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才刚红,她就敢玩命洗粉,欢迎阅读。
前些日子看到一条热搜,讶异之余又过瘾——
# 高叶工作室解散后援会 #。
具体事件就是,7 月 10 日,高叶工作室发布了一则声明,内容大致如下:
一,工作室将不再授权所谓 " 官方 " 粉丝团,即日解散所谓 " 后援会 "。
二,高叶的微博超话由工作室接手,不再由粉丝管理。
三,高叶的微博粉丝群也收归工作室,且不再设立其他官方粉丝群。
按理来说," 人气 " 是艺人证明自己商业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 . 特别之于高叶,在经历漫长蛰伏期后,才终于在今年因 " 大嫂 " 一角迎来事业高峰,一个典型厚积薄发的艺人,这时抓紧流量和营销,无疑会是多数明星的选择。
可高叶冒着影响口碑、得罪粉丝、最重要还动人蛋糕的风险,直接与流量割席。
如此 " 勇气 ",多少让人惊讶。
而在她的评论区,多数网友表达的则是支持、甚至褒奖的态度。
这就有点意思了,当一个好不容易得到流量的演员主动推开流量,人们既不疑惑也不惋惜,而是一边倒地直接献上庆贺。
" 后援会 " 怎么就成了过街老鼠了?
一条高赞留言也问道:" 谁能告诉我,这个后援会到底干啥的?"
这还得从 " 大厂 " 聊起。
不同于《超级女声》时期的当街拉票的玩法,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偶练》,从开始就显示出了赛博朋克气息。
从那时开始," 投票权 " 正式和金主爸爸的产品捆绑,追星就意味着花钱,直至演化到震惊全国的 " 倒奶 " 事件。
但,粉丝经济是门好生意,这并非什么新鲜的论断。
这些现象里真正颠覆传统模式的不是 " 赚谁的钱 ",而是 " 谁在赚钱 " ——
各家粉丝为了更有组织、更有规模地给自家应援,便诞生了 " 后援会 " 这一形式。
而收割韭菜的人除了资方,也混杂进了粉丝之中的领头者。
换言之,后援会若只是单纯的应援,也还罢了。
关键是,它从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 " 经营 " 色彩,是利益交换的场所,更是金钱流通的渠道。这在各种病态应援、站姐跑路的新闻中便可见一斑。
而之于明星自己,后援会更具危害性的,是其对明星事业的无底线干预与操控。
来看看张小斐吧。
在高叶这次热搜中,她是被 cue 最多的人。
张小斐有着和高叶相似的职业生涯,同样都是苦熬多年,后凭一个角色大爆,吸引了大批新粉为其打 call。
而后,她又成为了 " 解散后援会 " 的先声。
当时她的粉丝后援会的公告是这样写的——
" 后援会及其管理人员也曾多次尝试询问公司工作人员将来姐姐的发展方向以及粉丝需要配合的工作 ……"
瞧出问题了没有?
作为一个自发建立的民间组织,却以 " 爱 " 之名开始插手明星的事业与行程,这显然是一种类似通过组织宫女联谊逐步控制朝廷的妄想。
恰如张艺兴粉丝认为自己比偶像亲妈更懂奶娃,许多后援会也觉得因为自己的爱更纯粹,所以他们更会为艺人着想。他们觉得是自己的关注捧红了艺人,自然自己也有资格成为艺人的 " 妈 ",接着便毫无边界感的把手深进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对于流量明星而言,粉丝的溺爱就代表一切,所以有必要维持他们的幻想。
所以我们几乎没见到过有爱豆敢干出解散后援会这种事,反而他们的团队会与后援会建立相当紧密的合作。
正经艺人本身就是大树,少了一群猢狲反而更长得枝繁叶茂。而有的明星就是一株光秃秃的死木,没有叫嚷声、蹦跶声,就注定没有任何生机了。
高叶这颗大树,是靠自己在贫瘠中不断顽强扎根、汲取养分而长成的。
在大嫂之前,她经历过每年都只有一两个角色的冷板凳期,也遭遇过连续被好几个经纪人抛弃的谷底时刻。
来源|@不普通人类实录《高叶 老问这种问题烦不烦》
可她从不会因为外界否定就自我放弃,反而对演员这份事业更加热爱,时刻将自己调整到最饱满的状态。她一直想的是," 万一万一机会来了呢。"
来源|@人物《高叶 成为大嫂之前》
业务上,她也经得起评判。
她扮演过夹缝里求生存的社畜,面对上司时唯唯诺诺,被所有人欺压的委屈,哪怕隔着眼镜片也传达精准
来源|《理想之城》
更早之前,她还是少帅姐姐张首芳,为了演出张作霖大女儿的嚣张跋扈,从走姿到笑容,处处拿捏着那股子蛮横的劲儿。
来源|《少帅》剧照
靠着一步步的积累,高叶才逐渐证明了自己,也创造了更多机会。
《狂飙》选角时,是总制片徐康把高叶推荐给导演的,因为他在之前早见识过高叶的水准。哪怕她演的都只是配角,还是有让业内人士过目不忘的功力。
来源|娱理《我们替观众,问清楚了 " 狂飙 " 的选角,倒叙和热搜问题》
之后,高叶又靠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剖析折服了导演,一举拿下角色。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多年对专业的精进,以及对方法论的提炼总结。
来源|娱理《我们替观众,问清楚了 " 狂飙 " 的选角,倒叙和热搜问题》
这么看,她能走到今天,靠的是自己的演技和表演,以及对自己,对行业的坚持和热爱。
作为这样一位创作者,对事业并无助益的应援并不是刚需。因为她的事业和前程,不是靠粉丝造数据刷舆论得来的,从谷底到顶峰,她只靠自己表演说话。
高叶是一颗大树,解散后援会之于她不光不是断肥,某种程度上反倒是在除虫。
诚如上文所说,打着对偶像的 " 爱 " 实则是资本催熟下的后援会,从诞生之时起,或许就携带了金钱的罪恶。
平移到这些演员身上,亦是如此。
几年前还在流量时代的朱一龙,就曾遇到后援会打着他的名义,一小时集资 58 万的情况。
来源|@新浪新闻
这可不是小事,作为一个民间自发组织,朱一龙的后援会根本不受朱一龙团队管控。
这意味着,这笔巨款的流向可能完全凭站姐心情。好的话或许能为演员的名气做点贡献,坏的情况,则完全可能变成一起刑事案件。
更要命的是,这次募集还是打着朱一龙的旗号。万一暴雷,必然牵连明星。
后来由于影响恶劣,艺人团队不得不亲自下场干预,承诺为每位粉丝退款。
除此之外,更多所谓后援会还偏好干涉明星事业,把自己当作隔帘的太后。
而这种错误认知,也直接催生了许多离谱行径。
比如,就曾有粉丝在某乎曝光已经解散的阿云嘎后援会的丰功伟绩,包括但不限于干涉艺人行程、得罪广告金主。
来源|知乎 @兔叽《如何评价阿云嘎解散自己全球后援会》
而更残酷的事实是,当这些后援会自以为对艺人掏空自己、呕心沥血时。
于艺人,这些行为却是沉重的负担,乃至骚扰和绑架。
2015 年,因《琅琊榜》和《伪装者》的同时大爆,一直未大爆过的王凯来到了转型的关键期。
照理来说,演员转型多少是冒着风险的。所以很多明星通常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转型,另一方面稳住粉丝,以防人气波动影响事业。
而那一年,王凯却宁愿顶风险,也坚持解散了后援会。
在他看来,后援会的接机、集资,甚至是追踪自己的行为,固然能满足虚荣心,却对自己最根本的事业进步毫无意义。
就看他在一次采访中说——
但是你说去机场啊
来现场啊
我觉得都很多余
因为看似好像在营造一种你很有人气
你很火
其实我觉得最后
你也不能说它没有价值
它也是有价值的
但说不出来
我就是很排斥
来源|凤凰网《非常道》
这是不是激情发言,就看他的后续发展。
在下定决心远离流量,走正戏小生路线后,王凯接连拍了《欢乐颂》和《大江大河》等剧,也不忌讳角色大小,靠作品的好评为他奠定了业界声明。而后他又稳稳搭上了正午阳光这条线,并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事业领網域,也才有了我们如今能看到的《大江大河 2》《清平乐》《山海情》.......
这一切和后援会的造势无关,决定片方能否抛给他橄榄枝的,到底还是他的能力和实绩。
8 年前王凯遭遇的这一切,如今又发生在了另一演员身上。
虽然如今高叶后援会在解散之前还暂未闹出什么出格行径,但不得不说已经有了类似苗头。
开始指挥工作室工作了。
开始指导艺人穿搭了。
因此,也不怪有人面对高叶的狠手腕举双手双脚赞成。
如果追根溯源来看,后援会,本该是一个同好者交流的地方,它应该是艺人和粉丝的双向奔赴中 " 爱 " 的产物。
这么一对比,就更显得如今的荒诞和悲哀。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高叶依然拥有一群清醒粉丝吧。
他们不会因为艺人解散后援会就甩手离开,也不会没边界感的插手到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风波中他们也能看到本质,做着理智的判断。
一个艺人能带来的最良性的影响,便是给予粉丝同样清醒、自尊的头腦。而也唯有这样的粉丝,才能真正助益于偶像,达成良性互动。
而如今的 " 后援会 ",早已在利益的漩涡里完全变质。
一个诞生于资本游戏下的产物,从诞生那一刻便决定了它的逐利基因。而如今,它还妄图指挥踏实演戏的演员。
博弈的逻辑适用于权钱交易,控制的逻辑适用于权力系统,而这两者偏偏都与艺术无关,更不该染指本就很难保持清净的演艺圈。这些好演员能够厚积薄发,靠的本就是不走投机者的道路,如今这些粉丝捧着泥垢的流量来献礼,哪里是真为她们好?
本就不干净的东西,最后只会弄脏人家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