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Vision Pro用上micro-OLED,未来会普及吗,欢迎阅读。
在不久前举行的 WWDC23 上,苹果方面正式发布了售价高达 3499 美元的空间计算设备 Vision Pro。这款设备在引发了外界诸多热议的同时,其所配备的螢幕材质也吸引了大量关注。
据悉,Vision Pro 所使用的是由索尼独家提供的 4K 分辨率 micro-OLED 螢幕,其可以被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由索尼提供的带彩色滤光片的 OLED 前面板,,以及另一部分由台积电生产的硅质背板。而这则是由于螢幕尺寸仅为 1.42 英寸,因此只能由芯片厂代为加工。
micro-OLED 螢幕的结构
目前有消息源透露,这一硅质背板采用的并非台积电最新的 3nm 制程。实际上,这也较为合理,毕竟台积电现在一方面正在努力提升 N3B 工艺的良品率,另一方面可能还忙于将 N3B 切换到 N3E,因此从精力和产能方面都不太可能兼顾先进制程的 micro-OLED 硅质背板。
台积电此前与索尼在传感器方面有过合作
由于苹果在此次活动中曾透露,Vision Pro 的两块螢幕均具备 " 比 4K 电视更多的像素 "、总像素数量大致为 2300 万,因此单块螢幕的像素约为 1150 万。通常情况下,4K 电视的分辨率为 3840 × 2160 像素,总像素为 829.44 万。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块 1.42 英寸的螢幕上,像素数量已经超过了更大尺寸的电视,所以显示效果自然将会更为出色。
micro-OLED 与 OLED 的简单区别
虽然苹果方面还没有公布这块螢幕的距离比例,但有曾有观点推测其可能为 3600 × 3200 分辨率,单像素宽度为 7.5 μ m,像素密度至少超过 3000PPI,甚至可能达到了传闻中 4000PPI 的程度,因此画面的细腻程度显然将远超其他螢幕。作为对比,三星目前的顶级旗舰机型 Galaxy S23 Ultra 的那块 6.8 英寸螢幕,也只有 500PPI,两者的差异可以说是非常夸张。
而至于 Vision Pro 为什么要用上这么高素质的螢幕,答案其实非常直接,就是因为 " 需要 "。作为一款头戴式产品,Vision Pro 从螢幕到用户眼部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想要实现最佳的显示效果,就必须使用更好的螢幕,同时还需要兼顾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具备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耐温性、低功耗等优势的 micro-OLED,也就成为了现阶段的不二之选。
Vision Pro 在观看视频时,刷新率会提升至 96Hz
与 OLED 相比,micro-OLED 的重大改变是采用了单晶硅晶圆作为基板,由于没有使用玻璃材质,因此也可以做到更轻薄、体积更小。但同时由于也具备 OLED 的特性,因此可以实现高刷新率以提高画质,据悉在远期规划中,micro-OLED 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但需要注意的还是,在 WWDC 的开发者访谈中有相关人士透露,Vision Pro 的大多数内容显示刷新率为 90Hz,但在观看视频时,刷新率会提升至 96Hz,因此这也就意味着 Vision Pro 实际上可能还留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Vision Pro 所使用的索尼 micro-OLED 面板
目前有消息显示,Vision Pro 所采用的这两块螢幕成本为 700 美元,即单片成本高达 350 美元、约合人民币约 2490 元,显然不可谓不高昂。但当前除了索尼之外,其他屏厂还无法供应类似规格的元器件,因此在这类只有唯一解决方案的 " 独门生意 " 面前,这样的价格或许已经算是比较厚道了。
micro-OLED 主要性能参数以及与其他类型面板的对比
不久前还曾有传言称,苹果方面曾向索尼提出追加产量的要求,但最终却被索尼方面拒绝,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后者的产能每年只能供应 90 万块。不过有消息显示,来自国内的视涯技术 ( SeeYA Technology ) 和韩国 LG 可能会提供类似规格的产品。
相信许多朋友在看到 micro-OLED 极其优异的参数时会想到,为什么不将其用到电视这样对螢幕素质要求同样很高的产品上。其实答案有两个,一是暂时还没必要,其二则是成本还过于高昂。
Vision Pro 属于 " 骑脸输出 ",但想必不会有人把脸贴上电视观看
其实在 " 必要性 " 方面,电视与头显有着本质的区别,头显可谓是 " 骑脸输出 "、电视则是 " 距离产生美 ",毕竟不会有谁将这两样产品反过来用。此外,现有的各种显示技术已经足够满足用户对于电视清晰度方面的要求,因此至少现阶段还没有太多必要将 micro-OLED 用到电视上。
而关于 micro-OLED 电视的成本问题,其实已经有厂商发布了这类产品,例如 LG 就曾推出首款搭载 micro-OLED 螢幕的电视,其型号为 OLED85C9F。但截至目前,LG 的 micro-OLED 产线还在搭建过程中,因此其仍处于概念产品的底部,后续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观察。事实上,索尼曾在自家相机的取景器用过类似的螢幕,但与电视、手机这样的产品相比,相机取景器的市场份额显然还达不到支撑产业前进的地步。
然而在用户对于高清显示始终存在需求,尤其是在类似手机这样的小型设备上,现在甚至已经卷到了要强调 3840Hz 零风险调光方案的地步。因此未来只要 micro-OLED 面板的成本降至合理区间,势必会有手机厂商为了打造差异化产品而选择这一解决方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