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最后一名《极乐迪斯科》的作者,也被偷走IP的资本家踢了出去,欢迎阅读。
怪物马戏团 | 文
最近,《极乐迪斯科》的开发商 ZA/UM 裁掉了 24 名员工,这超过了公司 1/4 的职员数,并且一个叫做 X7 的项目也被取消,这原本是《极乐迪斯科》的 DLC。在此之前,一个原定于类似《极乐迪斯科》风格的科幻项目,亦在 2022 年被砍。
@IGN
至此,最后一名参与过《极乐迪斯科》制作的作者,被从公司解雇。
ZA/UM 曾是制作《极乐迪斯科》的公司,但其三名创始人在游戏发售后不久,被投资人与其前金融罪犯合伙人踢出了公司,并被夺走大部分收入和 IP 所有权。那之后,这个 IP 就一直陷入泥潭中——我们曾做过一个视频讲过这事。
在八个月前,一个叫 @People Make Games 的游戏频道做了个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纪录片,试图还原整件事背后的真相。但当时这个纪录片引发了争议,因为虽然其调查形式认真,但拍摄者试图营造出一种 " 双方都有过错 " 的氛围,所以一边将 ZA/UM 现有的高层塑造成 " 罪行未被实锤 ",一边将《极乐迪斯科》的主笔库维兹描述成一个易怒,会对合作者进行语言侮辱的合作者。
当时,站出来指责库维兹的人,叫 Argo Tuulik(图利克),这人曾是库维兹的童年老友,文化团体 ZA/UM 旧成员,也是《极乐迪斯科》的主笔之一,是库诺和哈维兄弟的塑造者。当时,图利克还在 ZA/UM 工作。
图利克
然而,这次被裁掉的最后一名员工,正是图利克。
让人有些难评的是,被裁员后,他一改当初的口径,在采访中猛烈攻击 ZA/UM 现有的高层。称他们才是真正有毒、易怒,对合作者进行语言侮辱的一方,且他们毁掉了游戏中的无数角色,毁掉了游戏外的无数创作者,其中就包括库维兹。
许多被裁掉的员工,都在这一周站出来指责 ZA/UM 的管理层,说他们在上述纪录片播出后,就一直对公司内的创作者们抱有敌意,而且对创作者的作品毫不尊重。
这些人中,有些是在《极乐迪斯科》主创被踢走后才加入 ZA/UM 的,比如曾担任某新项目主笔的员工 Dora Klind ž i ć,她形容现在加入 ZA/UM,就像是在 90 年代加入南斯拉夫:派对已经结束了,只剩下流血。
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但在内部冲突中解体,要想了解相关故事,我还是推荐看看南斯拉夫最好的历史片《地下》。
而图利克对工作室现状的评价更是无情,他说:" 情况就像是从苏联过渡到法西斯化的俄罗斯联邦,像穿皮衣一样穿着已经死去的文化运动,扮演共产主义角色,为美元和日元撒谎。"
相信玩过《极乐迪斯科》的人都知道,它的创作者受到很重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实际上自从苏联解体后,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分裂就一直存在于独联体时代的各个国家——要深刻了解这事,你得看亲历者自己怎么说。
白俄罗斯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代表作《二手时间》《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都描写了这种思想上的分裂。她其实主要就是将各种受访者的言论,以半意识流的形式写出来,但因为这些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仿佛数个世界的对撞,让文学界把她的写作称为 " 复调式写作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部分故事被改成了美剧《切尔诺贝利》
而在《二手时间》中,你就能看到许多受访者的言论,和图利克上述的话是非常类似的;同时,也有众多这类言论的反对者。他们互相对立,难以调和——就和《极乐迪斯科》一样,复杂而沉重。
《二手时间》是我认为内核最接近《极乐迪斯科》的书,它其中所写的这种意识形态大分裂,我想也是导致 ZA/UM 走到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讽刺的事是:8 个月前,ZA/UM 的管理层,曾指责库维兹有严重的性别歧视行为,当时这个指责就被库维兹的前女友 /《极乐迪斯科》作者之一的海伦回怼了,她让 ZA/UM 的管理层别瞎利用她的性别,把这些东西当做武器做卑劣的事。
而现在从 ZA/UM 离职的女员工们则透露到,实际上性别歧视的一直是 ZA/UM 自己,他们将女性员工边缘化,不让她们参与创作与管理工作,并陆续强迫她们离开公司。而且据说,许多员工在被开除后,会失去移民身份,只能离开英国(新的 ZA/UM 总部在英国)。
一地鸡毛之中,海伦过得也不怎么样。她现在已经不怎么发社交媒体了,前段时间,我还在一个小众博客平台上看到她写的文章,大概是说她现在经常遭到骚扰,还有人在各种平台伪装成她的账号发言,说各种污秽、恶俗的言论,刻意毁坏她的名声。
就是这篇博客文章
而她已经知道始作俑者就是身边人,却没法阻止他们,因为她拿不到证据,平台也不在意她的申诉。
这些言论骗到了不少人,就在我们后台,都有人用海伦的假账号截图来问过我们,这是不是她自己的发言。其他几名《极乐迪斯科》的主创也被同样的方式诽谤了,但因为海伦是女性,她受到的诽谤最严重、下流。
一个如此出色的游戏,却在现实落得如此混乱悲伤的下场,实在是让人无言以对。然而恐怕,这就是现实的底色吧,《极乐迪斯科》也正是在这样的底色中,拥有了超越游戏的意义。
在采访最后,图利克还借用了游戏中代表康米主义纯真时代的名言:" 终有一天,我会回到你的身边 "。然而对于游戏的粉丝们来说,这句话终有一天会实现吗?当它被实现时,到底是由谁的手真正写下呢?
所有这些,也只能交给我们被变成二手的时间来回答了。
最后聊聊一个不怎么相关的事:这个制作组的名字 ZA/UM,到底该怎么读?
我之前做的《极乐迪斯科》视频,那里面除了我拉胯的读稿外,还犯了个错,就是我把 ZA/UM 读成了 " 砸哦姆 ",但许多人纠正我说这个应该读 " 砸嗷呜 "。
我是经常读错字的。但那之后,我下去好好查了一下这事,发现其实这东西没这么简单。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写文案前,看了很多视频资料,且特别研究过这词的读音,而我当时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这词应该读 " 砸哦姆 ",只是我学得可能没那么标准。
但后来视频发表后,我回去看了一下各种资料,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这词在母语是斯拉夫语族的人口中,读音是 " 砸嗷呜 ",但在英语使用者口中,绝大多数读音就是 " 砸哦姆 "。
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又去查了下这词的源头,现在知道问题在哪儿了:它其实来自上世纪 20 到 60 年代,前苏联俄罗斯诗人们的一场未来主义文化运动。他们创造了一种叫 Zaum(за́умь)的语言,这个语言的内核根植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达达主义,其自身的宣言是:他们要打破语言受到的,在语法、国际读音和句法上的束缚。
1922 年,俄罗斯诗人克鲁乔内赫的诗歌戏剧《Zangezi》,使用 Zaum 创作;在夜空中,一颗小行星以克鲁乔内赫为名。
Zaum 运动发展到了各个艺术领網域,这个语言非常超现实,经常是对现有语言的拆解,普通人根本听不懂它在说什么。虽然 Zaum 是一种重视读音的语言(创作者认为部分发音和人的灵魂相通),但它同时又是一种彻底打破语法规则的语言——所以,Zaum 这个词,其实没有国际标准读音,它曾被人称为 " 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 ",是被从 " 标准读音与语法 " 中解放的产物,跨越国界。
这就是为什么,英语使用者通常将它读为 " 砸哦姆 ",斯拉夫语系的使用者则读为 " 砸嗷呜 "。实际上,zaum 这词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代表 " 超越 " 的 Za 和代表 " 思想 " 的 Um,当英语使用者(包括语言学家)分开来说时,他们同样是读 " 砸 " 和 " 嗷呜 ",但连在一起后,因为英语里的连读习惯,就吞掉了 "u(呜)" 而强调 "m";斯拉夫语族则没有这种连读习惯,所以依旧是 " 砸嗷呜 "。
所以为何 ZA/UM 中间有个符号隔开,而且 ZA/UM 在库维兹的小说(与《极乐迪斯科》同世界观)中,正是一种和 " 超越思想 " 息息相关的药物。
说这么多,一方面是辩解一下为什么当初我会犯那个错:因为 " 砸哦母 " 这个读音是确实存在的,Zaum 并不是一个现实词汇,而它身为的造语里,没有读音规则。但我现在再读,肯定也是改读 " 砸嗷呜 " 了,因为不论是这词的发明人,还是 ZA/UM 的创立者,都是斯拉夫语族中的人。
另外就是想借此说明一个东西:许多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只有对于非,1 与 0 的二元对立的,但实际上远比表面复杂。从大家看到的新闻,到我们日常观察到的 " 真相 ",都是如此。
以及,哪怕从这个侧面也能说明:当初制作《极乐迪斯科》,以及成立 ZA/UM 的那群人,和现在掌控公司的商人,真的完全不在一个文化水平上,压根就没在一个次元。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