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顶流”频出,“土味”大省要上位了?,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进化论,作者杨弃非
属于河南的 " 商业时代 "
这两天,一场全球豫商大会在河南召开,话题焦点之一不出意外是 " 商业 "。
实际上,今年以来,从胖东来官宣郑州首店,到蜜雪冰城成功登陆港股,从 " 雪王 " 隔夜柠檬被网友争相 " 护短 ",到胖东来工资待遇持续刷屏 …… 两大 " 顶流 " 轮番承包热点、制造话题,让外界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河南商业正在拉开一个新纪元。
此前,河南媒体就不无期待地畅想,河南商业正在形成一个新的 " 品牌 ",成为各地纷纷学习、效仿的对象。豫商大会期间,实地观摩胖东来这座 " 没有淡季的 6A 级景区 ",也成为参会豫商的 " 必修课 "。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一个被奉为 " 商业标杆 " 的城市长沙。凭借人文底蕴、网红地标、特色美食及娱乐特质,长沙成为 " 第三代网红城市 " 的典型代表,诞生一众新消费品牌。
然而,曾经被捧上高位的网红品牌,如今先后 " 退潮 "。今年初,因 " 造景式餐饮 " 走红的广州文和友宣布租约到期不续。更早之前,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等 " 湘式点心 " 品牌,或宣布倒闭,或退守湖南 " 大本营 "……
风水轮流转。在新消费业态层出不穷的当下,为什么新一批商业 " 流量 " 会诞生在河南?对于 " 自嘲 " 产业等級有点 " 土 " 的河南来说,如何续写下一个商业爆点?
而当提振消费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轮因河南而起的商业浪潮,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01
" 前浪 " 推倒 " 后浪 "
不久前,经过半年加速扩张的茶颜悦色,终于把江苏布局版图扩展至五座城市,正式落户扬州,但走到这一步,茶颜悦色已经用了其他品牌几倍的时间;广州文和友传来闭店消息,则让曾经单日排队超 3000 桌的 " 神话 " 成为历史 ……" 商业品牌走不出长沙 ",似乎仍困扰着这个曾经的商业标杆。
但对于这些最近备受瞩目的河南商业品牌," 走出去 " 并不构成问题。
蜜雪冰城自不必说,根据其首份业绩报告,去年集团全球门店总数已达 4.6 万余家,不仅超过星巴克跃居全球现制饮品行业门店规模第一,而且 " 下沉 " 和 " 海外 " 市场两手抓;胖东来则因 " 全国巡回式 " 商超调改赚尽风头,从步步高到 " 胖永辉 ",尽管套着 " 马甲 ",脚步已遍布多座城市。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王郁彪 摄)
两代商业标杆的差异还不止于此。
纵观这两年崛起的长沙品牌,或因引领新派中式茶饮、糕点而出圈,或因打造 " 策展式商业 " 新模式而备受追捧," 追新 " 是一大标签,品牌诞生时间也大都不超过 10 年。
而当这些 " 新消费 " 逐渐减速," 冒尖 " 的却是来自河南的 " 老品牌 "。
作为茶颜悦色的现制茶饮界 " 前辈 ",蜜雪冰城早在 1997 年就以 " 寒流刨冰 " 的名称在郑州街头问世,杀进低价茶饮市场。如今,蜜雪冰城已坚挺 20 余年,时代印记不减,归来仍靠 "1 元冰淇淋 " 出圈。
胖东来的故事开始得还要更早一点。1995 年,失業后卖过冰棒、做过矿工的于东来二次创业,以一家街边糖烟酒店 " 望月楼胖子店 " 起步。在零售店良莠不齐的时代,他公开承诺 " 不满意就退货 ",并因此在许昌扎根。如今,经历超市、综合量贩、综合旗舰店的多轮迭代," 用真品换真心 " 仍然是胖东来人气火爆的 " 法宝 "。
整体上看,河南商业也保有传统的一面。本地媒体探讨河南商业新生时,不忘言及上世纪末一度引领潮流的郑州亚细亚商场。2023 年改造回归的新亚细亚,如今仍是郑州二七广场的 " 门面 " 担当。而细数全国知名的河南商业品牌,也离不开巴奴火锅、双汇这些 " 常青树 "。
河南商业走上台前,可以说是传统商业挺过一个时代后的一种新生,更是 " 前浪 " 对 " 后浪 " 的一次 " 冲击 "。
02
挺过周期的逻辑
在新消费业态层出不穷的当下,为何看似传统的河南商业却成了 " 灵药 "?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为什么新一批商业 " 流量 " 都诞生在河南?
据本地媒体分析," 接地气 " 是蜜雪冰城和胖东来们成功的重要原因,背后是 " 一分钱一分货 " 的朴素商业逻辑:" 用户是分层的、需求是多维的,能满足他们一项需求,让相应商品与服务无可挑剔,守底线、做创新,老百姓就会买账。"
永辉超市郑州盛华里店 " 胖 " 改后开业当天,市民排队等候开门 图片来源:顶端新闻
蜜雪冰城早早将 " 战场 " 选在下沉市场。在经历了一个高价新茶饮竞争的时代之后,消费回归理性,它也等来了属于 " 平价茶饮 " 的春天。根据其招股书,截至目前,蜜雪冰城 " 核心产品价格通常为 2~8 元人民币 ",仍然远低于主要现制茶饮品牌;截至 2024 年 9 月,"57.2% 的中国内地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
它还带动了一拨河南平价茶饮的创业潮。从总部在河南新乡、门头和蜜雪冰城如出一辙的冰淳茶饮,到从河南走出、更小体量的茶主张、艾雪皇后、郭记冰点等,都贯彻 " 平价策略 ",也不难看到蜜雪冰城的影子。
而这些茶饮品牌的共同选择,也与河南当地的消费土壤不无相关。
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健曾指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城市和农村消费需求都在不断增长,为大消费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去年,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 3.16 万元,仅居于全国第 22 位,更谨慎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更务实的消费品牌。
再看胖东来,其 " 固粉 " 策略同样离不开与许昌当地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入。最直观的是外界眼中将顾客 " 宠成废人 " 的各项服务,为此,胖东来合计制定了 1000 多种、数万页的操作手册,制度化保障各项服务品质。这也让胖东来在当地建立了更高的商誉,面对外地商超的入驻仍能立于不败之地。
挖掘消费细分群体和服务细节的另一面,是对于供应链更强的掌控力。
为外界称道的是,蜜雪冰城早在 2012 年起就开始自建供应链和生产基地,生产柠檬、果酱等原材料、卖给加盟商,并建立物流仓储系统,全国免费配送。
胖东来则有 " 一包豆芽 " 的经典案例,愿意为了解决豆芽的标准化问题投资建厂。于东来更是在 20 年前就与当地三家零售商达成 " 四方联采 " 協定,共同要求供应商降价甚至涨价,提高供应链可靠性。
河南的供应链基础又颇具优势。如周健所说,河南自古是 "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眼下 30 万公里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枢纽地位,不仅为河南商贸流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冷链技术也使生鲜产品保持新鲜、降低损耗,提升了效益。
03
回归线下,可能性有多大
而在提振消费被置于重要位置的当下,这轮因河南而起的商业浪潮,也可能为实体商业的发展带来另一种观察视角。
回顾胖东来 " 破圈 " 轨迹,一个名为盛和塾的企业经营学习组织不得不提。盛和塾由日本京都企业家创立,意在学习 " 日本经营之圣 "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据媒体报道,近十年前,与盛和塾相关的企业家团就曾陆续探访胖东来;如今," 胖东来游学 " 生意的经营者,不少也是盛和塾的发起人和参与者。
图片来源:顶端新闻
在后来有关于东来商业方法论的分析中," 稻盛哲学 " 也经常被提及。有人总结,二者理念的底层逻辑都包含了 " 顾客至上 "" 客户思维 " 和 " 长期主义 ",更将这些大而化之的理念贯彻到商业细节当中。而于东来本人推崇的伊藤洋华堂,更很早就将日式服务 " 搬 " 到中国,媒体赞誉其把零售业的精髓 " 精益零售,以人为本 " 落到实处。
日本和河南此轮商业热潮的相似之处不止体现在胖东来身上。在分析蜜雪冰城对下沉市场的深耕时,有人也提到日本百元店大创(DAISO),以薄利多销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如今已在全球布局超 5000 家门店。
实际上,在国内电商经济发达的今天,日本给中国游客的普遍感受则是 " 好买 "" 好逛 " ——尽管日本电商规模持续扩大,但并未影响线下零售的繁荣。联商网引用日本百货店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日本百货销售额为 5.78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6.8%,其中,包括三越伊势丹、阪急阪神等头部百货集团均实现业绩增长。
东京涩谷 图片来源:杨弃非 摄
为何日本线下商业能与线上并驾齐驱,甚至更加 " 火热 "?在诸多讨论中,除了日本人钟情于线下的消费文化和日本以 TOD 理念构建便利、可及的商业空间外,完善的供应链和服务体验也是常被提及的原因。
对供应链的强调突出体现在日本发达的便利店行业。有媒体指出,7-11 背后是三井物产,全家母公司是伊藤忠商事,罗森则被三菱商事收购。综合商社布局的全球供应链,得以支持便利店的全国布局网络,也造就了日本发达的实体商业基础。
重视服务则顺应了日本人口需求变化趋势。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日本人对服务的需求来自 " 高情境 " 的生活方式,即对于长期信任关系和交流的依赖。而这种习惯又与 " 孤独经济 " 相关,也是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结果。
反观国内,变革中的消费需求还在期待更多样化的商品供给,而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消费走势。面对商业可能的未来,河南或许正在成为一个 " 視窗 "。
记者|杨弃非
编辑|陈柯名 杜波
校对 |金冥羽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