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用户花2.5万当小白鼠?苹果员工:Vision Pro四代才能算“理想形态”,欢迎阅读。
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苹果资深分析师马克 · 古尔曼(Mark Gurman)撰文称,苹果首款混合现实头显 Vision Pro 有望在未来成为 iPad 的替代品,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克服硬體和軟體方面的诸多挑战。据苹果内部人士透露,这款头显可能需要经历四次迭代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
当苹果在 2010 年推出 iPad 时,它凭借大屏和与 iPhone 一致的使用体验迅速捕获了消费者的心,成为观看视频、浏览网页、查看照片和完成轻量级工作的理想设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iPad 的定位逐渐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 Mac 的替代品。配备键盘、触控板以及 Final Cut Pro 等高端应用,iPad 正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未来两年,随着该公司希望在其平板电腦上引入更多台式电腦的功能,这一趋势只会加速。
尽管如此,iPad 作为 Mac 的替代品仍有其局限性。虽然它具备许多功能,如支持 Apple Pencil 输入、触摸屏和便携式设计,但在处理专业任务时,iPad 仍无法与 Mac 的作業系統相抗衡。这使得 iPad 在苹果的产品线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失去了其最初的定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Vision Pro 的出现为苹果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有人认为这款头显可能是 Mac 的未来或 iPhone 的替代品,但资深分析师马克 · 古尔曼持有不同看法。在体验了这款售价高达 34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5 万元)的设备一周后,他认为 Vision Pro 有潜力取代 iPad。尽管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有望为 iPad 所处理的主要工作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古尔曼的测试中,Vision Pro 在视频流、轻量级工作任务、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传输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查看照片和作为 Mac 的外部显示器。这意味着当你在沙发上、床上或飞机上时,Vision Pro 可以成为你电腦的理想替代品,而在这些场合,我们以往可能会选择使用 iPad。
Vision Pro 的硬體性能同样令人瞩目。其内置的高品质扬声器为用户带来了震撼的听觉体验,而强大的处理能力则确保了设备的流畅运行和出色的图形渲染效果。此外,其眼手控制系统无疑是行业内的顶尖之作,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動体验。对于已经熟悉 iPad 和 iPhone 的用户来说,Vision Pro 的作業系統同样易于上手。
然而,初代 Vision Pro 更像是一个未来的预览版,而非终极形态。这款设备仍显得有些笨重,电池续航时间也较短,同时缺乏足够的专用应用程式支持。尽管 visionOS 作業系統拥有众多优点,但其缺陷相较于传统的苹果产品而言更为明显,即使是与其他第一代产品相比也是如此。
苹果在 Vision Pro 的开发道路上仍需付出大量努力。首要任务是优化軟體更新流程,以便更迅速地发布漏洞修复程式。目前,这款设备的軟體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测试版,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足够完善的水平,供消费者日常使用。事实上,苹果视觉产品团队内部的一些成员认为,这款设备可能需要经历四次迭代才能达到理想状态,这与 iPhone、iPad 和 Apple Watch 的进化历程颇为相似。
目前,我们仍在逐步了解 Vision Pro 的潜在不足。在媒体和苹果专卖店中展示的演示版本,都经过精心策划和控制,主要展示设备的优势,如沉浸式视频、高分辨率照片和专业级 3D 家庭电影等。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款设备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在古尔曼建议消费者掏出 3500 美元购买之前得到妥善解决。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古尔曼的深度评估,一同看看 Vision Pro 的硬體表现:
Vision Pro 配备了两种头带设计:单绑带和双绑带。苹果在营销中重点展示了单绑带设计,因其外观更为酷炫。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单绑带却让人觉得不太舒适。由于重量分布不均,佩戴者可能会感到头部疼痛,难以持续使用超过半小时。相比之下,双绑带设计在头顶和后腦勺都设有带子,使得用户能够连续使用数小时而无需休息。因此,苹果或许应该暂时放弃单绑带的设计,直至能够将头显的重量减轻三分之一。在此之前,这一设计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苹果或许不应匆忙将其推向市场。
尽管 Vision Pro 在呈现数字内容方面表现出色,但其透视摄像头的效果却未能达到早期宣传的水准。实际上,古尔曼认为这款头显的视觉效果与 Meta Platforms 售价 500 美元的 Quest 3 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更为关键的是,它未能营造出一种真实世界的直视感,这在增强现实设备中至关重要。
此外,显示器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使用某些应用或观看视频时,用户可能会注意到轻微的模糊或眩光现象。苹果方面表示这是正常现象,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双眼效应(binocular effect)未能完全填满用户的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沉浸感。
尽管眼手追踪系统表现出色,但在实际使用中并非总是稳定可靠。古尔曼不得不每天在設定应用程式中重置系统数次,甚至完全重启设备。在熄灯或躺着使用手势控制时,问题尤为突出。
外部电池组的设计虽然美观,但考虑到其体积和重量,古尔曼希望其续航时间能够超过两个小时。他并不介意携带外接包的头显,但认为这款设备在续航方面并未提供足够的优势。此外,当电池放在后口袋或桌子上时,电源线的长度也显得过于短促。苹果应该考虑提供不同长度的电源线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尽管古尔曼对 Vision Pro 的硬體表现有些担忧,但他认为这些因素并不一定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他更关心的是軟體方面的内容缺失问题。
下面是古尔曼在軟體方面的感受:
軟體方面的体验对于 Vision Pro 来说同样关键,但它似乎并未达到人们的期待。眼球追踪硬體表现相当出色,但軟體支持却显得捉襟见肘。古尔曼在尝试使用 Vision Pro 运行各种 iPad 应用时,经常发现视线无法准确对焦到正确的按钮上。这导致他不得不频繁调整头部姿态,尝试从不同角度查看螢幕,以便能够正确触发按钮。这种不顺畅的操作体验令人沮丧,也极大地影响了 Vision Pro 在处理工作任务时的效率。
即便应用程式已经针对 visionOS 进行了优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触发某些元素困难的问题。例如,关闭当前視窗的小圆圈等常用操作,在 Vision Pro 上变得不那么直观和便捷。
此外,一些功能的运行也并不稳定。比如,系统对于用户向上看以打开控制中心的识别并不总是准确,而让 Mac 弹出连接符号以配对两个设备的操作也并非总是顺畅。苹果音乐应用在发布初期就出现了崩溃问题,而包括 Zoom 在内的许多第三方应用程式也存在登录问题。甚至,让键盘和触控板在 Mac 和 visionOS 上同时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挑战。
当用户进入 " 环境 " 模式时,问题进一步加剧。这里的 " 环境 " 指的是苹果所设定的各种虚拟空间,如湖泊和山脉。当用户完全沉浸在这些虚拟环境中时,他们将无法看到自己的配件或 Mac,这极大地增加了导航的难度。至于 Vision Pro 的虚拟 QWERTY 键盘,除了用于发送短信或搜索等基本功能外,似乎并不适合进行更为复杂的操作。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Vision Pro 在虚拟空间中显示用户手部的效果相当出色,与广告中的宣传效果相符。此外,古尔曼还惊喜地发现,该軟體在呈现其他人物形象方面也表现得相当不错。
关于 Vision Pro 的早期反馈中,人物角色的表现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这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脸部再现功能被一些人批评为可怕且不真实。但古尔曼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在 1.0 版本中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不应低估苹果在人物角色渲染方面的技术实力。事实上,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头戴式视频聊天解决方案,并且在开发者测试版的 visionOS 1.1 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visionOS 的主要问题并非漏洞,而是其可用性。古尔曼坚信,应当引入一种手势操作来打开应用启动器。此外,苹果应允许用户在主螢幕上重新组织应用程式并创建檔案夹,以便更灵活地管理应用。虽然用户可以自由排列应用程式視窗,但类似于 Mac 的任务控制或曝光功能仍然不可或缺。另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控制中心隐藏了系统范围的搜索功能,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最后,尽管古尔曼早已预料到这一点,但他仍然对 Vision Pro 应用商店目前有限的选择感到惊讶。更令人失望的是,该设备的内容库少得可怜,尤其是考虑到苹果耗费了八年时间来开发这款产品。缺乏沉浸式视频内容,而且苹果自身的一些核心应用程式,如邮件和日历,也未针对 Vision Pro 进行优化。
总的来说,Vision Pro 的未来潜力虽然巨大,但目前仍显得有些模糊。虽然基础硬體和框架已经就位,但要使这款头显真正成为 iPad 的替代品,还需要进一步的硬體更新、大量的軟體更新,以及应用开发商和内容制造商的大力支持。在此之前,Vision Pro 更像是原型机,只是用户必须向苹果付费才能获得测试的特权。(编译 / 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