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能源车补能难题,快要解决了,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是一个长期话题。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段永琪
汽车产业一直都是历年 " 两会 " 的重要议题。随着 2024 年 " 两会 " 的闭幕,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也有多处汽车相关的议题,涉及了补能设施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氢能等方面。
其中,更贴近消费者用车体验的补能设施建设问题引发热议。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很多人看来,只有更加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才能进一步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充电难等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车网互动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 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 31.6%,高于上年同期 5.9 个百分点。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激增和发展势头的迅猛,与之相配套的补能体系的建设同样迅速。
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无非两种,一是公共充电桩配套设施和自建桩,一是换电模式,但时至今日,无论哪种模式,新能源车补能难题都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其中,特别是缺乏快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被视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的主要障碍。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 859.6 万台,同比增长 65%。广东、江苏、湖北等 12 个省份已经实现了充电站的 " 县县 " 全覆盖、充电桩的 " 乡乡 " 全覆盖。而除了上述省份外,其它地区依然处于快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不仅如此,在公共充电桩数量不充足、分布不均外,坏桩和恶意占桩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落实到生活的实际用车场景下,小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的充电桩数量不充足,无桩可充的事实经常让车主拔 " 枪 " 四顾心茫然。而自建桩也存在成本和建桩标准的问题。
另一方面,技术层面的充电慢让本就数量不足的充电桩,更加捉襟见肘。尤其是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各大高速路段的充电桩前排起了新能源车等待补能的长龙,这不仅加剧了对出行的焦虑情绪,甚至会影响到出行的行程安排。
此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 2024 年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提到,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 3000 个、充电停车位 5000 个,持续提升公路沿线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官方也表示,今年年底前,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網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要达到 100%。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其对电力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在充电高峰期,可能对电网造成较大压力,这需要电网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来应对需求的波动。
据公安部去年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将电网集中起来,专门对现有的纯电车进行高压快充,也仅仅只能供应 400 万辆左右,电力需求捉襟见肘。
另外,随着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的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为维持系统实时平衡,电网面临大量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今年 " 两会 " 期间建议," 为了变负担为资源,一箭双雕解决交通和能源领網域存在的两大难题,可以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BatterytoGrid)。"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也提出了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 + 补能试点应用,以及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加速市场化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则针对车网互动技术及标准不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不成熟、规模示范效应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建议。
针对电力不足的问题,除了上述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外,早在 2023 年 8 月,中科院发布调研就认为换电模式 " 未来已来 ",即储备电一定程度上配合充电模式补能。
" 换电 " 在 2020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 " 新基建 " 内容中,建设充电桩被扩展为 " 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意味着国家对于换电技术与换电模式的认可。这也引得各路玩家纷纷布局,甚至吸引各界行业头部玩家,乘着政策的东风联手 " 干一票大的 "。
目前,包括蔚来、长安、吉利等一大批国产开始大力推行换电模式。包括蔚来的换电 " 朋友圈 "、上汽牵手 " 两桶油 " 等,都有望为换电行业标准统一作出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车企们将在换电模式这条赛道上越走越远。
不过,换电模式同样有难题,成本和利益首当其冲。
此前,马斯克就曾直言特斯拉不会在中国做换电,因为早在 2013 年,马斯克率先尝试在美国换电模式,但高投入和低收入的重压下,特斯拉将换电模式从企业计划书里剔除了出去。
同时,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配置不同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大小、形状也都不一样。在无法做到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即使各大车企继续在换电领網域发力,也都难以施展。
而碍于利益与技术,车企也普遍不愿意共享标准,使得换电为主的模式在超出一个车企范围之外就根本无法实际运行,这更需要国家牵头。
除了换电模式外,汽车厂商们也逐渐摸索出了新的解决路径—— 800V 高压充电技术,目前,小鹏、理想、极狐、智己、极氪、比亚迪、奔驰等众多厂家都进入了这一赛道,有望为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难题作出突破。
|李思佳|
反香菜联盟头目、公社一楼雅座长期霸占者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