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班长为何怒斥新兵:“你脸不要了是吧?”详解中国单兵防寒装备发展,欢迎阅读。
前不久,军武菌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在边防战士的巡逻路上,一个班长突然怒斥一个列兵:" 你脸不要了是吧?"
原因是这个列兵嫌戴防寒面罩太闷,就把面罩给撸下去了,班长这一声怒喝其实完全出于对小战士的关心,因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户外,当人感觉冷的时候,就已经冻伤了。
这就引起了军武菌的兴趣,我们知道,这些边境线上的高寒地区的极寒天气,对于战士们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严重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相信很多读者和很好奇,解放军的单兵防寒装备到底怎么样?
在介绍防寒装备前,咱们最好先搞清楚要怎么保暖。人体之所以会感觉到寒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风和水。
风能造成人体快速散热,而水则是快速导热,所以在寒冷条件下,人要想保持体温,一要防寒,尽量隔离低温空气;二要保暖,尽量使自身温度不散失。
先说风的问题,根据散热公式:散热量 =(散热面的表面温度 - 环境温度)× 综合换热系数 × 散热面积,其中综合换热系数与流体速度成正比关系,同等温差条件下,风速越高,散热量就会越大,人就会越冷。
据统计,当温度为 -3 ℃时,10 米 / 秒的大风会使得人感受到相当于 -20 ℃的寒冷,当风速达到 18 米每秒时,实际温度 -3 ℃的寒冷效果相当于 -40 ℃,我国的西北边防线基本都是在高原上,没遮挡,风速也高,人体散热量就会更多,就会很容易发生冻伤。
再说水的问题,根据热传导公式:导热量 = 导热系数 × 导热面积 × 冷热流体的温差 / 导热材料厚度,可知,如果导热面积、材料厚度和温度差不变,那么导热量就跟导热系数成正比。
而在常温常压下,冰的导热系数高达 2.2W/ ( m · K ) ,液态水导热系数约为 0.59W/ ( m · K ) ,空气导热系数只有 0.026W/ ( m · K ) ,由此可见,冰比水导热快,水又比空气导热快。
放到人身上就是衣服湿度越大,导热就越快,如果体表的汗液或水分不能及时排出而累积在体表或者服装材料中,就会导致人体失温,从而造成冻伤或者失温症,2021 年甘肃白银山地越野马拉松 21 人罹难的罪魁祸首就是失温。
所以,户外穿衣一般应该采取三层穿衣法,第一层是速干排汗衣物构成的排汗层,用来把运动时身体的湿气和排出的汗水排到内层衣物表面,维护皮肤表层的干爽,防止失温。
第二层是保暖层,用来形成聚集在衣服内的空气层,以达到隔绝外界冷空气与保持体温的效果,中间层越蓬松,保暖的效果也就越好。
中间层可又分为静态保暖和动态保暖,例如羽绒就比较适合静态保暖,因为它的排湿性能一般,而抓绒之类的化纤材料不如羽绒蓬松保温但是排汗性能好,所以更适合动态保暖。
第三层是隔离层,主要用途就是防风防水,而且还要能将身体产生的水汽排出体外,避免水汽凝结在中间层,从而提供动态保暖。
长期以来,我军的防寒装备主要依靠的就是 " 四皮 ",也就是皮帽、皮大衣、皮手套、大头鞋,第一层一般都是棉质内衣,第二层是绒衣或者毛衣,第三层是棉衣 + 罩衣,实在再冷了就套上大衣。
但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静态保暖量不足和动态保暖量过剩,通俗来讲就是不动就太冷,一动就太热,站哨时冻腿冻脚,训练动起来又太热,汗水一浸湿,马上透心凉。
其次是保暖分层不合理,主要保暖量是由最外层的皮大衣或者棉衣提供,一旦脱离这两样,基本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暖;最后就是服装自重过大,无论是棉衣还是羊皮大衣和大头鞋自重都很可观,在高海拔地区极其消耗体力,非常影响部队机动。
我军单兵防寒装备的缺陷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就已经暴露,初期入朝战争中出现的大量冻伤的非战斗减员,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纯棉棉衣不适合在军队中作为防寒服使用。
那个时候部队也就刚刚换装 50 式军服,志愿军佩戴的冬季军帽是由东北野战军帽改进而成,采用了斜纹布为布面、贴绒内衬和棉内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官兵使用的是旧款棉军帽。
战士大衣按照比例发放,原因是我军基层干部战士装备的棉大衣,防寒絮层是成斤的棉花,活动实属不方便,于是,我军冬季作战时只穿棉军衣作战,没有穿大衣作战的习惯。
但是,当时的棉衣裤是苏联样式的匝道棉服,外衣上面用竖向的行缝,防止棉花跑漏,外衣和内胆是合一,行军过程中很容易刮破,露出棉花。
鞋在刚入朝时是手工缝制的黑布面千层底布鞋,由于布鞋一浸湿就难以干燥,非常不适合雪地作战,而且抓地力也不足,后来换装了解放鞋后,抓地力、透气性和耐磨性才略有改观。
这些棉质冬装最要命的就是吸水而且难干,要知道,棉花充分吸水的话,可以达到它自身重量的 27 倍,但是丝绸和羊毛制品都只有 1/3 的吸水率,而志愿军行军大部分是依靠双脚,大量消耗体力,出汗量很大,棉衣吸汗以后无法排掉水份,一旦静止下来,寒风一吹,大量汗液、水分都会冻结,急剧降低棉衣保暖效果,引起人体失温。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非战斗减员超乎想象,战斗力大减,连普通行军都能造成大批冻伤减员。1950 年 12 月 8 日,第 9 兵团向上级汇报时以 79 师为例,在 5 天内战斗伤亡 2297 人,冻伤减员 2157 人,全师直接缩编到 5 个步兵连、2 个机炮连。
反观美军,最开始入朝时穿的是 M1943 型冬装,是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包括了毛衣、长裤、雨披、野战帽、军靴等多个部分定型问世,创造了最早的、较为完整的防寒分层体系理论。
其中,防寒服装由大衣、夹克、内胆、内衣组成,除了内胆中含棉量较多以外, 外衣、夹克以及内衣大量采用羊毛和涤棉成分,排汗效果比较好,大幅减少了冻伤减员。
他们还用极地防寒靴来替换原先的战斗靴,这种防寒靴的鞋底是橡胶的,鞋帮采用防水材料,可拆卸的毛毡内底能吸收水分,这个设计对于防止足部冻伤相当关键,比志愿军的解放鞋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特别是美军士兵还有冬季睡袋和保暖帐篷,新兴里战斗中,就有不少 " 北极熊团 " 士兵夜晚都睡在散兵坑中的睡袋里,在睡梦中被志愿军击毙,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军防寒装备有多先进。
可由于 1950 年的冬天是在太冷,美军中还是出现了不少冻伤减员,于是财大气粗的美军很快就拿出了新式的极寒地区冬季作战服装,也就是 M1951 型冬装。
这是一套包含了大衣、夹克衣裤、羊毛衣裤、呢子衣裤、内衣裤、冬帽、手套、便帽在内的完整冬季着装系统,原来的粗羊毛大衣换成了防水外套,增加了功能性保暖内胆,增加了内衣外的衬衣,可快速排出汗液。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制作宣传片中美冬季制服对比
而那时中国由于国力限制,冬装一直用的是原来的款式,只是增加了棉花的用量,直到第 2 个 5 年计划期间,保定化纤厂和北京尼龙厂等第一批合成纤维企业建成后,军装中才添加了合成纤维。
这才有了后来 62 式冬装的逐步定型,这套包括内衣裤、绒衣裤、紧身棉衣裤、罩衣裤在内的冬装体系,明显受到美军寒冷环境制服影响,调节性有所提高,这个分层模式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就在我军 62 式冬装刚大规模配发的时候。美军又推出了 M1965 型湿冷干冷环境制服,大量应用了新技术,像外套使用尼龙与棉的混纺工艺,保暖材料使用太空棉,风帽使用人造毛等,而我军直到 87 式冬装仍然以天然保暖面料为主,部分使用化纤面料。
后来到九十年代初时,我国纺织工业有了长足进步,我军在意识到现行冬装的问题后,也开始进行了轻量化冬装的研究,在 1997 年时正式立项了 " 高原山地防寒作战服装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 2003 年才开始向西藏部队配发了新式高原防寒被装。
新式防寒服包括羽绒大衣、薄型棉衣裤、防寒面罩、手套、毛衣、防寒鞋、靴套、毛巾袜、护目镜、雪地迷彩披风等 16 个品种。
其中大量采用摇粒绒、超细纤维革、羽绒等新材料,并首次引入了轻量化和分层保暖的理念,使其厚度比原冬季服装减少 3 厘米,单兵负荷减少 3 千克,卫生性和保暖均衡性显著提高。
但是,尽管当时新闻报道中称新式防寒服装替换了 " 四皮 ",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直到 07 式配发之后,在高寒地区依然配发了 07 式荒漠迷彩皮大衣作为执勤使用。
在 03 式高原防寒服配发之后,解放军在 07 年又开始换装新式军服,新式军服的防寒服装主要是在 03 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训大衣,把绒衣由鸡心领套头式换成了开襟式,其他变化不大,这一用就又是十年。
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国外的冬季防寒服装已经进化到了 7-8 层,像美军的 ECWCS (第三代扩展型寒冷天气服装系统)就包括轻量级内衣、中等重量的衬衫和内裤、抓绒夹克、风衣夹克、软壳夹克和裤子、极端冷 / 湿天气夹克和裤子等多种组合。
▲ L2 级轻柔抓绒衣
军武优选就有,点击上图可购
▲德军 KSK 特种部队原版作战服
我们也搞到了
俄军在 2014 年开始使用的 VKBO 分层保暖作训服系统与美军的 ECWCS 类似,但一共有8层,士兵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和温度下选用不同的层级,相互搭配,满足 40 度到零下 40 度的温度范围。
无论是美军还是俄军,最明显的一定就是他们都放弃了棉花、羽绒等天然保暖材料,而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以达到速干、保暖和低吸湿的效果,而我军延续自 62 式冬装的思路显然有些过时了。
2018 年底的时候,俄罗斯国防部应中方的请求,向解放军提供了 17 套俄军制服供研究,然后在 2019 年时,我军就率先为边防部队配发了 19 式边防巡逻防寒系列服装。
其防寒装备就有防寒头套、保暖作训服、轻便防寒保暖作训大衣、吸湿快干内衣裤、保暖绒衣裤、羽绒保暖棉衣裤、保暖棉背心、防寒外手套、防寒毛巾袜等品种,后来就又紧急研发了 20 新研系列防寒服装。
其中不但有加长款的羽绒大衣、带热反射内里的 20A 作训大衣,可以双面穿着的 20B 作训大衣,还有非常接近户外顶级配置的防寒作战服以及新型单兵睡袋、防寒靴。
这些服装面料使用高强度锦纶纤维,贴合热塑弹性防水透湿薄膜,触感柔软、耐磨防勾丝;同时,絮片结构设计,改善了羽绒流动导致保暖性分布不均、羽绒压缩导致保暖性降低的问题。
可以说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看着解放军战士们的装备越来越好,咱们心里也高兴,因为他们永远是值得用最好装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