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刚刚,国产银幕这9分钟足以封神,欢迎阅读。
电影院里的人还是很多。
大部分人,当然是赶过来看那部已经上映了 18 天的电影,《哪吒 2》。
而 Sir 呢?
挤进这人潮,却是为了来看一部已经上映了 25 年的电影——
花样年华
我知道你在疑惑什么——
一部已经载入影史的电影,谁不是看了许多遍,为什么还要再看?
再说,一部文艺爱情片,在家看看不就行了吗?
这其实就是王家卫的 " 鸡贼 " 之处——
这次放映的《花样年华》叫做 " 导演特别版 ",比原版增加了 5 分钟。
他不是把那些删减片段拿出来填补。
而是一边缩短了字幕滚动的时间,一边加入了一个差不多 9 分钟的短片,讲述了 2000 年," 周慕云 " 和 " 苏丽珍 " 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
且不会登录任何流媒体。
如果你不进电影院,永远也不会看到这个新的 " 版本 "。
那还等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 " 全新 " 的《花样年华》。
以及王家卫。
为什么他的电影,似乎永远也 " 拍不完 "。
01
先说《花样年华》的 " 新 ",也就是这个几分钟的短片,《花样年华 2001》。
它不是凭空出现的。
《花样年华》最早的片名是《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通用三个与食物相关的东西 / 场景——电饭煲、方便面、便利店串联影片故事,并谈论四对男女之间的关系。
王导认为,因为有了电饭锅,所以让女人从厨房里解放出来,还她们自由。
" 自由 ",也就成了这个故事里的主题。
但,王导拍片向来 " 毫无计划 "。
关于电饭煲故事的篇幅越拍越长。
最后,成了苏丽珍与周暮云的故事,《花样年华》。
而关于便利店的故事,最后王导则做成了一部短片《花样年华 2001》,主演还是张曼玉与梁朝伟。
只不过,故事发生在了纽约。
在这个故事里,张曼玉饰演的现代 " 苏丽珍 " 突然闯入了 " 周暮云 " 开的便利店中。
她风风火火地扔给他一串钥匙,让他保管后,随后,就消失不见了。
是的,在这个故事中," 苏丽珍 " 是那个与男朋友吵架的女子,而 " 周慕云 ",则是便利店里,那个旁观的男性。
像是《重庆森林》的性转版。
而结果呢?
当 " 苏丽珍 " 一次又一次地出入便利店。
当她吃完了便利店的蛋糕。
" 周慕云 " 终于表露了心迹,吻向了这个 " 醉酒 " 的女子 ……
这个片段,只在戛纳电影节里放映过一次。
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看过了。
那么,这次王家卫的 " 导演特别版 " 为什么要特地加上这么一个短片?
多一个彩蛋就多捞一笔钱?
这样想似乎也很符合王家卫的 " 人设 ",他的仓库里有大量的至今尚未曝光的菲林,以至于稍微放出来一些,都能让影迷心甘情愿买单。
可只是如此吗?
Sir 倒是觉得,这样的短片在 2025 年的这个时空里,加得恰如其分。
他似乎,在还苏丽珍以自由。
也似乎,让《花样年华》的影迷,得到了一个情感的出口。
《花样年华》的情感是郁结的。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里,苏丽珍似乎永远裹在自己的旗袍里,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不敢越世俗半步。
她与周慕云的感情,是一团雾气,是暧昧的氛围,是彼此游移与试探。
他们沉浸在 " 假戏真做 " 的出轨戏码里。
扮演夫妻、扮演出轨的受害者、扮演即将分手的怨侣 ......
仿佛每一句台词都像是真的。
唯一能分辨真假的。
也就只从演员精湛的演技里,判断他现在到底说真话,还说假话,还是用批着假戏真做的身份说着反话 .......
一个细节是——
两人吃饭时,苏丽珍突然 " 入戏 ",把周暮云当做自己出轨的丈夫。
她问他,是不是在外面有女人了。
在得到确定的答案后,她扇了周暮云一巴掌。
周暮云不怒反而埋怨:
不是吧,他当面跟你说他出轨,你就扇这么小力?
你看,哪怕是丈夫出轨,她也会小心翼翼地对待。
不敢越进雷池一步。
而《花样年华 2001》呢?
它让感情直接了起来。
" 苏丽珍 " 终于成了敢于硬刚,她留着鼻血来到 " 周暮云 " 的便利店说,我终于找到那个女人(小三)了。
她不再困在保守的旗袍里。
而当 " 周慕云 " 吻向了这个并没有喝酒,却已然 " 醉了 " 的女孩时,她更大胆,更直接的,迎上了 " 周暮云 " 的吻。
这个吻长达整整一分钟。
让原片里那句说不出口的,"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得到了最直接的,情感出口。
所以说,这个《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与其说是加了一段彩蛋。
不如说,是给影迷的一次回馈。
它没有改变原片的故事与表达,但在感情上,给了我们极大的满足。
以至于 Sir 在影院里看到这个吻时,几近落泪。
02
说起来,像《花样年华》这样,推出一个 " 新版本 " 的举动,王家卫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这几乎是他的常态。
几十年来,从最初的《旺角卡门》,到最 " 新 " 的《一代宗师》,王家卫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有着不止一个版本。
不是像其他导演一样推出 " 加长版 "。
而是每一个版本都有不同的增减,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质。
比如,《旺角卡门》。
它有三个版本,差别巨大。
在现在的通行版里,刘德华中枪倒地后,旁白闪回他和张学友两人说过的话。
随着身体倒下,心跳声停止,电影结束。
但针对不同的市场,王家卫其实还剪过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个是这一幕之后,刘德华偏过头看向旁边的张学友,画面跟着落到警察局门口而结束。
另一个,是台版的 " 大团圆 "。
华仔中枪倒地,张曼玉饰演的阿娥在监狱里喂他吃东西。
看着往日的爱人变得傻愣愣,她哭了。
二人的回忆穿插,阿娥在走出监狱大门时,终于再一次听到华仔叫自己。
她转过身,看着他向自己缓缓走来,在 " 忘了你忘了我 " 的歌声里,电影结束。
如果说,《旺角卡门》的不同版本,纯粹是因为市场需求的话。
那么《阿飞正传》,则复杂的多。
它不但有港版和台版,甚至还有一个最初的,很多人都没看过的 " 午夜场 " 版。
而从这个 " 午夜场 " 版里,你能看到《阿飞正传》最初的样子。
也能看到王家卫在艺术上的犹疑。
比如说," 午夜场 " 版里最初出场的是梁朝伟。
在王家卫最早的构思里,《阿飞正传》的第一部是以张国荣为主角的故事,而第二部,是以梁朝伟为主角的故事。
串联起这两个故事的,是刘德华。
于是,《阿飞正传》的开头,是以梁朝伟的旁白,讲述着他 " 朋友 " 的故事,画面里的刘德华已经不再是警察,他拿着刀,游走在街巷之中。
可仅仅是叙事变了吗?
还有镜头语言。
在车厢里的那场戏,通行版里从张国荣 " 人分分钟都会死 " 的台词开始,正反打他与刘德华的对话。
台版则把拍摄视角变成了俯拍。
直接框进两个人物,赋予了观众别样意味的上帝视角。
当然,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旺角卡门》和《阿飞正传》的不同版本,并不会对我们产生多大困扰。
因为我们大多最早看到的便是港版,也就是现在的通行版。
但《东邪西毒》就不一样了。
2008 年,王家卫特地剪辑出了一个所谓的 " 终极版 ",在影院上映,惹怒了许多人。
它不仅比原版还少了 5 分钟——
比如删减了开头欧阳锋杀刘洵的场景,黄药师杀马贼的场景,还有慕容嫣练剑后的嘶吼几个场景。
甚至重新调成了屎黄的色调,并找人重新做了配乐。
以至于至今仍有不少人不认这个版本,并将《东邪西毒终极版》和《东邪西毒》当作两部电影来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版本?
其实这就是王家卫对待电影的态度:电影是面向观众的,对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时代的观众,电影也应该以不同的面貌出现。
最有代表的当属《一代宗师》。
从大陆版、北美版、3D 版再到国际版,不同的版本历时多年,体现了王家卫的不同想法。
比如大陆版,它像是那一代武学家们 " 武林 " 文化的编年史,从一张合影开启一段故事,利用草蛇灰线的伏笔打通一整盘棋局。
叶问和宫二,既是主角,也是武林的配角。
而其他版本,例如北美版,则将节奏和动作戏剪辑得更为紧凑,符合外国人的观影趣味,结尾还加了李小龙的戏份。
除大陆原版外的三个版本,叶问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所有其他角色都以他的人生轨迹被依次带出、渐隐。
就像大陆版的开头——
叶问单挑众人,和大力哥的比武以雨中的背影为句点,结束。
但在其他版本里呢?
在小试牛刀的片头里,叶问除了以一当十离去,深藏功与名外。
镜头又出现了宫羽田的身影,他与其他武林人士攀谈:
-" 好功夫啊 "
-" 陈华顺的关门弟子,佛山无敌呀 "
-" 叫什么名字 "
-" 叶问。"
加与不加的区别,在于是否要为叶问增加一个第三者的旁白解说,坐实他能力与身份的独特。
有些观众会更喜欢加上这个片段,觉得更有故事性。
但以电影主创为首的许多人却更偏爱留白的感觉,也就是大陆版。
王家卫自己也说,这一版呈现了自己最初的构想。
北美版对我的要求是长度不能超过 2 小时 10 分钟。我认为内地版的结构已经非常紧密,如果单纯剪掉十几分钟,对电影来说不公平,所以我只能把电影结构重新进行整理。
2014 年羊城晚报 - 王家卫采访
如果算上《爱神之手》的话,王家卫的这六部电影,已经有了超过 15 个版本。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
或许只要王家卫还能创作,你就永远不会知道,你所熟悉的王家卫电影,会不会换个样子重新走出来。
毕竟他的 " 硬碟 ",还藏着太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03
当然,熟悉王家卫的影迷会觉得这些不同的版本并不意外。
他就是一个这样的导演。
无论是开拍前,还是拍摄中,以及杀青后,你都不会知道这个故事最终的样子,有时候可以天差地别。
就拿最为人熟知的故事,《东邪西毒》里张国荣角色来说。
我们都知道张国荣饰演的是西毒欧阳锋。
可在王家卫的公司成立 30 周年时,他们推出了一部名为《零点零一公分距离》的纪录片。
在纪录片里,你会看到张国荣饰演黄药师时的长发造型。
没错,这是开拍时最初的角色分配。
那么问题来了,张国荣已经演了一段时间东邪了,而且这些动作戏已经砸进去了 70 万,就那么浪费了吗?
没有。
在正式的版本里,你可以看到这个一闪而过的长发造型,它变成了欧阳锋的青年时代。
是不是也很合理?
还有,本来《重庆森林》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重庆大厦里有一帮印度毒贩挟持了人质,如果要释放人质,就要答应他们一个要求:找到那名神秘的、退隐女明星,出山演出。
而,林青霞是饰演一个隐退江湖的女明星,而,金城武饰演寻找女明星的小警察。
但王家卫又临时一改之前的想法,让林青霞成为一名女杀手,陷入黑吃黑的困局中。
这突然改的戏轨,也删掉了林青霞在银幕里也许会成为经典的造型——
拿着烟,眼中噙泪,对着镜头唱《明星》的破碎女明星模样。
以及,《春光乍泄》。
在《零点零一公分距离》里,Sir 就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春光乍泄》。
你会看到黎耀辉毫不耐烦地给受伤的何宝荣穿衣服。
何宝荣嘴上嘟囔着说:老大你这是公立医院吗。
你也会看到何宝荣陪着黎耀辉晒衣服。
为了调情,握着黎耀辉的手,看手相。
黎耀辉说:看完没,有什么说法。
何宝荣说:你会活得好长命的。
可结果呢?
在王家卫没有给出的版本里。
黎耀辉自杀。
何宝荣痛苦不已。
故事的最后,他选择在黎耀辉工作的酒吧门口日夜等着。
等那个不会再回来的人。
是的。
王家卫的电影,一直在不断地被推翻,不断地被重剪。
哪怕是去年的电视剧《繁花》。
大结局后,王家卫也亲自重新调了色,推出了最终认可的版本。
他不会将电影完成当成创作的结束。
而是会把从构思开始,到当下,一直当成创作的过程。
如果说一部作品是导演的 " 孩子 "。
那么对他来说,从受孕到出生到长大,这一整个过程,他都时刻关注,时刻参与,并使其呈现出更 " 当下 " 的样子出来。
哪怕放眼整个世界。
这也是独一份。
而这,恐怕是为什么《花样年华》会有如今这个 " 导演特别版 " 的原因。
也是我们为什么总爱对王家卫的电影,逐帧分析的原因。
说到这里,Sir 想起王家卫在与 AI 对谈时说起的一句话。
他说:" 我想邀请观众们和我一起从头再来,因为电影已不再是从前的同一部,而我们也不再是从前的那个人。"
这其实,是一种超过了当下绝大多数华语导演的意识。
我们总以为作品是 " 死 " 的。
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会成为的样子。
这让我们许多的作品,哪怕明知道 " 过时 " 了,也会继续拍下去,哪怕拍出来已经知道不理想,也只是想法设法在原有基础上弥补。
大量毫无价值的电影由此产生。
而实际上呢,王家卫却说,电影是 " 活 " 的。
它一直随着时间流动。
它所面对的不仅是 " 观众 " 这么一个空泛的概念,还细分为此时此地的观众,与彼时彼地的观众。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王家卫商业上的精明。
可 Sir 倒是觉得。
当下的华语导演,哪怕有王家卫对待作品一半的态度,也不至于会 " 问心无愧 " 地推出一个个一无是处的作品出来。
该 " 回炉重造 " 的哪里是《花样年华》。
更该是,那些不拿自己的作品当回事的导演,以及他们糊弄的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穿 Prada 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