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广东都下雪了,这个寒冬里如何让自己“暖”起来?,欢迎阅读。
今年首场寒潮来袭,为本就凛冽的冬季又裹上了一层寒意。为了应对这严寒挑战,年轻人们纷纷发挥创意,寻找各种方式来御寒,而在这个寒冷的季节,艾灸这一古老疗法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成为许多人的温暖之选。
追求温暖的人们纷纷采用艾灸,将温热的艾烟点燃,谨慎地置于特定穴位上。随着温暖的气息逐渐渗透皮肤深层,一种宁静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在这一刻,寒意被逐一消散。
艾灸不仅仅是对抗严寒的工具,更是一项悠久而深刻的养生方式。它被认为有助于温养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调和身体的阴阳平衡。这个冬天,它妥妥地在年轻人的生活赛道冲出了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将人们与养生阵营的信仰和健康追求联系在一起。
温暖疗法,又称温热疗法。提出这个概念的西方人认为,温暖疗法通过适当的物理性热刺激,可以提升体表温度,使血管扩张、充血,加快了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从而抵御寒冷、缓解伤风感冒,并对肌骨僵硬酸痛、落枕、软组织挫伤、女性痛经等病症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温暖疗法到了传统中医这里,内涵可就丰富起来了。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我们熟知的艾灸、泡脚、药浴、熏蒸、热敷、晒背、砭石热熨等。能被养生达人广泛接受并认真践行的,自然少不了艾灸。
中医艾灸保健。© 视觉中国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艾草为纯阳之物,燃烧后产生的能量可以推动气血运行,起到温阳散寒、消瘀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早在上古时期,劳动人民便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艾草、槐木等材料灸治,以祛疾防病。如《素问 · 异法方宜论》中载:" 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
数千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使艾灸演化出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目前较为主流的方式,是以粗细不同的艾条或艾柱作为热源,采用手持或器具辅助在相应穴位或部位进行调治。
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艾灸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每年正以 30% 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医疗健康市场的热门赛道。艾灸受欢迎程度的提升,也随着疫情三年对大众健康意识的 " 再教育 " 和健康焦虑的弥漫变得显而易见:
图源小红书截图
在社交平台,艾灸相关的话题关注度数以十亿计;各大电商平台上,艾灸用品(艾条、艾绒、灸盒、艾灸贴等)及衍生器具(艾灸垫、艾灸椅、艾灸仪等)销量在入冬后明显攀升,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消费规模;步入养生赛道的品牌和资本,免不了以艾灸相关产品作为着力点;而中医院、中医馆 / 诊所、养生馆、美容会所等机构,每年也会应时应节地推出一系列艾灸治疗 / 调理套餐,前去体验的年轻人群体愈发庞大……
图源小红书 © 我觉得不错
如今,新一代艾灸器具开始摆脱传统的艾草 + 明火点燃的方式,以超声、微波、红外线等作为热源,通过加热艾绒或艾草精油,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由此也使得艾灸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日常化,更加适应现在年轻人忙碌的快节奏生活,成为一种轻盈的养生方式。
首先,本年度气候反常,让很多人领教了一场极寒、速冻的严冬。寒潮预警接二连三,就算是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扛不住此等天气的考验。这就是为何今年冬天以艾灸为代表的温暖疗法大受欢迎的直接原因。
但气候并不能说明全部,即使是过去几年冬季气候相对温暖,依然有许多年轻人要被冻成狗。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最本源的问题——体质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个体的御寒能力,不仅与遗传因素、体型大小、脂肪厚度等有关,还十分依赖于肌肉的含量,特别是对抗冻机能贡献极大的慢速抽动肌纤维(俗称 " 慢肌 ")。公布于 2022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 慢肌 " 更加发达的人,在耐寒试验中体温下降相对更慢,更加抗冻。
在城市慢跑的朋友们。© 视觉中国
锻炼 " 慢肌 ",主要依靠长跑、游泳、骑行、有氧运动等方式进行。中医讲的 " 动则升阳 ",原理与之殊途共归。
但不少年轻人由于工作、课业繁忙,或是久坐久卧、喜宅少动,导致基础代谢低、" 慢肌 " 薄弱。因此,哪怕是常规意义上的 " 胖子 ",也可能由于这个问题导致机体产热不足、御寒能力差,被人说是 " 白长了一身好肉 "。
而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年轻人怕冷、越来越钟情于 " 温暖疗法 ",本质上是因为当下阳气虚弱体质的人逐渐增多。阳气对于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升腾等作用,可以抵御寒、湿等阴性的能量。
图源小红书截图
阳气虚弱,自然会比常人更怕冷,且容易出现手足腰腹冰凉不温、遇冷遇风易感冒腹泻、精神萎靡低沉、痛经、夜尿频多等困扰。
阳虚的形成,除了先天遗传之外,多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年轻群体钟爱的冷饮、雪糕等寒凉之物,露肩、露脐、露背、露腰、露脚踝等穿搭方式,夏天对于空调、风扇的过度使用,日夜颠倒的作息规律,久坐久卧而少动的日常状态,等等。
关于困扰当代年轻人的身体困扰,我们总结了一些简单有效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资料来源:《针灸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梁繁荣、王华主编
艾灸的时间,可以从每个穴位 15-20 分钟开始灸起;在灸时避风避寒,注意遮盖好裸露的皮肤;注意保持艾柱火头和皮肤之间的距离,谨防造成烧烫伤;灸后可以及时补充适量的温开水或米汤,防止上火。
艾灸的简便廉验,理所当然成为不少年轻人体验中式养生的 " 第一课 "。然而中医药体系讲究 " 辨证论治 "" 三因制宜 ",无论内服方药还是外治疗法,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照搬同一个法子放在自己身上来用,盲目跟风更是不可取。
一般认为,艾灸不宜在过饥、过饱、大渴、酒后、过度劳累、大汗淋漓以及女性经期等情况下进行,以防透支气血,造成多种不适。而外感热病、阴虚火旺、内热湿热、例假色鲜红且量大等人群,艾灸需要慎之又慎,否则极容易 " 热上加热 ",让身体更糟。亦不可在艾灸时让自己大汗、暴汗、强行出汗。孕妇如需艾灸,应避开腹部和腰骶部。
图源:厚朴修习营
另外,艾灸贵在柔和而长时间地坚持方可收获其效。如 " 马氏温灸法 " 创始人马少群先生认为,艾灸需先通腑,脾胃肝胆灸通后再祛邪治病可以事半功倍,虽温和,但灸力强。
艾灸切勿操之过急,期望用三两次艾灸就解决缠绵日久的病症,或者贸然采用长时间、多穴位、大范围、强刺激量的艾灸方法(火龙灸、督脉灸等),不然真的会不得其养、反受其害。
如果你是养生小白,或者对艾灸并不十分掌握的话,这个事还是建议交给专业医疗机构的大夫或治疗师进行。
" 摸鱼 " 艾灸 Tips:
办公室里,也可以打工养生两不误。
参考文献:
[ 1 ] M ö rseburg, A., Pagani, L., Malyarchuk, B., Derenko, M., & Kivisild, T. ( 2022 ) . Response to Wyckelsma et al.: Loss of α -actinin-3 during human evolution provides superior cold resilience and muscle heat gener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09 ( 5 ) , 967 – 972. https://doi.org/10.1016/j.ajhg.2022.03.014
编辑 | 乔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