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国产新能源技术没优势?魏建军有多敢说?,欢迎阅读。
从幕后到台前,长城魏建军的每次发声,几乎都能够占据热搜,引发吃瓜群众的热烈讨论,也正是因为敢说,直视行业乱象,有人赞誉他是车市的 " 呐喊者 ",也有人吐槽 " 不过就是想红、博流量 "。
老狐觉得:魏建军本人还是比较淡定的,这位 60 多岁的长者也直言,自己快成 " 愤青了 "。
就在最近接受新浪财经 CEO 邓庆旭专访时,魏建军再次放出了 " 炸弹 ",分别对价格战、中国品牌出海和产品与财务造假,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抨击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再次给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
咱们来看看魏建军有多敢说?
价格战,最后受伤的会是消费者?在魏建军看来:过去十年有多家汽车品牌倒闭,消费者遇到了巨大的损失,保值率下降,车辆后续的保养维修也是问题,价格战的后遗症还将持续六、七年,带来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
虽然目前消费者在享受降价的红利,但当车企撑不住,反噬作用也就来了。
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更少的预算拥有心仪的车型,自然是美好的消费体验。不过,价格也只是一个维度,还是要从品牌、销量、产品力等综合层面来挑选。
不管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资金雄厚、销量高的肯定没那么容易倒下。
而对于车企来说,前段时间广汽曾庆洪的观点就很直接明了," 这么打价格战,不是办法,也没有出路,结局是死路一条。一个企业,不仅要以盈利为目标,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提供就业,要向国家纳税。
关键词就是秩序和技术。我们消费者希望的,也是车企真正通过先进的技术来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为前提,进行价格下探。不过,一分一分货,也是恒久不变的规律。
对于车企来说,当市场竞争持续升温,在生存还是消失的关口,盈利能力才是重点,一边是销量一边是成本,偷梁换柱、简配省料等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不仅是危害消费者的利益,以次充好的销量猛增,也会影响踏实做事的企业,如果大家都跟风 " 无良操作 ",对于整个行业确实是深层次的危害。
划重点,老狐觉得:魏建军想说的并不是价格战和内卷,而是呼吁对行业的乱象,进行有力监管,对于车企与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其实是很敢先把自己透明公开,且值得践行的。
产品、财务造假和海外布局,也是一样的道理。
打造真正的全球化品牌,除了产品力的好坏,品牌价值与号召力,甚至是溢价能力都更加重要,这也需要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同,像奔驰、宝马、丰田、大众等,能够在全球不同的市场熱賣,核心竞争力还是质量与口碑。
但是刚进入全新的市场,所有的国产品牌,在海外用户的第一印象中都会被打上 " 中国制造 " 的标签,如果缺乏对品质的把控,同样会影响到中国汽车这个整体,乃至中国制造的形象。
但是关于魏建军对于 " 国产新能源技术没优势 " 的观点,老狐觉得还是不太准确。
他表示:你要说电动,人家不是没技术,只是没有这个战略。中国的电池原始的发明技术都是美国的,起源于日本,让韩国人发扬光大,产业链中国最好,我们中国电动车只有这一点领先。
主旨可能是,虽然完成了换道超车,但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不能好大喜功。
可产业链的优势,恰恰是国产新能源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售价,我们生产的汽车,拥有更长的续航、更丰富的配置及性能,这些都是产品力的最直接体现,是具备出色竞争实力的。
反向对比,之前亚特兰蒂斯和福特 CEO,在接触国产新能源后,也都对自家产品开始忧虑,尤其是最近欧盟的加征关税等限制,更能说明一些问题。
更大优势还在于国产汽车对于整个行业趋势的引领。
特别是智能化层面,诸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灯、智慧底盘等多个领網域,均加速了传统汽车的转型和更新。甚至是改变了海外车企的策略和布局,混动技术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从燃油到电驱,纯电被大多数海外车企看作是最终的形态,技术和资金上也是大力投入,而混动这个过渡的品类并不是重点,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的销量爆火。
最近一段时间,通用、大众、奥迪、奔驰、沃尔沃和现代等纷纷回头,争取分到新蛋糕。
话说回来,在快速增长的路上,国产汽车可能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我们也要正视进步,国产车的短板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动力、底盘、工艺等硬实力的提升,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端化车型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飙升。
当然,从打造真正国际化品牌的角度来说,敢说真话的魏建军,也是值得敬佩的。
他表示 " 中国汽车走出国门,是我们这一代汽车人的天命 "。有效的监管和职业操守与底线,才能让我们中国品牌的汽车,有一天真正凭实力站上国际舞台,与海外品牌顶峰相见。
而在营销层面,开始频繁走到台前,玩微博、开直播的魏建军,也成了流量大人,真诚的 " 人设 " 相当高明,大家会不自觉将踏实、干实事的形象,与长城汽车联系在一起,强化了产品质量可靠的标签。
老狐相信:大方向上,绝大多数的主流车企,都是希望行业向好,公平良性的开展竞争,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技术与产品的性能提升上。
短期的销量不代表一切,行业达成共识的长期主义,更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可在考验生存能力的下半场决赛中,想要彻底做到不容易。
参考资料:
汽车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