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33億,還是陳思誠會騙女人錢,歡迎閱讀。
朋友們帶上伴侶去看《消失的她》了沒?
最好的端午節禮物,就是和愛人攜手一起挺過《消失的她》的電影片尾字幕。
圖源:新浪微博
據說有女孩看完電影回來查賬,一查一個準,發現了丈夫的小九九。
圖源:小紅書
這片确實有功績,勸人擦亮雙眼進入婚姻。
電影票房也在持續升高,現在已經 13 億了。貓眼預測總票房從最初保守估計的 7 億一路猛漲至 33 億,果然電影救市還得看陳思誠啊。
電影評論方面也很熱鬧,之前在北影節拿到場刊最高分,電影人紛紛盛贊 " 國產懸疑天花板 "。
有人說這是陳思誠擺脫 " 厭女 " 标籤的力作,從辱女狂搖身一變為婦女之友。
更有微博大 V 表示,女性創作者應該多向陳思誠學習如何創作女性主義作品。
這話聽着讓人多少有點認知失調。
一方面票房高歌猛進,另一方面豆瓣評分卻一降再降,從開分 7.5 到現在 6.6,目測還有下降空間。
有人暗示被惡意刷分了,也有人說網上營銷吹太過了看完有些失望。
衝着 " 女性創作者學習榜樣 " 那句話她姐走進了電影院,那咱就來看看吧 ……
還行的懸疑反轉爽片
首先解答一個疑惑,為什麼都說《消失的她》是陳思誠的作品,明明導演欄寫的都不是他。
那是因為陳思誠在本片擔任總編劇和總監制,按照過往經驗,由他監制的作品(譬如《誤殺》系列)陳思誠的話語權都很大,而挂名導演的兩位都是行業新人,故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陳思誠電影。
好了,接下來涉及劇透環節,《消失的她》這種懸疑反轉片一劇透便會失去大部分樂趣,還願意進電影院看該片的朋友們可以就此止步啦。
劇透分割線
我對《消失的她》一句話劇透是——
如果你聽說過泰國殺妻騙保案,而且看過前幾年的高分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那麼看了開頭便能猜到結局。
《消失的她》找到之前 " 孕婦泰國墜崖案 " 幸存的王女士拿到了授權。
電影簡介裡寫是改編自 1990 年蘇聯電影《單身男人的陷阱》,原著劇本是一個經典 " 鸠占鵲巢 " 的話劇文本,翻拍過多次。
在《消失的她》裡也能看到很強烈的話劇元素,在封閉空間裡 " 證明我的妻子不是我的妻子 ",從中挖掘人性幽微和戲劇衝突。
豆瓣上的改編考據
電影确實一上來就做足了懸疑氛圍。
朱一龍飾演的何非去泰國警方報案妻子失蹤,警察不受理,妻子李木子下落不明,此乃第一重疑雲。
接着文詠珊飾演的假李木子登堂入室,千方百計買通酒店、書店和别的旅遊景點,篡改監控攝像、身份證件、手機照片 …… 大費周章是為何?此乃第二重疑雲。
這時又出現一個神通廣大的金牌律師陳麥(倪妮飾演)為何非的案子盡心盡力,她又是跨國查案,又是飙車追逐,能買通警方,還能卧底大型犯罪集團 ……
如果看類型元素的話,懸疑、槍戰、家庭倫理、外加泰國旅遊風光片,類型化元素拉滿,況且俊男靓女演技在線,這電影确實爽翻。
可是對觀眾閱片量有要求,不能看太多懸疑劇。
後半段跟當年的大熱片《看不見的客人》如出一轍,一旦聯想樂趣全無。
共同的核心戲劇點是:律師假裝為當事人着想,引誘當事人親口說出自己的犯罪真相。
而且《看不見的客人》講了五個版本的故事,即便一早猜出律師有貓膩,在 " 叙述 " 和 " 真相 " 的不斷反轉中,也能讓觀眾大呼過瘾。
而《消失的她》裡,當倪妮帶着一身光環出現,你就能猜到結局,她就像動漫經典橋段——拯救世界的天降少女,意料之中的雙重反轉,再無别的驚喜。
懸疑片無疑是最挑釁觀眾的一種類型。
它的趣味不在于故事中的角色能否洞悉真相,而是同樣站在全知視角的主創和觀眾之間的鬥智鬥勇。
主創負責設局,觀眾則動用自己看過的懸疑探案叙事經驗,繞過主創的局。
如此一來《消失的她》的局就有點太好解了,相當于從倪妮一上場就變成打明牌。
之後的關注點便很容易轉向劇情的邏輯硬傷。
譬如我們活在 2023 年了,在一個網絡發達、媒體泛濫、監控攝像無處不在的現代,證明一個人的身份真的有那麼難嗎?
何非除了自己手機,再找不到一張李木子的照片簡直不可思議。她可是繼承億萬家產的超級富婆啊。
果然後面的劇情就赫然出現報紙上的李木子、尋人啟事中的李木子等大 bug," 真假美猴王 " 這層戲劇衝突根本不成立。
畢竟原始思路來自一個古老的話劇文本,符合三一律,時間在一天之内、地點在一個場景(封閉空間)、情節服從于一個主題,當年這個局中局是成立的。
而後現代的懸疑電影早已改頭換面。
同樣是尋人主題,《網絡謎蹤》已能熟練利用無處不在的監控網絡、互聯網軟體、全球化貿易 …… 開辟出一個現實主義的賽博世界來整活。
《網絡謎蹤》1、2
相比之下《消失的她》裡的高科技太土了,而且邏輯推進還仰仗一個硬設定——
倪妮飾演的律師陳麥(其實是話劇導演沈曼)有着手眼通天的超能力。
話劇導演可以十五天之内跨洋做戲,劇本缜密,道具齊全,買通各種地頭蛇,搭建犯罪集團拷打人質的基地,成功排演難度爆表的追車戲、槍戰戲、爆破戲。
攝影師作為關鍵證人還不是劇團成員,讓他學習并實演中彈戲份,一次就過,不得不說這個 M 劇團确實天賦異禀。
哪裡是 girls help girls 吖,分明是超級大富婆 help 超級大富婆的爽文。
有這樣的資金、技術、行動力,而且一早就鎖定了李木子的失蹤地點,為什麼不直接動用通天神力找閨蜜?
還要陪閨蜜老公演大龍鳳,對殺妻騙錢的鳳凰男不要太用心。
女性主義創作?
無半毛錢關系
前期影評都在 cue 女性互助,但我卻覺得本片套用了一個 girls help girls 的流量密碼,整個電影看下來根本與女性主義無關。
首先,電影裡不存在一個真的女性人物。
何非的妻子李木子完全被塑造成一個戀愛腦 + 白蓮花。網友辣評 " 失去雙親、繼承億萬家產的富婆不可能是傻白甜 "。
但這個李木子生活封閉得只有一個閨蜜,還遠隔重洋。
周圍沒人追,鳳凰男輕松騙到手,還願意給他一個公司。
喜歡繪畫和梵高,卻被何非背的百度百科和假梵高展迷得五迷三道。
發現何非賭博還願意結婚,一次又一次替他還債還選擇原諒。
最令人發指的是,潛水不行的她主動進到防鲨籠裡,約等于遞刀給殺人兇手,明明在籠外更能欣賞海底星空,進鲨魚籠完全是硬設定。
而且她發現何非扔下自己轉身離去那一刻,完全沒有臨死前的求生本能,明知一死兩命,卻主動選擇摘下氧氣罩,戀愛腦果真無藥可救。
總之這個妻子就是虛空之中的完美受害者,為劇情需要高度提純的工具人。
得有萬貫家财給丈夫行兇提供殺人動機,又得自我封閉為狸貓變太子情節提供可行性,還要一再原諒并且給男人生孩子,讓電影結局得到寓言故事般的價值升華。
我替富婆感到不值。
李木子是善良且弱小的完美女性受害者,那閨蜜的人物塑造則走向了另一種刻板的極端。
沈曼是開了金手指、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同樣是個假人。
前文已經說了設計這場高端局的難度系數,為了滿足劇情需要,閨蜜被設計成一個拿了國際獎的話劇導演,總之資源豐富、團隊神通、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除此之外我們對沈曼的認知只有一個——對閨蜜李木子的愛,這種愛是無需解釋的先驗的愛,十分鍾的 MV 蒙太奇絲滑演完了幾十年出生入死的閨蜜情。
電影說好的主打女性題材,但沈曼和李木子兩個主要女性角色是虛假的人物,沒有角色成長,沒有人物弧光。
從頭到尾服務的都是那個真正的主角、唯一的 C 位鳳凰男。
除了她倆,還有一個文詠珊飾演的假李木子,她更加是個工具人,只負責當個美美的蛇蠍婦。
假李木子的角色完全脫胎于好萊塢黑色電影裡的經典蛇蠍美人形象。
且電影并不存在 girls help girls,你可以把沈曼這個女性身份替換成任何人,可以是悲痛欲絕的初戀、許久未見的親人、正義爆棚的探長 …… 只需要金手指點滿。
女性議題裡的女性互助究竟是什麼意思,只是女孩幫助女孩就行了嗎?
非也,這是對女性互助的矮化和庸俗化,其實girls help girls 的意思是一個女性對另一個女性(很多時候是陌生人)所處困境的體認、共情,并施以援助。
講述女性互助的核心在于展現女性困境。
而本片對此着墨寥寥,殺妻确實是一個女性困境,但電影不是在說女性在婚姻中的隐形失權、難以求助,丈夫容易脫罪,輿論和司法慣于漠視 ……
而是把殺妻變成了一道階級題,如果換成拜金女上位謀殺親夫騙得高額遺產也是成立的,結構性的女性困境并沒有展現。
《Why women kill》
不僅如此,陳思誠的直男思維、男性凝視藏得再深,還是在幾幕戲裡暴露了出來。
譬如何非在公開場合撕開假妻子的裙子驗大腿的傷疤 ……
譬如假妻子一襲紅裙坐何非大腿,上演 " 史密斯夫婦 "……
譬如假妻子遇到假律師拒不握手,這場戲還是陳思誠親自示範的,文詠珊看完驚呼 " 是不是太作了 ",陳思誠答 " 就是要作的 "……
還有兩個女孩的友誼建立在沈曼小時候被霸凌想自殺,被李木子勸下。但李木子勸解的話術竟然是:" 從這麼高的地方跳下去,再好看的臉也會變得很難看的 "……
要這麼安慰的話,能勸下來才是奇迹,這更像是直男對兩個女孩的想象。
宣發思路一度也令人不适,剛上映的熱搜是:一覺醒來身邊躺着文詠珊還有這好事?
電影幕後
終于說到了那個惹惱了很多人的大結局。
沈曼化身為復仇女神,把何非繩之以法關進牢中,她質問他的話居然是:" 你後悔嗎?她那麼愛你 ",落點還是男性。
這句台詞太糟糕了,誰管男人怎麼想啊。
真正的女本位的台詞難道不該是 " 殺了我最愛的人,我要你血償 ",或者 " 她本有光明的人生,被你這個渣滓一手毀掉 " 嗎?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關鍵是之後沈曼又給何非看了李木子的 B 超照片,這時何非真的悔不當初、淚流滿面了。
這樣的情節設定,仿佛殺死了女人不足為惜,殺死了肚中的小孩才是罪過。
或者殺孩子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寓言故事對男人的規勸:要沉住氣,忍一時海闊天空,富婆都給你生孩子了,家產是你的,未來都是你的。
如果這還不夠明顯的話,片尾字幕走完還有一個彩蛋: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何非李木子夫婦恩愛如初,散着步出畫 ……
陳思誠自己解釋道這展現的是 "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
電影采訪
恰恰反映了主創認為何非之錯不是賭博、不是欺騙、不是暴力、不是殺人,而是一念之間做了錯誤的選擇,仿佛他如果心軟,那這段婚姻還值得拯救。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這也太心疼這個一開始就動機不純要吃絕戶的鳳凰男了吧。
轉念一想确實,整部電影唯一角色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物就是何非,他如何戀上賭博,如何追到富婆,如何心生歹意都細致鋪開。
腦中立馬浮現很多社會新聞中的男性身影,那個把妻子分屍衝進下水道的人,那個把懷着孕的妻子從懸崖推下的人,那個說老婆孩子在天堂的人 ……
他擁有最貼切最細膩的台詞:" 我沒有錯,我這麼做只是想配得上她,她花父母的錢就高貴了嗎,我只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陳思誠自己都說羨慕朱一龍能得到這樣的復雜角色,點映時有個小插曲,映後有觀眾提問:" 朱一龍演這麼好,是參照了陳導嗎?"
所以是嗎?
總的來說,《消失的她》雖然套用了女性互助、女性復仇的殼,但底子其實是一部為失足男性感到惋惜的電影。
與女性無關。
女性視角重要嗎
其實我覺得《消失的她》也沒有難看,其實是類型化較為成熟的懸疑爽片,那寫這麼一篇文章是不是有點拿雞毛當令箭了。
但轉念想電影票房直奔 33 億,還有好多蒙在鼓裡的朋友們以為這就是女性主義作品,我又覺得厘清 " 什麼是女性視角 " 是重要的。
有個快速上手的區分方法叫做
「貝克德爾測驗」
1、作品中至少有兩個有名字的女性角色;
2、她們互相交談過;
3、談話的内容與男性無關。
這是一個必要條件,只有滿足了它們,影視作品才有可能不涉及性别歧視,但不代表滿足這三條就是一部女性主義作品了。
即便是如此簡單的條件,半數的好萊塢電影都無法滿足,當然《消失的她》也沒有通過。
什麼是女性視角,那就是真的把話語權給到女性,讓她們講出她們的聲音。
我想起《漫長的季節》大火時,蘿貝貝、荞麥等人用女性視角審視這部劇,遭到了全網鋪天蓋地的批評。
我其實非常理解她的心境,那種 " 女性明明占世界一半的人口,但女性在影視作品裡依然失語 " 的痛苦。
就像這次,你說 " 明明陳思誠都拍女性題材了,為什麼你還是不滿意?"
對啊為什麼呢,明明都選擇做女性復仇的題材了,為什麼女性角色在故事裡依然失語?
為什麼主創團隊不去問問一個女性怎麼想的,她願意被撕開裙子露大腿嗎,被渣男陷害時她甘願摘下氧氣罩獻祭嗎,她願意當肚中孩子的炮灰嗎?
為什麼不放權直接讓女性創作者寫劇本、執導筒呢?
想想确實有點諷刺,女性主義成為文藝創作的顯學,馮小剛拍了女性群像,包貝爾做了陽光姐妹淘,陳思誠也開始 girls help girls 了。
但本質依然沒有改變:女人在作品裡失語,在創作團隊裡失權。
毛尖老師對國產劇的尖銳評價 "絕大多數是懶惰劇,也就是套路劇,等套路擴張到女性主義場網域,也會出現一大批神兜兜的面具女權",在電影上同理。
陳思誠在用產品經理的思路做電影,商業裁縫也來縫一縫面具女權,片名碰瓷《消失的愛人》,靈感源自泰國殺妻案,故事套用《看不見的客人》,他永遠能吃到紅利。
所以厘清女性主義視角重要嗎?太重要了。
其實最近,這樣的叙事不斷在湧現。
譬如女性復仇、女性互助的樣貌應是韓劇《黑暗榮耀》那樣,底層女性互相體認到對方的處境,所以保姆大媽、房東奶奶、工友妹妹都對東恩伸出援手。
女性友誼有如日劇《重啟人生》這般,幾個女孩子一輩子一輩子重生還要做好朋友,她們老了一起住養老院,活在一個男人不重要的世界裡。
上下滑動:梁文道聊《重啟人生》
至于 girls help girls 的最直接的例子可不就是我們才聊過的《Wave Maker》嗎?
因為劇裡謝盈萱一句 " 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 ",現實中引發席卷全台灣的驚濤駭浪。
這便是女性視角的能量,蝴蝶扇動翅膀,世界的另一頭掀起飓風。
《Wave Maker》
久違了,這是被奪走語言的她們終于站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期待着,未來有一天話筒也能遞到我們的手上。
監制 - 她姐
作者 - 黃瓜酸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