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达晨,一战开募80亿,欢迎阅读。
又见达晨。
投资界 6 月 2 日消息,达晨财智今天宣布最新一期综合基金创程基金的首关——总规模 80 亿元,首关金额超 50 亿,历史投资人复投率超 6 成。至此,这家崛起于深圳的本土创投执掌超 400 亿元。
明天,达晨将迎来 23 岁生日。这家本土创投拓荒者,历来为圈内熟知的是内部的铁三角组合——刘昼、肖冰、邵红霞。一路走来,达晨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军工等领網域布局超 730 家企业,至今 138 家公司顺利 IPO。过去三年,达晨共有 48 家企业挂牌上市,向 LP 返现超过百亿元。
" 时代的钟摆来到了长期扎根本土的人民币基金这里。" 达晨财智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感叹。此时此刻,中国创投站在历史交汇的十字路口,而达晨团队,悄然缔造了一个人民币基金崛起样本。
本土创投一笔震撼募资
" 与其说募资很难,倒不如说募资很‘繁’ "。邵红霞坦言,随着资金来源改变,整个创投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简单追求财务回报的资金越来越少了。
每一次募资,达晨都视为一次内部体检。
邵红霞回忆,达晨最新这期基金从 2022 年年中开始。IR 团队先从各个维度梳理达晨的数据,同时与所有行业线的主管合伙人深入沟通、提炼差异化,接着摸透 LP 的述求、资金情况、投资方向等基本情况,梳理出一份最全 LP 地图。
这一次,市场上主流的人民币 LP 群体都出现在达晨身后。
首先,达晨团队及其控股股东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电广传媒继续高比例出资新一期基金;其次,国资 LP 占比进一步提升,头部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市场化母基金持续加码,上市公司及产业资本继续投下信任票。此外,达晨连续三年(2020-2022)以高分获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险资 VC/PE 白名单 A 类机构,多家知名保险机构加入到创程基金 LP 矩阵。
这几个月跑下来,邵红霞目睹募资市场不少印象深刻的变化。
"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国资成为资金市场的绝对主力,超高净值 LP 群体信心受挫,出手谨慎。" 在邵红霞的接触中,个人 LP 群体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客观上也致使达晨新基金减少了这部分资金来源。
回想 2021 年,达晨首次与招商银行合作,通过私人银行渠道募集 10 亿元,彼时份额 " 秒空 "。但这次双方合作规模下降,周期也更长了。至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渠道,整体出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似乎降至冰点。
与此同时,国资 LP 肉眼可见地多起来了。纵观达晨历史,此前两支基金的国资 LP 比例均维持在 30% 左右,这次国资 LP 占比进一步增加,无疑是国内人民币募资市场的一缕写照。
具体来看,新基金背后出现了多地国资的身影,包括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云南等地的省级金融出资平台。而跟国资 LP 打交道往往需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推动,所以身为董事长的刘昼今年出差多了许多,有时甚至一天跑一个城市。
不同以往,投资线团队也更为密集地参与到了募资工作中。这一点,主管投资业务的肖冰深有感触——随着 LP 机构化,LP 对于投资专业程度更为严苛," 不能只是粗线条地介绍一下策略,而是要聊到特别细分的技术方向、产业观察 "。当然,直面 LP 也能更加感受到身为一个 GP 的压力,认真花好每一分钱。
为 LP 赚钱是第一位
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的国资 LP 必然绕不开返投的话题。正如眼下,返投和招商摆到了所有 VC/PE 的面前。
对此,邵红霞用了三个词总结自己的感受:理解、尊重、落实。大多国资 LP 承担着培育地方产业的重任,如果你有意寻求合作,那就要理解对方的诉求,尊重对方的具体情况,当然最关键的是切切实实完成返投落地指标。
今年初,达晨内部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名字是 "生态与产业赋能办公室"。这是一个由 5 人组成的团队,目前已有 4 人到岗,由熟悉市场与产业的合伙人、副总裁傅忠红带队,而部门职责很明确:协助已投企业推动生态合作及产业落地、帮助政府 LP 招商引资,完成基金返投、产业落地要求。
这时候,达晨 730 多个已投项目成为重要资源。团队根据项目所在的细分行业,梳理出产业图谱,通过产业寻找突破口,大大减少了返投压力。不久前,达晨组织了一批医疗被投企业与北京大兴区对接交流,最后有两家企业达成了落地合作意向。
" 我们拥有庞大的已投企业资源,这个宝藏尚未开掘,如果安排专业人员跟进,完成招商引资就是多方共赢、自然而然的事。尽心去做,也没有那么难 ",刘昼表示。
不过,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如何平衡财务回报与产业落地的矛盾?如何保障其他市场化 LP 的利益?这也是所有投资机构正在面临的问题。
" 达晨内部有一条底线:永远把为 LP 赚钱摆在第一位。"邵红霞分享实际接触的体会,其实无论是国资 LP 还是市场化 LP,资产增值都是核心诉求。即便是国资 LP,也是需要在资产增值基础上实现其他产业诉求,所以大家的目标本质上并没有分歧。
" 达晨骨子里面就从来没有思考过,让产业引导把赚钱稀释了。" 刘昼一直在思考,被投企业也有不少产业落地需求,比如达晨多年投资的优势赛道智能制造,里面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往往有着需要建设生产基地的实际需求,对厂地、用电、税收、用工、原材料等方面都寻求最优组合,达晨作为两边都了解和信任的专业投资机构,如果能够把企业需求的解决与地方政府资金的诉求匹配上,那么返投和招商落地就能带来多赢效应。这一点,达晨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实践。
相较返投,DPI 带来的压力可能更大一些。最近一些投资人反馈,受到 DPI 的压力,不得不将更多资金配置到 Pre-IPO 轮。对此肖冰坦言,此次达晨新基金边募边投,也将一半资金配置到后期轮次,预计今年将有 10 家左右申报 IPO,争取在四年内就有 DPI。" 面对当下客观环境,投资人需要作出更多适应性调整。"
人民币基金打法,变了
" 过去几年,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个人的命运、投资机构的命运,亦或是创投行业的命运,前所未有地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肖冰言语之中,正是达晨投资策略的缩影。
在他的判断中,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这类大安全领網域的产业,将会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一二级市场的主旋律。因此,达晨内部定下投资基调,将安全领網域相关提到关键位置,形成" 科技 + 安全 "的投资布局。
随之而来的是在投资部门做起 " 加减法 "。一方面,新材料、新能源、军工、信创等重点赛道被进一步细分,增加人手布局;另一方面,战略收缩消费团队。
科技赛道日益细分,投资门槛也越来越高。过去一年,从互联网、消费等赛道转型而来的投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难题,看不懂。
因此,达晨在团队下功夫。肖冰提到一点:现在招聘投资人员时,细分领網域里的科班出身已经被列为必要选项。" 专业的人看专业的项目。我们不去赌一个外行人是否能投出好项目,而是要追求系统性的成功。" 为此,达晨配合重点布局的行业,优先去找从相对应的最强学校专业以及产业里出来的人。
在达晨的投资打法里," ⾏业线引领投资、区網域线覆盖项⽬ " 一直为人津津乐道。23 年历程,达晨已经投出一个 " 生态朋友圈 "。团队将 730 多家被投企业划分到各个赛道,沿着这些企业来发掘项目,这便是达晨的" 准产业化投资 " 模式。
来自东莞的利扬芯片便是一个典型例子。2017 年前后,达晨两次投资了利扬芯片。因为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芯片成品的测试,于是循着利扬芯片的客户线索,达晨在几个测试结果优秀的客户中再次找到了投资标的:晶存科技、中微半导体(688380)和佰维存储(688525)。
而在区網域上,针对硬科技项目分散的特点,达晨在全国 21 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投资网络。团队长期在当地深耕,才能挖掘到真正的水下项目。这也是仍以深耕一线城市和飞行模式为主的投资机构较为欠缺的一面。
至于估值,肖冰和团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判断逻辑,即要赚 " 企业成长 + 二级市场 " 的钱。2018 年,达晨 6000 万人民币领投了中望軟體,成为这家 CAD/CAM 軟體龙头第一次融资的领投方,2019 年,达晨又追加了一轮对中望的投资。就在中望无人问津、投资人来了也看不懂的时候,达晨对中望的首轮融资就给了 10 亿的估值,以企业当时的收入体量来看,是非常高的估值水平。但达晨团队笃定工业軟體在中国市场的稀缺性,一直坚信中望是一家百亿市值起步的公司,相信它将在二级市场带来不错的溢价表现,于是将份额全部拿下。
2021 年 3 月,中望軟體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以当日收盘价计算,市值超 250 亿元,达晨账面回报超过 20 倍。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谈到退出路径,肖冰直言,目前只考虑在 A 股 IPO 退出。过去一年,港股流动性摆在眼前,赴美 IPO 依然静悄悄,随着注册制施行,A 股 IPO 是退出最合适的选择。为此,达晨资管部门将不定期分享改成定期,为一级市场投资团队分析二级市场的发展情况和行业洞察。透过二级市场视角观察一级市场,这也许是以后 VC/PE 都必备的一门常修课。
适者生存
转眼间,刘昼、肖冰、邵红霞三位已经共事 20 余年,亲历了中国本土创投浮沉变迁。
"警惕团队断层" 这是达晨一众核心高管心头一直保持的紧张感。放眼望去,同一批成长起来的创投机构,不同程度面临着团队年龄断层,投资团队年龄过大等尴尬问题。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新生代成员能否拿稳接力棒,是一家投资机构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为此,达晨要求每个创一代合伙人选择一位接班人进行培养,以此持续培育内部的核心力量。达晨今年继续对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提拔,其中中层干部提拔超 6 人,业务骨干提拔超过 15 人,以保持着核心团队年龄层的丰富度。与此同时,今年春季招聘,达晨从 5000 多份简历中层层筛选,最终 28 位新员工入职,为团队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内部不断进行优化,同样实行 " 适者生存 ",最终目标是锻炼出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
目睹这几年变幻,刘昼判断,中国创投行业已真正进入 " 募资 - 投资 - 上市 " 的内循环时代,人民币基金成为主流。过去,美元基金是中国创投舞台上最耀眼的一群人,凭借着 " 募投两端在外 " 缔造了不少经典互联网回报案例。如今,纯美元基金几近式微,本土化成为仅剩不多的选择。
如何调整姿势,正在拷问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投资人。
最近,一级市场刹车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整体投资数量依然出现腰斩。达晨在投资端并没有刻意放缓脚步,依旧活跃。邵红霞说,VC 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专业投资人有时就像个庄稼汉,有丰年,有欠年,风调雨顺要去插秧,狂风暴雨也得去播种,才有可能逆周期投资,顺周期收获。
创投这个行业有着亘古不变的道理:适者生存。当大环境变化时,适者生存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作为投资机构唯有积极适应变化,不要让过去的成绩变成了改变的包袱。
时至今日," 出清 " 正在席卷创投圈。中基协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注销数量创历史新高,高达 1170 家,是当期新登记数量的 9.6 倍,已经接近 2022 年全年注销的机构数量。用肖冰的话来说," 行业正在回归到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 "。
他引用了一句诗,大意是——在安静的时候,美好的事物才会出现。做投资亦是如此。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 刘全,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6/51482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