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33亿,还是陈思诚会骗女人钱,欢迎阅读。
朋友们带上伴侣去看《消失的她》了没?
最好的端午节礼物,就是和爱人携手一起挺过《消失的她》的电影片尾字幕。
图源:新浪微博
据说有女孩看完电影回来查账,一查一个准,发现了丈夫的小九九。
图源:小红书
这片确实有功绩,劝人擦亮双眼进入婚姻。
电影票房也在持续升高,现在已经 13 亿了。猫眼预测总票房从最初保守估计的 7 亿一路猛涨至 33 亿,果然电影救市还得看陈思诚啊。
电影评论方面也很热闹,之前在北影节拿到场刊最高分,电影人纷纷盛赞 " 国产悬疑天花板 "。
有人说这是陈思诚摆脱 " 厌女 " 标签的力作,从辱女狂摇身一变为妇女之友。
更有微博大 V 表示,女性创作者应该多向陈思诚学习如何创作女性主义作品。
这话听着让人多少有点认知失调。
一方面票房高歌猛进,另一方面豆瓣评分却一降再降,从开分 7.5 到现在 6.6,目测还有下降空间。
有人暗示被恶意刷分了,也有人说网上营销吹太过了看完有些失望。
冲着 " 女性创作者学习榜样 " 那句话她姐走进了电影院,那咱就来看看吧 ……
还行的悬疑反转爽片
首先解答一个疑惑,为什么都说《消失的她》是陈思诚的作品,明明导演栏写的都不是他。
那是因为陈思诚在本片担任总编剧和总监制,按照过往经验,由他监制的作品(譬如《误杀》系列)陈思诚的话语权都很大,而挂名导演的两位都是行业新人,故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陈思诚电影。
好了,接下来涉及剧透环节,《消失的她》这种悬疑反转片一剧透便会失去大部分乐趣,还愿意进电影院看该片的朋友们可以就此止步啦。
剧透分割线
我对《消失的她》一句话剧透是——
如果你听说过泰国杀妻骗保案,而且看过前几年的高分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那么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局。
《消失的她》找到之前 " 孕妇泰国坠崖案 " 幸存的王女士拿到了授权。
电影简介里写是改编自 1990 年苏联电影《单身男人的陷阱》,原著剧本是一个经典 " 鸠占鹊巢 " 的话剧文本,翻拍过多次。
在《消失的她》里也能看到很强烈的话剧元素,在封闭空间里 " 证明我的妻子不是我的妻子 ",从中挖掘人性幽微和戏剧冲突。
豆瓣上的改编考据
电影确实一上来就做足了悬疑氛围。
朱一龙饰演的何非去泰国警方报案妻子失踪,警察不受理,妻子李木子下落不明,此乃第一重疑云。
接着文咏珊饰演的假李木子登堂入室,千方百计买通酒店、书店和别的旅游景点,篡改监控摄像、身份证件、手机照片 …… 大费周章是为何?此乃第二重疑云。
这时又出现一个神通广大的金牌律师陈麦(倪妮饰演)为何非的案子尽心尽力,她又是跨国查案,又是飙车追逐,能买通警方,还能卧底大型犯罪集团 ……
如果看类型元素的话,悬疑、枪战、家庭伦理、外加泰国旅游风光片,类型化元素拉满,况且俊男靓女演技在线,这电影确实爽翻。
可是对观众阅片量有要求,不能看太多悬疑剧。
后半段跟当年的大热片《看不见的客人》如出一辙,一旦联想乐趣全无。
共同的核心戏剧点是:律师假装为当事人着想,引诱当事人亲口说出自己的犯罪真相。
而且《看不见的客人》讲了五个版本的故事,即便一早猜出律师有猫腻,在 " 叙述 " 和 " 真相 " 的不断反转中,也能让观众大呼过瘾。
而《消失的她》里,当倪妮带着一身光环出现,你就能猜到结局,她就像动漫经典桥段——拯救世界的天降少女,意料之中的双重反转,再无别的惊喜。
悬疑片无疑是最挑衅观众的一种类型。
它的趣味不在于故事中的角色能否洞悉真相,而是同样站在全知视角的主创和观众之间的斗智斗勇。
主创负责设局,观众则动用自己看过的悬疑探案叙事经验,绕过主创的局。
如此一来《消失的她》的局就有点太好解了,相当于从倪妮一上场就变成打明牌。
之后的关注点便很容易转向剧情的逻辑硬伤。
譬如我们活在 2023 年了,在一个网络发达、媒体泛滥、监控摄像无处不在的现代,证明一个人的身份真的有那么难吗?
何非除了自己手机,再找不到一张李木子的照片简直不可思议。她可是继承亿万家产的超级富婆啊。
果然后面的剧情就赫然出现报纸上的李木子、寻人启事中的李木子等大 bug," 真假美猴王 " 这层戏剧冲突根本不成立。
毕竟原始思路来自一个古老的话剧文本,符合三一律,时间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封闭空间)、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当年这个局中局是成立的。
而后现代的悬疑电影早已改头换面。
同样是寻人主题,《网络谜踪》已能熟练利用无处不在的监控网络、互联网軟體、全球化贸易 …… 开辟出一个现实主义的赛博世界来整活。
《网络谜踪》1、2
相比之下《消失的她》里的高科技太土了,而且逻辑推进还仰仗一个硬设定——
倪妮饰演的律师陈麦(其实是话剧导演沈曼)有着手眼通天的超能力。
话剧导演可以十五天之内跨洋做戏,剧本缜密,道具齐全,买通各种地头蛇,搭建犯罪集团拷打人质的基地,成功排演难度爆表的追车戏、枪战戏、爆破戏。
摄影师作为关键证人还不是剧团成员,让他学习并实演中弹戏份,一次就过,不得不说这个 M 剧团确实天赋异禀。
哪里是 girls help girls 吖,分明是超级大富婆 help 超级大富婆的爽文。
有这样的资金、技术、行动力,而且一早就锁定了李木子的失踪地点,为什么不直接动用通天神力找闺蜜?
还要陪闺蜜老公演大龙凤,对杀妻骗钱的凤凰男不要太用心。
女性主义创作?
无半毛钱关系
前期影评都在 cue 女性互助,但我却觉得本片套用了一个 girls help girls 的流量密码,整个电影看下来根本与女性主义无关。
首先,电影里不存在一个真的女性人物。
何非的妻子李木子完全被塑造成一个恋爱腦 + 白莲花。网友辣评 " 失去双亲、继承亿万家产的富婆不可能是傻白甜 "。
但这个李木子生活封闭得只有一个闺蜜,还远隔重洋。
周围没人追,凤凰男轻松骗到手,还愿意给他一个公司。
喜欢绘画和梵高,却被何非背的百度百科和假梵高展迷得五迷三道。
发现何非赌博还愿意结婚,一次又一次替他还债还选择原谅。
最令人发指的是,潜水不行的她主动进到防鲨笼里,约等于递刀给杀人凶手,明明在笼外更能欣赏海底星空,进鲨鱼笼完全是硬设定。
而且她发现何非扔下自己转身离去那一刻,完全没有临死前的求生本能,明知一死两命,却主动选择摘下氧气罩,恋爱腦果真无药可救。
总之这个妻子就是虚空之中的完美受害者,为剧情需要高度提纯的工具人。
得有万贯家财给丈夫行凶提供杀人动机,又得自我封闭为狸猫变太子情节提供可行性,还要一再原谅并且给男人生孩子,让电影结局得到寓言故事般的价值升华。
我替富婆感到不值。
李木子是善良且弱小的完美女性受害者,那闺蜜的人物塑造则走向了另一种刻板的极端。
沈曼是开了金手指、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同样是个假人。
前文已经说了设计这场高端局的难度系数,为了满足剧情需要,闺蜜被设计成一个拿了国际奖的话剧导演,总之资源丰富、团队神通、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除此之外我们对沈曼的认知只有一个——对闺蜜李木子的爱,这种爱是无需解释的先验的爱,十分钟的 MV 蒙太奇丝滑演完了几十年出生入死的闺蜜情。
电影说好的主打女性题材,但沈曼和李木子两个主要女性角色是虚假的人物,没有角色成长,没有人物弧光。
从头到尾服务的都是那个真正的主角、唯一的 C 位凤凰男。
除了她俩,还有一个文咏珊饰演的假李木子,她更加是个工具人,只负责当个美美的蛇蝎妇。
假李木子的角色完全脱胎于好莱坞黑色电影里的经典蛇蝎美人形象。
且电影并不存在 girls help girls,你可以把沈曼这个女性身份替换成任何人,可以是悲痛欲绝的初恋、许久未见的亲人、正义爆棚的探长 …… 只需要金手指点满。
女性议题里的女性互助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女孩帮助女孩就行了吗?
非也,这是对女性互助的矮化和庸俗化,其实girls help girls 的意思是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很多时候是陌生人)所处困境的体认、共情,并施以援助。
讲述女性互助的核心在于展现女性困境。
而本片对此着墨寥寥,杀妻确实是一个女性困境,但电影不是在说女性在婚姻中的隐形失权、难以求助,丈夫容易脱罪,舆论和司法惯于漠视 ……
而是把杀妻变成了一道阶级题,如果换成拜金女上位谋杀亲夫骗得高额遗产也是成立的,结构性的女性困境并没有展现。
《Why women kill》
不仅如此,陈思诚的直男思维、男性凝视藏得再深,还是在几幕戏里暴露了出来。
譬如何非在公开场合撕开假妻子的裙子验大腿的伤疤 ……
譬如假妻子一袭红裙坐何非大腿,上演 " 史密斯夫妇 "……
譬如假妻子遇到假律师拒不握手,这场戏还是陈思诚亲自示范的,文咏珊看完惊呼 " 是不是太作了 ",陈思诚答 " 就是要作的 "……
还有两个女孩的友谊建立在沈曼小时候被霸凌想自杀,被李木子劝下。但李木子劝解的话术竟然是:" 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去,再好看的脸也会变得很难看的 "……
要这么安慰的话,能劝下来才是奇迹,这更像是直男对两个女孩的想象。
宣发思路一度也令人不适,刚上映的热搜是:一觉醒来身边躺着文咏珊还有这好事?
电影幕后
终于说到了那个惹恼了很多人的大结局。
沈曼化身为复仇女神,把何非绳之以法关进牢中,她质问他的话居然是:" 你后悔吗?她那么爱你 ",落点还是男性。
这句台词太糟糕了,谁管男人怎么想啊。
真正的女本位的台词难道不该是 " 杀了我最爱的人,我要你血偿 ",或者 " 她本有光明的人生,被你这个渣滓一手毁掉 " 吗?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关键是之后沈曼又给何非看了李木子的 B 超照片,这时何非真的悔不当初、泪流满面了。
这样的情节設定,仿佛杀死了女人不足为惜,杀死了肚中的小孩才是罪过。
或者杀孩子也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寓言故事对男人的规劝:要沉住气,忍一时海阔天空,富婆都给你生孩子了,家产是你的,未来都是你的。
如果这还不够明显的话,片尾字幕走完还有一个彩蛋: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何非李木子夫妇恩爱如初,散着步出画 ……
陈思诚自己解释道这展现的是 "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
电影采访
恰恰反映了主创认为何非之错不是赌博、不是欺骗、不是暴力、不是杀人,而是一念之间做了错误的选择,仿佛他如果心软,那这段婚姻还值得拯救。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也太心疼这个一开始就动机不纯要吃绝户的凤凰男了吧。
转念一想确实,整部电影唯一角色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就是何非,他如何恋上赌博,如何追到富婆,如何心生歹意都细致铺开。
腦中立马浮现很多社会新闻中的男性身影,那个把妻子分尸冲进下水道的人,那个把怀着孕的妻子从悬崖推下的人,那个说老婆孩子在天堂的人 ……
他拥有最贴切最细腻的台词:" 我没有错,我这么做只是想配得上她,她花父母的钱就高贵了吗,我只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陈思诚自己都说羡慕朱一龙能得到这样的复杂角色,点映时有个小插曲,映后有观众提问:" 朱一龙演这么好,是参照了陈导吗?"
所以是吗?
总的来说,《消失的她》虽然套用了女性互助、女性复仇的壳,但底子其实是一部为失足男性感到惋惜的电影。
与女性无关。
女性视角重要吗
其实我觉得《消失的她》也没有难看,其实是类型化较为成熟的悬疑爽片,那写这么一篇文章是不是有点拿鸡毛当令箭了。
但转念想电影票房直奔 33 亿,还有好多蒙在鼓里的朋友们以为这就是女性主义作品,我又觉得厘清 " 什么是女性视角 " 是重要的。
有个快速上手的区分方法叫做
「贝克德尔测验」
1、作品中至少有两个有名字的女性角色;
2、她们互相交谈过;
3、谈话的内容与男性无关。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了它们,影视作品才有可能不涉及性别歧视,但不代表满足这三条就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了。
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条件,半数的好莱坞电影都无法满足,当然《消失的她》也没有通过。
什么是女性视角,那就是真的把话语权给到女性,让她们讲出她们的声音。
我想起《漫长的季节》大火时,萝贝贝、荞麦等人用女性视角审视这部剧,遭到了全网铺天盖地的批评。
我其实非常理解她的心境,那种 " 女性明明占世界一半的人口,但女性在影视作品里依然失语 " 的痛苦。
就像这次,你说 " 明明陈思诚都拍女性题材了,为什么你还是不满意?"
对啊为什么呢,明明都选择做女性复仇的题材了,为什么女性角色在故事里依然失语?
为什么主创团队不去问问一个女性怎么想的,她愿意被撕开裙子露大腿吗,被渣男陷害时她甘愿摘下氧气罩献祭吗,她愿意当肚中孩子的炮灰吗?
为什么不放权直接让女性创作者写剧本、执导筒呢?
想想确实有点讽刺,女性主义成为文艺创作的显学,冯小刚拍了女性群像,包贝尔做了阳光姐妹淘,陈思诚也开始 girls help girls 了。
但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女人在作品里失语,在创作团队里失权。
毛尖老师对国产剧的尖锐评价 "绝大多数是懒惰剧,也就是套路剧,等套路扩张到女性主义场網域,也会出现一大批神兜兜的面具女权",在电影上同理。
陈思诚在用产品经理的思路做电影,商业裁缝也来缝一缝面具女权,片名碰瓷《消失的爱人》,灵感源自泰国杀妻案,故事套用《看不见的客人》,他永远能吃到红利。
所以厘清女性主义视角重要吗?太重要了。
其实最近,这样的叙事不断在涌现。
譬如女性复仇、女性互助的样貌应是韩剧《黑暗荣耀》那样,底层女性互相体认到对方的处境,所以保姆大妈、房东奶奶、工友妹妹都对东恩伸出援手。
女性友谊有如日剧《重启人生》这般,几个女孩子一辈子一辈子重生还要做好朋友,她们老了一起住养老院,活在一个男人不重要的世界里。
上下滑动:梁文道聊《重启人生》
至于 girls help girls 的最直接的例子可不就是我们才聊过的《Wave Maker》吗?
因为剧里谢盈萱一句 " 我们不要就这么算了 ",现实中引发席卷全台湾的惊涛骇浪。
这便是女性视角的能量,蝴蝶扇动翅膀,世界的另一头掀起飓风。
《Wave Maker》
久违了,这是被夺走语言的她们终于站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期待着,未来有一天话筒也能递到我们的手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黄瓜酸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