上生长的树干,还要有朝向四面八方的繁枝茂叶。
若不能如此,那由刻苦与自律带来的深扎的根,至多也只能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艺人,而非一个优秀的演员。
成不了大树的枝干,最终只能因为笔直,轻易被外界的爬藤裹挟。
大概是互为因果。
内里在做无效内卷的杨洋,走上的,也是一条固步自封的路——
流量小生与青年演员两条腿共走的踉跄之路。
倒不是说这条路一定不能走,可那些真正有所进益的演员,永远会保持对 " 流量 " 二字的警惕。
他们清晰地将其作为演艺路上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环球时报》采访爆红的高叶
但杨洋却少了这份警惕。
对流量,他只有傻憨憨的喜爱,与照单全收。成为 " 四大流量 " 的 2015 年如此,现在也依旧如此。
来源 |《出色 WSJ 中文版:从流量时代走来的杨洋,明白自己要面对什么》
可不带戒心地拥抱流量,是非常危险的。
身边只有赞扬声,所言所行被无止境的宽待和纵容,不够清醒、意志不坚的人,很容易毁于捧杀。
本就缺乏内在自驱力的杨洋在这种幻觉里,是听不到、也不愿听一丝敲打的。
杨洋虽总摆出 " 转型 " 的姿态,可他的自信永远是偶像式的——
" 我演什么,他们就会成为什么的老婆。"
无论如何,杨洋这样的流量,之于市场仍是不可多得的香饽饽。
一来,流量等于钱,不必多说。
二来,杨洋根正苗红,用起来极为放心。
三来,老实肯干的军艺品格,没大牌难伺候。
更何况,杨洋还有那样一张脸。于流量剧动辄 " 公子世无双 " 的容颜而言,他的颜太能打了。
资本深谙观众对美角的偏爱,哪怕是十足的烂片,愿为他的脸多打半颗星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寻遍全网,所有导演之于杨洋,也只剩清一色的夸赞。
可你再看这夸赞的内容——
认真、吃苦、执着、专注。
不谈演技,也不谈灵气。
一面贴合了杨洋对 " 为演戏付出等于体力付出 " 的思维,一面又透着一种 " 高情商 " 的鸡贼。
说穿了,在此之前,整个市场可能只需要杨洋做一个貌美的花瓶。
而今天人们猛地发现,多年以来,他真的已经被惯得有点不思进取了。
若杨洋只甘愿做一个美丽废物,也还罢了。
可从资质上讲,杨洋本不该沦为一个只会挺着腰漏油的演员的。
钝感,无主见,其实就像一张白纸,对演员而言并非全然的坏事。
一流演员,如宁静、姜文、巩俐等,对审美有自己的强烈主见。他们常常要和导演发生博弈,作品是在双方拉扯间完成的。
次一级演员,主见或许不强,但因为有基本的资质又听话,稍一点拨便能有出彩的表现,对许多导演而言是很 " 好用 " 的材料。
杨洋曾经是够得上 " 好用 " 一词的艺人。
还记得他在新版《红楼梦》里的灵光一现吗?
在李少红的调教下,杨洋的大宝玉,虽称不上多么绝,却的确活灵活现,真实生动,看得出几分未来可期的苗头。
可如今,这点苗头几乎已经完全熄灭了。
如今的杨洋,既然只把表演当做自我满足的 " 幸福 ",又无半点自省的动机,他还剩多大的动力和意识,去挑选和诠释需要精雕细琢的角色?
杨洋曾因十几年前的沙雕微博引发考古潮,当时的他,有着与大众印象相反的生动与接地气。
而这种沙雕所暗含的,其实正是演员所需的 " 解放天性 " 与 " 生活 "。
但仔细看看便发现,这些微博的年份,正好止步 2015 前。
2015,是《盗墓笔记》播出的一年。
也是杨洋借张起灵一角,成功跻身 " 四大流量 " 的一年。
飘不知道现在的杨洋会如何评价这一年。
只知道,若是杨洋心底仍旧拥有做一个优秀演员的追求,却一直看不见问题所在,那这一年,便是一个本有无限可能的演员止步不前。
成为一个只供欣赏的花瓶的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