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班長為何怒斥新兵:“你臉不要了是吧?”詳解中國單兵防寒裝備發展,歡迎閱讀。
前不久,軍武菌看到了這樣一段視頻,在邊防戰士的巡邏路上,一個班長突然怒斥一個列兵:" 你臉不要了是吧?"
原因是這個列兵嫌戴防寒面罩太悶,就把面罩給撸下去了,班長這一聲怒喝其實完全出于對小戰士的關心,因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戶外,當人感覺冷的時候,就已經凍傷了。
這就引起了軍武菌的興趣,我們知道,這些邊境線上的高寒地區的極寒天氣,對于戰士們來說是不小的考驗,嚴重還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相信很多讀者和很好奇,解放軍的單兵防寒裝備到底怎麼樣?
在介紹防寒裝備前,咱們最好先搞清楚要怎麼保暖。人體之所以會感覺到寒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風和水。
風能造成人體快速散熱,而水則是快速導熱,所以在寒冷條件下,人要想保持體溫,一要防寒,盡量隔離低溫空氣;二要保暖,盡量使自身溫度不散失。
先說風的問題,根據散熱公式:散熱量 =(散熱面的表面溫度 - 環境溫度)× 綜合換熱系數 × 散熱面積,其中綜合換熱系數與流體速度成正比關系,同等溫差條件下,風速越高,散熱量就會越大,人就會越冷。
據統計,當溫度為 -3 ℃時,10 米 / 秒的大風會使得人感受到相當于 -20 ℃的寒冷,當風速達到 18 米每秒時,實際溫度 -3 ℃的寒冷效果相當于 -40 ℃,我國的西北邊防線基本都是在高原上,沒遮擋,風速也高,人體散熱量就會更多,就會很容易發生凍傷。
再說水的問題,根據熱傳導公式:導熱量 = 導熱系數 × 導熱面積 × 冷熱流體的溫差 / 導熱材料厚度,可知,如果導熱面積、材料厚度和溫度差不變,那麼導熱量就跟導熱系數成正比。
而在常溫常壓下,冰的導熱系數高達 2.2W/ ( m · K ) ,液态水導熱系數約為 0.59W/ ( m · K ) ,空氣導熱系數只有 0.026W/ ( m · K ) ,由此可見,冰比水導熱快,水又比空氣導熱快。
放到人身上就是衣服溼度越大,導熱就越快,如果體表的汗液或水分不能及時排出而累積在體表或者服裝材料中,就會導致人體失溫,從而造成凍傷或者失溫症,2021 年甘肅白銀山地越野馬拉松 21 人罹難的罪魁禍首就是失溫。
所以,戶外穿衣一般應該采取三層穿衣法,第一層是速幹排汗衣物構成的排汗層,用來把運動時身體的溼氣和排出的汗水排到内層衣物表面,維護皮膚表層的幹爽,防止失溫。
第二層是保暖層,用來形成聚集在衣服内的空氣層,以達到隔絕外界冷空氣與保持體溫的效果,中間層越蓬松,保暖的效果也就越好。
中間層可又分為靜态保暖和動态保暖,例如羽絨就比較适合靜态保暖,因為它的排溼性能一般,而抓絨之類的化纖材料不如羽絨蓬松保溫但是排汗性能好,所以更适合動态保暖。
第三層是隔離層,主要用途就是防風防水,而且還要能将身體產生的水汽排出體外,避免水汽凝結在中間層,從而提供動态保暖。
長期以來,我軍的防寒裝備主要依靠的就是 " 四皮 ",也就是皮帽、皮大衣、皮手套、大頭鞋,第一層一般都是棉質内衣,第二層是絨衣或者毛衣,第三層是棉衣 + 罩衣,實在再冷了就套上大衣。
但最主要的問題首先就是靜态保暖量不足和動态保暖量過剩,通俗來講就是不動就太冷,一動就太熱,站哨時凍腿凍腳,訓練動起來又太熱,汗水一浸溼,馬上透心涼。
其次是保暖分層不合理,主要保暖量是由最外層的皮大衣或者棉衣提供,一旦脫離這兩樣,基本無法提供有效的保暖;最後就是服裝自重過大,無論是棉衣還是羊皮大衣和大頭鞋自重都很可觀,在高海拔地區極其消耗體力,非常影響部隊機動。
我軍單兵防寒裝備的缺陷早在抗美援朝戰争時期就已經暴露,初期入朝戰争中出現的大量凍傷的非戰鬥減員,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純棉棉衣不适合在軍隊中作為防寒服使用。
那個時候部隊也就剛剛換裝 50 式軍服,志願軍佩戴的冬季軍帽是由東北野戰軍帽改進而成,采用了斜紋布為布面、貼絨内襯和棉内裡,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兵使用的是舊款棉軍帽。
戰士大衣按照比例發放,原因是我軍基層幹部戰士裝備的棉大衣,防寒絮層是成斤的棉花,活動實屬不方便,于是,我軍冬季作戰時只穿棉軍衣作戰,沒有穿大衣作戰的習慣。
但是,當時的棉衣褲是蘇聯樣式的匝道棉服,外衣上面用豎向的行縫,防止棉花跑漏,外衣和内膽是合一,行軍過程中很容易刮破,露出棉花。
鞋在剛入朝時是手工縫制的黑布面千層底布鞋,由于布鞋一浸溼就難以幹燥,非常不适合雪地作戰,而且抓地力也不足,後來換裝了解放鞋後,抓地力、透氣性和耐磨性才略有改觀。
這些棉質冬裝最要命的就是吸水而且難幹,要知道,棉花充分吸水的話,可以達到它自身重量的 27 倍,但是絲綢和羊毛制品都只有 1/3 的吸水率,而志願軍行軍大部分是依靠雙腳,大量消耗體力,出汗量很大,棉衣吸汗以後無法排掉水份,一旦靜止下來,寒風一吹,大量汗液、水分都會凍結,急劇降低棉衣保暖效果,引起人體失溫。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非戰鬥減員超乎想象,戰鬥力大減,連普通行軍都能造成大批凍傷減員。1950 年 12 月 8 日,第 9 兵團向上級匯報時以 79 師為例,在 5 天内戰鬥傷亡 2297 人,凍傷減員 2157 人,全師直接縮編到 5 個步兵連、2 個機炮連。
反觀美軍,最開始入朝時穿的是 M1943 型冬裝,是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包括了毛衣、長褲、雨披、野戰帽、軍靴等多個部分定型問世,創造了最早的、較為完整的防寒分層體系理論。
其中,防寒服裝由大衣、夾克、内膽、内衣組成,除了内膽中含棉量較多以外, 外衣、夾克以及内衣大量采用羊毛和滌棉成分,排汗效果比較好,大幅減少了凍傷減員。
他們還用極地防寒靴來替換原先的戰鬥靴,這種防寒靴的鞋底是橡膠的,鞋幫采用防水材料,可拆卸的毛氈内底能吸收水分,這個設計對于防止足部凍傷相當關鍵,比志願軍的解放鞋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特别是美軍士兵還有冬季睡袋和保暖帳篷,新興裡戰鬥中,就有不少 " 北極熊團 " 士兵夜晚都睡在散兵坑中的睡袋裡,在睡夢中被志願軍擊斃,由此也可以看出美軍防寒裝備有多先進。
可由于 1950 年的冬天是在太冷,美軍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凍傷減員,于是财大氣粗的美軍很快就拿出了新式的極寒地區冬季作戰服裝,也就是 M1951 型冬裝。
這是一套包含了大衣、夾克衣褲、羊毛衣褲、呢子衣褲、内衣褲、冬帽、手套、便帽在内的完整冬季着裝系統,原來的粗羊毛大衣換成了防水外套,增加了功能性保暖内膽,增加了内衣外的襯衣,可快速排出汗液。
▲朝鮮戰争時期美軍制作宣傳片中美冬季制服對比
而那時中國由于國力限制,冬裝一直用的是原來的款式,只是增加了棉花的用量,直到第 2 個 5 年計劃期間,保定化纖廠和北京尼龍廠等第一批合成纖維企業建成後,軍裝中才添加了合成纖維。
這才有了後來 62 式冬裝的逐步定型,這套包括内衣褲、絨衣褲、緊身棉衣褲、罩衣褲在内的冬裝體系,明顯受到美軍寒冷環境制服影響,調節性有所提高,這個分層模式也一直延續了下來。
就在我軍 62 式冬裝剛大規模配發的時候。美軍又推出了 M1965 型溼冷幹冷環境制服,大量應用了新技術,像外套使用尼龍與棉的混紡工藝,保暖材料使用太空棉,風帽使用人造毛等,而我軍直到 87 式冬裝仍然以天然保暖面料為主,部分使用化纖面料。
後來到九十年代初時,我國紡織工業有了長足進步,我軍在意識到現行冬裝的問題後,也開始進行了輕量化冬裝的研究,在 1997 年時正式立項了 " 高原山地防寒作戰服裝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 2003 年才開始向西藏部隊配發了新式高原防寒被裝。
新式防寒服包括羽絨大衣、薄型棉衣褲、防寒面罩、手套、毛衣、防寒鞋、靴套、毛巾襪、護目鏡、雪地迷彩披風等 16 個品種。
其中大量采用搖粒絨、超細纖維革、羽絨等新材料,并首次引入了輕量化和分層保暖的理念,使其厚度比原冬季服裝減少 3 厘米,單兵負荷減少 3 千克,衛生性和保暖均衡性顯著提高。
但是,盡管當時新聞報道中稱新式防寒服裝替換了 " 四皮 ",但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實現,直到 07 式配發之後,在高寒地區依然配發了 07 式荒漠迷彩皮大衣作為執勤使用。
在 03 式高原防寒服配發之後,解放軍在 07 年又開始換裝新式軍服,新式軍服的防寒服裝主要是在 03 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作訓大衣,把絨衣由雞心領套頭式換成了開襟式,其他變化不大,這一用就又是十年。
在本世紀初的時候,國外的冬季防寒服裝已經進化到了 7-8 層,像美軍的 ECWCS (第三代擴展型寒冷天氣服裝系統)就包括輕量級内衣、中等重量的襯衫和内褲、抓絨夾克、風衣夾克、軟殼夾克和褲子、極端冷 / 溼天氣夾克和褲子等多種組合。
▲ L2 級輕柔抓絨衣
軍武優選就有,點擊上圖可購
▲德軍 KSK 特種部隊原版作戰服
我們也搞到了
俄軍在 2014 年開始使用的 VKBO 分層保暖作訓服系統與美軍的 ECWCS 類似,但一共有8層,士兵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和溫度下選用不同的層級,相互搭配,滿足 40 度到零下 40 度的溫度範圍。
無論是美軍還是俄軍,最明顯的一定就是他們都放棄了棉花、羽絨等天然保暖材料,而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以達到速幹、保暖和低吸溼的效果,而我軍延續自 62 式冬裝的思路顯然有些過時了。
2018 年底的時候,俄羅斯國防部應中方的請求,向解放軍提供了 17 套俄軍制服供研究,然後在 2019 年時,我軍就率先為邊防部隊配發了 19 式邊防巡邏防寒系列服裝。
其防寒裝備就有防寒頭套、保暖作訓服、輕便防寒保暖作訓大衣、吸溼快幹内衣褲、保暖絨衣褲、羽絨保暖棉衣褲、保暖棉背心、防寒外手套、防寒毛巾襪等品種,後來就又緊急研發了 20 新研系列防寒服裝。
其中不但有加長款的羽絨大衣、帶熱反射内裡的 20A 作訓大衣,可以雙面穿着的 20B 作訓大衣,還有非常接近戶外頂級配置的防寒作戰服以及新型單兵睡袋、防寒靴。
這些服裝面料使用高強度錦綸纖維,貼合熱塑彈性防水透溼薄膜,觸感柔軟、耐磨防勾絲;同時,絮片結構設計,改善了羽絨流動導致保暖性分布不均、羽絨壓縮導致保暖性降低的問題。
可以說已經接近或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現在看着解放軍戰士們的裝備越來越好,咱們心裡也高興,因為他們永遠是值得用最好裝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